未出正月仍是年。昨天(2月9日),牢牢盘踞在日票房前五的,仍是大年初一上映的春节档影片。
按照博纳影业老板于冬的说法:“今年的春节档将比往年更长,是个横跨到元宵节,再横跨到情人节的18天假期。”各位春节档“选手们”的竞争,还远未结束。
纵然如此,七天春节长假已落幕,全国人民天天闲着没事干为票房做大贡献的七天黄金票仓时间也已成为过去式。今年除夕到大年初六全国票房收入33.56亿元,同比去年的30.88亿元增长8.68%。
从总数上看一片大好。可这近9%的票房增长背后,有多少是通过政策的改变而悄然升高的数字?有多少是一个个资本“票房赌局”下的“低价票”票补?与这些虚增的数字泡沫相对的是,又有多少“小镇电影院”偷漏瞒报了应该有的票房?
挤干水分、补上缺漏,加减法做一做,这笔春节档的账单还大有算头。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挤掉服务费 春节档票房涨幅仅2%左右
1月25日、26日,一项票房政策的重大变革悄然发生。市场传言:观众票务网站购票过程中,每张电影票支付的2~8元不等的网络代售服务费(普遍是3元),过去不被计入总票房中,但现在要计入了。
这项发生在春节前夕的政策变动,被外界认为其意图直指春节档。每经影视记者向相关部门确认,并查阅官方媒体的报道发现,网络购票服务费的统计确实发生了上述变化。
事实上,根据中国电影(21.180, 0.01, 0.05%)票房的分账方式,观众所消费的每一张电影票都将在国家征收相关税费后,由片方、院线进行分成。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知情人士介绍,过去电商服务费不计入总票房,也不计入票房分账,由电商自行与地面运营商分成。“算下来一般3元的服务费中,电商能分得1.5元计入自己的收入。”
“服务费计入总票房之后。对电商来说,其实不会产生实际的损失。钱的来源和去向,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只是把这个数字提出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电商服务费只是计入票房总统计中,但依旧不用参与电影专项基金收取、不用缴纳票房的相关税款、不用和片方分账。”
按照2016年中国电影76%的线上购票率来计算,2017年春节七天影票服务费的收入在2亿元左右。而挤掉服务费,今年春节档(除夕至初六)票房的涨幅仅2%左右。
即便不触碰各方实际利益,这项政策的变动仍引发了业内争议。官方认为,近八成的观众都养成了在线购票的习惯,所以观众付了多少钱看电影,就该有多少钱计入总票房。但不同的声音认为:“那我们再延伸一点,影院里的消费还有爆米花、可乐,是不是也要计入票房?”
而且这个所谓“观众实际消费”的计算办法,某种程度上存在双重标准。比如观众花9.9元买的低价票,实际计入总票房的不是9.9元,而是片方要求的最低票价如25元,其差价是由片方或是电商来补贴的,即所谓的票补。
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的高歌猛进后,2016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不再以两位数以上的幅度增长,全年票房微增长3%。
“是不是主管部门脸上挂不住了?所以要把服务费的数字也算进去?如果把服务费计入总数的话,加起来去年票房就能过500亿元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但我觉得不这么简单,主管部门还希望理清电影票的结构,把一些隐藏消费的费用从水下弄到水面上来,变得更加透明。”
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获悉,去年11月上映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触发监管部门调整票房统计方式的一个关键事件。
“这部电影的4K、120帧版本,只有北京上海的少量影院有放映,售价高达200~300元,但最后计入总票房的是60~80元。”院线人士表示,因为影院跟片方有协议,针对120帧的放映,需要对影院的放映设备和银幕进行改造。所以要通过观众的电影票,提取一部分结构票价用于影院的改造费用。“我们觉得,所有的事,可能跟片方、发行方私下达成了协议,但违背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如果要延伸,那影院在影院加空调、铺地毯,是否也计入结构票价?”
票补换个花样卷土重来
如果说“服务费”的计入方式变动,引发了关于“注水”的争议。那么原本在去年4月以后都变得谨慎起来的低价票补,在今年春节档则毫无争议的呈现出卷土重来的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年440亿元票房,电商票补规模达到40亿元。到2016年票补滑落到了15亿元左右。
但今年的春节档,9.9元、8.8元甚至5元低价票,重回观众视野。“我相信,所有线上的发行商,可能会把2017年预算的1/3都用在春节档市场补贴上。”华谊兄弟(10.340, -0.05, -0.48%)CEO王中磊说。
自从《叶问3》连环金融骗局败露后,用大规模票补造票房变成敏感话题,然而为何今年春节档的票补又汹涌起来了?
资深影视投资人曹海涛向每经影视记者表示,其实只要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用电影票房来冲业绩的内生驱动不变,只要上市公司仍依靠电影来达成业绩对赌的条例,票补也好、幽灵场也好,就永远不可能自行熄灭。
“尤其是春节档,大片扎堆,根据以往经验,春节档是所有影视公司冲业绩的最关键档期,当然要猛砸票补。今年的春节档,三大电商票务平台:猫眼、微票儿、淘票票都参与了热门影片的宣发。对于电商来说,用融资来的1亿元,砸向票补参与电影发行,最后能分成得来4000万利润,何乐而不为。”曹海涛说。
对于票补在这一年来的变化,上述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知情人士还指出:“表面看,去年春节档以后票补是淡下去了。但实际上只是变了形式,变成了片方、发行方直接买场次。不贴在观众身上,而贴在场次身上。反过来说,这就是下半年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幽灵场、注水场的原因。”
与虚增的票房数字相对应的是,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仍不少。
“今年3月1日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后,情况会有所好转。”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因为票房造假将可处5万元至50万元罚款,如果违法所得超过50万元,则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依据原来的行政许可法,地方广电监管层无权罚款。现在产业促进法出来后,等于将行政处罚权授予了地方广电局。这是一部‘长了牙齿’的法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档的大力票补对票房的总体拉动效果有限。据艺恩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全天总票房问鼎8.08亿元以后,第二天便跌至5.86亿元,随后单日票房不断下滑。更令人忧心的是,在银幕数量激增的同时,观影人次和场均人次却较去年下滑。除去服务费,今年春节档同比2016年,单银幕产出下跌将近四分之一。
“中国电影成长的速度快,但观众成熟的速度更快。没有质量过硬的电影,很难把大家留在座位上。”这是影评人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