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映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互联网年味十足,网办年货、网络订餐、在线定制出游、拼车返乡……春节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追求时尚。事实上,春节消费热点正反映了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当下,“互联网 ”无孔不入,新型消费业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引领了消费新潮流。中国消费者正在向现代化升级,个性化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都将是消费新特点。
“互联网 ”春节消费火热
“吃喝玩乐”几乎是每年春节黄金周的主题,今年亦不例外。商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其中,“互联网 ”在购物、拼车返乡、旅游等方面展现出消费升级的巨大能量。
线上置办年货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1月17日至21日“年货节”期间,天猫平台卖出3.8亿件商品,日均成交比去年“年货节”增长42%;在平台上,酒类、坚果炒货、生活电器在“年货节”的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19%、95%、89%。线上年货不仅丰富还日趋时尚,诸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甚至VR眼镜等新鲜玩意儿纷纷进入年货清单。
春运压力大,互联网企业为消费者定制了一个“车轮上的春节”。据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在春运期间共运送420万人次,相当于在铁路既定运力的基础上,增开1909列绿皮火车或者5874列8节动车组。
旅游散心被很多消费者收入春节节目清单,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预订春节境内游产品的用户占比达到62%,出境旅游人次超过600万;另据途家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7年春节旅行住宿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春节,途家平台住宿预订比去年增长了122.62%,其中海外住宿增长超120%。
此外,APP预定年夜饭、外卖、电影票务、唱歌休闲也成为春节消费新亮点,可以说,互联网正改变着过年的传统,更拉动了春节经济。
“互联网 ”成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春节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互联网基因功不可没。
一方面,“互联网 ”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新业态频繁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的新动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8.7%。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足不出户,仅靠一部手机即能搞定春节多元消费。
移动互联网发展亦推动技术革新,如刚刚兴起的LBS AR红包在春节期间袭来,开启了商家与客户线下互动想象空间,带来新市场。
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多元化消费经济崭露头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亦指出,春节黄金周期间,电影票房、旅游市场数据表现抢眼,这些服务性消费在节假日期间集体发力充分说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精神、文化层面待释放的巨大需求正在推进服务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不断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无独有偶,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不久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认为,“中国消费者正在向现代化升级”。
网络经济空间潜力大
春节消费折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假日经济更是凸显了中国经济潜力。
鼓励互联网经济的政策利好不断,在中央,刚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扩展网络经济空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地方,各大省份多措并举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陕西省发展网络经济的32条措施意见,明确了10个领域作为陕西省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皆是发力方向;“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将围绕五大重点任务,实施67项重大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通过网络消费、假日经济带动中国经济腾飞,互联网新兴消费未来将更加波澜壮阔,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