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雨晴 广州报道
2月6日晚,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和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肥打印OLED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内容是建设OLED技术平台,该平台总投资额约为10亿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新增打印、蒸镀等设备费用及开放与运营费用。
除了京东方,TCL、三星、LG等也积极布局印刷技术。就在1月22日,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立,由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等合资的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聚华公司”)参与其中。在2017年,三星和LG也将启动示范产线。
彩电企业在站队OLED和量子点两大派别的同时,对背后的屏幕印刷技术达成了统一战线。所谓打印OLED技术,简单来说是指让OLED屏像印刷纸张一样进行生产,针对的是电视等大尺寸屏幕。对比现在的蒸镀技术,新型的印刷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
但是距离“像报纸一样打印”还存在许多技术关卡,现在还处于初起步阶段,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打印技术还有很多的难点需要克服,主要问题在于打印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还无法量产。”
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屏
细分来看,OLED印刷技术主要分为喷墨印刷(inkjetprinting)和丝网印刷 (screenprinting)两种。根据目前中、日、韩三国企业的技术路线,基本集中在喷墨印刷这一类型。
京东方并未透露技术详情,但表示本次投资建设打印 OLED 技术项目,可以提高公司面向中大尺寸AMOLED 显示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技术验证能力。同时,有利于储备先进技术,争取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主动权。此前,京东方就已经投资购买了喷墨打印设备,研发OLED印刷制备技术。
TCL更是频频出手巩固产业链的上游端,成立聚华公司后,与美国杜邦、日本住友化学、日产化学及美国柯狄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伙伴将支持聚华在印刷OLED技术开发中的材料以及工艺需求,为聚华量身定制相关研发设备。
2016年再出一招,聚华公司又与液晶材料提供商德国默克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默克将提供喷墨印刷用OLED墨水材料及印刷工艺,聚华将提供印刷OLED研发平台。2017年初,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成立为研发添砖加瓦,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看来,未来3-5年内,将在印刷技术上做出突破。
日本JOLED公司也于去年宣布试验全球首款采用“印刷式”技术的中尺寸OLED面板产品,并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进行量产。
与此同时,韩系的三星和LG也在近两年积极引进喷墨印刷制程,他们的规划是在2017年开始启动示范产线,提升OLED显示器产能。若产线顺利启动,将加速OLED产品的普及。
量产还需要时间
面对未来的显示产业中,各家公司铆足劲攻克技术难题。尽管目前在OLED量产上国内公司还无法和三星、LG比肩,但是在印刷技术上,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达成了较一致的共识。面对大尺寸OLED显示器市场,传统的蒸镀技术存在成本和工艺的瓶颈。就成本而言,蒸镀和封装设备、发光材料都价格不菲;技术细节上,OLED的制作工艺不具备标准化,良品率也受影响。
而新型的印刷技术有望解决以上困扰,使得成本大幅降低、延长OLED材料寿命、提高大尺寸屏幕的良品率。
OLED印刷技术被如此看重,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一技术与未来的柔性显示息息相关。“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屏”似乎已成为聚华公司的标语,以及业界对于显示业的期待。
彼时,印刷技术除了可以印刷大尺寸的OLED屏、也可以批量印刷量子点屏幕。因为在喷墨印刷工艺成熟之后,量子点材料的印刷可以借此实现,只需将OLED墨水换成QLED(量子点材料)的墨水。
OLED印刷技术对于电视等大屏意义重大,但是现在产业还未成熟,也面临重重困难。聚华公司总经理付东就表示,以新技术生产大尺寸OLED屏,需要在8.5代以上喷墨印刷设备、可溶性OLED材料及墨水、喷墨印刷技术、薄膜封装技术、氧化物TFT背板技术以及驱动补偿技术等等,实现全产业链的突破。
这也是面板制造商要与上下游纵深结合的原因,率先在技术上突围则可在下一代显示产业中占领重要阵地。中国自主生产的OLED电视面板已经由京东方完成,但是量产还在进一步规划中,原材料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LG等韩系企业手中。能否弯道超车,印刷技术是一大看点。
李亚琴向记者介绍称:“京东方在印刷技术积累比较薄弱,目前各公司的打印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可以量产的设备,韩国厂商也没有更多的经验。”
在她看来,TCL预计2020年产业化是比较理想的计划,除了设备外,印刷技术的工艺、良品率也是难点,没有量产经验,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