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 正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时间和单日累计时间,禁止未成年人每日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2月6日截止征求。
“网游宵禁”效果如何取决于服务商
老实说,禁止未成年人每日0-8时使用网络游戏服务这种做法并非我们首创,为防止未成年人夜间玩网游,国外就有类似做法。
尽管并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每日0-8时就是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重点时段,但本着对孩子身体负责的态度,禁止在这个时间段里玩游戏,起码那些通宵达旦玩网游的孩子就得准时关机就寝。
既然是“禁止未成年人0-8时使用网络游戏服务”,那么,谁来禁止?如何禁止呢?是孩子的父母吗?这肯定不行,父母要是有这个能力,恐怕这个世界上早就没有沉迷网游世界的孩子了。那么,到底谁能够在零点来临那一刻起,果断准确无误地把未成年人从网络世界中拉回来?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表述,应该是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
所以,“网游宵禁”效果能否实现,取决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权衡之下而采取技术措施的决心和诚意。进一步说,重中之重就在于明确强化游戏平台的责任!可有一点也不能不提,防范身份作弊是个世界性难题。
还要说的是,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网游市场中占主流的是以宣扬暴力文化、鼓吹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成人游戏,这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近一亿未成年人玩家被这类游戏所包围,并且该类游戏还有明显增长的趋势,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因而,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提升网游产业的绿色度、健康度,“网游宵禁”则意义不大。
推行“网游宵禁”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互联网改变生活,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也就是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虽然,网络游戏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不能简单地用“浪费时间”来概括,但也要看到,由暴力、色情、迷信、低俗等不良网络游戏构成的“网络雾霾”,在不知不觉间侵袭着未成年人。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日益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游戏“宵禁”,可谓抓住了这一问题的要害。众所周知,网络游戏的高峰时间是深夜。不仅仅是深夜时分网速更快,也因为青少年在其他时间往往有功课任务,网络游戏只好交给深夜。然而,每日0:00到上午8:00是人体机能调整的重要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沉溺网络游戏,会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宵禁”的规定,相信会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如何出台相关配套细则,让多方力量各负其责,各归其位,堵住各种可能的操作性漏洞,使这样的禁令落到实处,值得更多关注与讨论。比如,为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早在2007年,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便开始在我国各类网络游戏中被要求设置。但实践证明,能够规避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很多,假借成年人身份证号来注册游戏是最普遍的方式,而这一做法同样可以用来规避“网游宵禁”制度。
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应更多地唤醒父母的责任,守好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道关口。此外,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人,如何由学校配合家庭、社区及其他具有资质的公益性专门机构进行教育和引导,乃至干预和矫治,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儿童视角”而非“管理视角”,体现未成年人权利本位,避免对未成年人网络权利进行过多限制,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用制度篱笆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限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不仅仅是父母的职责,更是游戏开发者和提供者的责任。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多父母未必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过度的干预反而有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再加上一些父母过度溺爱小孩,未必会动真格教育管理,尤其是很多未成年人在探究心理驱使下,成了技术控,对网游和手游的操控能力远远胜过其父母,这就导致父母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与此相对,网络游戏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完全拥有能力和技术手段从根源上限制未成年人过度使用该游戏。这既是对“技术越强,责任越大”原则的具体贯彻,也是对网游企业履行保护未成人合法权益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因此,要求网络游戏提供者充分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时间和单日累计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特定时间段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相当必要。
具体而言,一是应对网络游戏做扩大解释,既包括电脑网络游戏,也包括手机网络游戏,还包括微信、QQ 游戏等,即全面覆盖可能让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的游戏。二是应让技术限制措施成为网络游戏的强制标准,要求限制措施与网络游戏相伴而生,同时面市。三是应同时包含多个技术措施,实现共同发力,如每款游戏均采取实名制注册并仅限本人使用,每隔三十分钟或一个小时采取视频方式验证使用人,防止假冒他人名义或一人使用多个账号的规避手段。当达到累计时间,或者在0时至8时这一禁止时间就关闭游戏通道,限制其登陆并使用。
简而言之,在人人离不开网络的时代,必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让保护未成年人落到实处,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为其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成为网络的操控者和受益者,而非受害者。
“宵禁”是拯救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第一步
行百里路半九十!卡住了关键时间,不会一劳永逸,更不会让未成年人从网络游戏的桌边走开。要想取得这场“保护孩子”战役的胜利,还需在“关键角色”和“关键地点”上下功夫。
这其中,第一个“关键角色”非孩子的监护人莫属。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假若父母对于孩子沉溺于游戏置若罔闻,那任凭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也是徒劳。因此,唤醒父母的责任,才能守好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道关口。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提供商和网吧经营者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努力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网信办的规定,针对未成年人做出。假若未成年人以成年人的身份证注册登记,同样可以越过限制。因此,网络游戏提供商和网吧经营者等关键角色,需要各负其责,各归其位,加入这场保护未成年人的战役。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游戏侵害的这场战役,还有很多“关键环节”需要攻克。例如,网络游戏分级制度能否早日出台,学校和家庭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对于违规的网络游戏商、网吧和商家,如何加大处罚力度,这些都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涉每一个家庭,更关涉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命运。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游戏的侵害,是全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而言,国家网信办起草 《条例》,只是拯救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游戏困扰的第一步。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