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初,小程序概念被提出;2017 年初,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无需下载,不占内存,用完即走,对一些内存小、只需使用基本功能的用户来说是利好。不过上线不久后,小程序的话题就遭到冷落。一些用户表示,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都不高,小程序能否替代 APP 从而一统江湖,目前还是一个疑问。
现象
部分小程序已停止更新
小程序于今年 1 月 9 日上线,小程序的上线在当时引起一阵晒小程序的热潮,众多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使用小程序的体验。不过,时至今日,不论是在微信群还是朋友圈中分享小程序使用体验的网友已经不多。有网友表示,“已经把卸载的常用 APP 装回来了,小程序还是难以替代传统的 APP。”
目前,部分小程序已经停止更新。1 月 15 日,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微信朋友圈的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罗振宇称“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不过,具体为什么退出小程序及他所谓的“小程序是什么”都没有细说。此外,1 月 13 日,有消息称监管层已紧急叫停开户、交易等金融类小程序,接到通知后多家金融企业的小程序已被迫暂停服务。北青报记者发现,列表中的一些金融类小程序已经变灰并显示“已暂停服务”,而在微信中搜索相关小程序,则显示“未搜索到相关小程序”。监管层表示,主要是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不过可以在公众号内进行的开户、交易等功能,为何到了小程序上就有了“网络安全”的隐患这一问题,监管层和腾讯方面都没有给出答案。
优势
小程序省内存还能直接用
无需下载 APP 耗费流量占用内存,直接在微信中调出使用,这是许多用户认为小程序最方便的地方。一些手机内存只有 16G 甚至 8G 的用户,并不愿意在手机中下载许多并不常用的 APP,但偶尔需要使用时又觉得不太方便,小程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被看做是这类用户的福音。
小程序除了在内存方面比 APP 小,在缓存方面也优于 APP。经过猎豹清理大师的测试,常用的几款 APP 应用占据的手机空间大小,与小程序占用的空间大小之间,最大相差了 1452 倍。以腾讯为例,腾讯视频小程序占用的缓存仅为 0.11 兆,而腾讯视频 APP 占用的手机空间为 149 兆,缓存为 10.74 兆,总共 159.74 兆,二者相差 1450 多倍。
而对比携程、艺龙、京东购物、大众点评等常用应用后,发现小程序的缓存大多在 0.3 兆以内,只有大众点评 的为近 2 兆,其 APP 对应的内存、缓存大多在 150 兆左右。从这个方面来看,小程序拥有绝对优势,在微信内就可以完成 APP 的部分功能,一些用户表示可以删除掉并不常用的那些 APP 了。
不足
小程序只拥有 APP 部分功能
小程序可谓是“程序 APP 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完全涵盖 APP 的全部内容。有开发者表示,微信对小程序的内存大小是有限制的,大概在 1 兆左右,因此只能保留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荔枝 FM,在荔枝 FM 的小程序内,只有“热门”和“订阅”两个目录,用户只能在其中看到后台推荐的内容。而在荔枝 FM 的 APP 中,则有“直播”、“频道”、“推荐”、“订阅”四个目录,在“频道”内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按照分类寻找喜欢的广播内容。此外,在小程序内用户只能做最简单的“收听”动作,而不能完成个人设置、录音直播等功能。
对于手机内存小、只需要使用小程序基础功能的用户来说,无需下载 APP,在小程序中完成相关动作即可;不过对于想要完整体验的用户来说,依然需要下载 APP 完成其他功能。
关注
部分小程序比 APP 还费流量
对于移动用户来说,使用 APP 时流量消耗的多少是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那么看似不占内存的小程序和它们相对应的 APP 来说,是否一定消耗更少流量呢?猎豹清理大师对此进行了深度测评,结果发现部分同款小程序在两次加载时甚至比 APP 消耗的流量还多。
在对上述 10 款普及率高的主流应用作为样本对比后发现,在 10 款应用中,有 5 款第一次加载时 APP 比小程序耗费更多流量;有 3 款 APP 在两次加载耗费的流量都要小于小程序。比如,以摩拜单车为例,通过小程序测算,第一次加载了 1 兆,第二次加载 0.70 兆。而在摩拜单车 APP 中,第一次加载仅仅消耗了 0.22 兆流量,第二次更是下降到 0.06 兆的极限数值。
不过,也有 5 款小程序在两次加载的流量小于 APP,包括携程酒店机票火车票、腾讯视频、京东购物、美团外卖 和今日头条 lite。因此,看似“小”的小程序,在耗费流量方面并不是完全小于 APP 的。如果用户是因为“省流量”而选择小程序,则需要进一步比较。
分析
“轻应用”缘何没成市场主流
事实上,小程序这种“轻应用”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此前,百度、360 都提出过类似概念,H5 也可以实现相似效果,不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为市场主流。那么此次的小程序能否超越它们而一统江湖呢?
2013 年,360 就率先推出轻应用。360 轻应用包含 10 个种类,共有 200 多款应用。360 轻应用基于 360 浏览器,用户需要首先安装 360 手机浏览器才可以使用轻应用。这与小程序较为相似,入口都是固定的 APP。2014 年,百度轻应用上线,轻应用无需下载,只需在任意浏览器中的“百度”中搜索,即搜即用,轻应用完全不占用手机内存空间,不影响手机内存。
不过,360 和百度的轻应用都属于昙花一现,并没有成为主流,也没有替代用户下载 APP 的习惯。此后,又陆续有 H5 等形式出现,可以实现 APP 的部分功能。小程序是会重蹈这些轻应用的覆辙,还是能够超越这些轻应用形式从而一统江湖,尚需时日证明。
记者手记
小程序出现在信息爆炸临界点
虽然此前已经有 360、百度等公司开发的轻应用,也有 H5 等形式失败的经验,不过我们并不能对小程序过早下定论,小程序就一定会重蹈覆辙,因为小程序出现的时间恰好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临界点。
易观智库分析师董旭认为,对于用户来说,信息爆炸已经接近临界点,从需求角度开始强烈呼唤做信息减法。这一临界点在之前的时代并没有积累到今天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小程序比之前的产品更加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另外,技术的发展、使用体验等,也将是小程序能否为大家广泛使用的关键点。
不过按照目前小程序的情况来看,其较为适合拥有使用场景的高频低深度产品。
互联网分析师王如晨认为,小程序会超越手机等移动终端,化解第一波移动互联网狂潮之后的行业成长艰困。与当初阿里百川、百度直达号等许多应用服务相比,小程序显得更集约、更开放、效率更高。小程序对现有的 O2O 平台也会有一定冲击;小程序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从疯狂走向理性,步入新常态阶段,整个行业涉入更细微的应用与服务,从过去高频刚需的竞争走向低频刚需。由此看来,小程序到底最终能否一统江湖,尚需时间来证明。
文/本报记者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