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人民要论)

游客 2017-02-06 10:33:20    200846 次浏览

当今时代,生态的内涵不断拓展。除了基于自然界的自然生态、基于现实社会的社会生态以及基于政治活动的政治生态,现在又有了基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生态。在健康网络生态系统中,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形成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我们应准确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新生态。

推动形成多样化的网络空间生态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良好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只有一棵大树,而要有一片森林,还要有花草与动物。同样,在健康的网络空间生态中,也不能只有少数参与者存在或主导,而要实现多主体参与、平等参与、自律参与。

多主体参与意味着网络空间是包容性空间。任何国家、企业、组织、个人,不论其物质条件、社会身份如何,都有使用互联网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互联网的过程中考虑多数人的网络权利,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接入互联网,防止现实社会的财富差异带来网络空间的“数字鸿沟”。当前,全球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50%,其中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最不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只有23.5%。在互联网普及进程中,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富裕群体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体。只有当更多的人群参与到网络空间中来,不断提升网络空间参与的多样性,才能形成良好的网络空间新生态。

平等参与是网络空间运行规律的体现。以虚拟身份进行的互联网交往,平等性是突出特征。尽管在现实社会每个参与主体的社会属性差异很大,但在网络空间,大家以一个ID或昵称来交往,希望的是平等交流。在这一空间,有差等的交流会遭到网民抑制。良好的网络空间新生态,需要的是平等坦诚的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凝聚共识。

自律参与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如同现实社会的参与者都有道德规范一样,虚拟的网络空间也有自己的伦理规范。网络空间的参与者要多样化,但每个参与主体也要明确自身的行为边界。这是网络空间的行为伦理,也是网民群体自我约束的规范和标准。有了这种伦理规范,网络空间才能有序发展。因此,我们不但要从推动产业发展出发建设各种新媒体联盟,而且要从网络伦理建设出发成立相应的组织。这类组织的覆盖面要大,真正覆盖网络传播中的各个群体;要在业内有代表性、广泛性和影响力,能够调动业界、学界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推动形成共享的网络空间生态

共同受益也是自然生态良好的一种基本体现。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只有少数动物或植物受益,而是要普遍受惠。同样,在良好的网络空间生态中,也不能只是少数国家、少数企业、少数人受益,而是要实现普遍受益、共同受益。2016年在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与会者讨论很多的一个词就是“普惠”。这种共享生态不能依靠网络空间自发形成,而需要通过全球共同治理才能建立。为此,中国提出国际社会应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加强治理是网络空间发展到现阶段的突出需求。近些年来,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侵犯他人利益问题日益凸显。不进行有效治理,就无法保障网络空间的参与者普遍受益。一个时期以来,黑客攻击导致网络瘫痪、个人隐私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等问题愈演愈烈,已经让许多网络空间参与者成为受害者。例如,2016年10月,美国一家著名域名解析服务公司就遭到来自全球的攻击,影响了CNN、华尔街日报、推特等公司的网站访问。

推动形成共享的网络空间生态,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全球治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接入互联网开始,全球范围的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已经有20多年的历程,这为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网络空间发展问题,从战略架构、规则制定、前瞻防范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治理。中国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设想及5点主张,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文化交流、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社会,有其特殊发展规律。比如,网络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交流与运行特征,因此网络空间治理不能照搬现实社会中的规则和手段,而要遵循网络空间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新的治理体系。从网络舆论的引导来看,不能用简单的压服和灌输,而要在对话与事实的基础上把握时、度、效。当前,一些主流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上投入很大气力,将传统媒体公信力与网络空间的表达方式、传播规律结合起来,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运行方式,对于网络空间去除虚假新闻、形成共享生态很有价值。

互联网的发展是全球性发展,它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互联网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今天的网络空间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人口,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无清晰国界,网络信息传递是超国界的。网络空间存在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必须共同处理。因此,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必须在全球范围协同推进。

推动形成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生态

持续发展是自然生态得以有效维系的基本要求。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是固化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良好的网络空间生态也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融合创新,推动自身持续发展。

网络空间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但要看到,比这种驱动力更重要的是其前端需要。比如,最早的互联网就源于美国国防系统研究者把课题组的电脑联系起来进行交流的需要。现在,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也源于人们开展自由、便捷的社交活动的需要。因此,推动形成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新生态,不能搞唯技术论,而要坚持融合创新的原则,即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网络空间发展。

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的今天,网络空间的信息成为重要资源。互联网是以人为中心的技术,从人信互联到人人互联再到人物互联,整个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预测显示,到2020年将有200亿到500亿物联网设备接入,物联网有可能把汽车、安保摄像头、家庭豆浆机等都联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今后的信息接收终端将不仅包括电脑、手机,而且包括墙面、镜面、桌面等日常生活中的平面乃至曲面。那时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都将离不开互联网,这也正是“互联网 ”在我国乃至全球兴盛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经济发展对互联网的需求会越来越普遍、强烈,由此带来网络空间的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与经济需求相比,社会需求后来居上,对网络空间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社会运行越来越复杂,如何保证公共安全、防控社会风险就成为突出问题。在这方面,互联网无疑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在社区运行、养老服务、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会越来越大。

推动形成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生态,要求网络空间保持开放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对各种经济社会需求实时响应,力争使网络生态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形成 “三位一体”的良好格局,形成健康、积极的发展机制,让网络空间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新平台、新载体。(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