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不盯货架盯电脑 本土电商挑大梁

游客 2017-01-23 09:17:07    200977 次浏览

在河南省博爱县马营村一间厂房里,32岁的陈康在电脑上向记者展示,在淘宝、京东等电商网页上,只要输入“澡巾”等关键词,他的店铺总是排名前三。“现在平均每月的销售量在3万单左右,12万块澡巾。”陈康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发展电商,仅一年多时间,线上销售已经占其总销售额的1/4。

近两年,随着一群年轻人返乡创业,搬来了互联网电商,使马营澡巾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目前马营澡巾布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5%。国内市场上每两块澡巾,就有一块出自马营村。“过去马营村共有70多家澡巾加工厂,户户搞加工,但大多干的是织布或生产半成品。”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陈战备说,电商再造了村里的澡巾产业,目前村里已有20多家企业生产成品。村里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还开发出五彩缤纷的儿童澡巾、适合女士使用的细柔布料,这些在网上大受欢迎。

博爱县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域特点的电商之路。用博爱县委书记张建的话说,在积极借力外来电商平台的同时,“着重培育一支跑不了、赶不走、能扎根县域土壤的本土电商队伍,让他们成为博爱电商市场主体和农民创业的主流。”

在博爱县月山镇的一处小超市里,几个农民顾客在购置年货,但他们不盯货架却盯着电脑。“80后”店长窦备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买东西先在网上看一看,再对比一下商店的售价,哪个更好、更便宜买哪个。”他介绍,从这一个小店就能管窥博爱电商的两个现象:一是虚实结合,培养农民的消费习惯;二是多家平台共融共生,本土电商挑大梁。

记者注意到,在这家乡村电商服务点的门头上,同时挂着“博爱人家”“淘宝”“京东”“集会网”“新壹购”等多家电商平台的牌子。其中,“博爱人家”正是依托县域本土的商贸龙头企业发展起来的一家电商平台企业。目前这家企业已完成56家村级服务点建设,搭建起覆盖全县80%农村人口的物流配送体系。

“让农民真正拥抱电商,如果仅仅只有‘买’是不完整的。”博爱县委书记张建表示,还必须有“卖”,通过农产品进城,让农民获益。为此,博爱县大力发展“一乡一品”,让每个乡镇选择相应特色产品,进行线上市场拓展。

“博爱樱桃,初恋的味道”——连续两年,寨豁乡通过网络营销举办“樱桃节”,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个“有点甜、有点酸”的味道。来自周边城市的自驾游客明显增加,樱桃销售单价比往年每公斤高出10元,网络销售火爆让每年樱桃节提前10天结束。

除了寨豁乡的樱桃,博爱县还形成了月山镇的怀姜、孝敬镇的绿色蔬菜、磨头镇的手工皮鞋、清化镇街道的“懒人沙发”等26种特色农产品。相伴而生的,还产生了“山药哥”“丸子姐”“澡巾王”“博爱山妞”“花仙子”等一大批本土电商。

数据显示,近两年,博爱县每个月电商市场主体的环比增长都达到40%以上。2016年,博爱电商交易额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网络零售额4.48亿元,增长127%。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压力。”张建表示,用好电商这一平台,不仅仅是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选择。博爱将电商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以此构建起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体系、思维优势。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