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没想过为什么多数歌曲都是三五多种的长度?
虽然张靓颖的《画心》有 7 分多钟,皇后乐队著名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也有 7 分多钟,当今走红的 Green Day 等乐队也有长度超出常规的歌曲,但这只是个例,大多数歌曲一般都是3~5 分钟左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三分钟定律”呢?
流行歌曲的长度,要从唱片——也就是最初用来记录声音的工具来说起。最初,唱片是圆柱形的,随后变成了直径十英寸的圆盘。这些每分钟旋转 78 圈的圆盘可以记录的长度就是约 3 分钟长。到 20 世纪 60 年代,新的 45 转唱片问世,这是一种更小的、每分钟能转 45 转的圆盘。然而,这种圆盘还是只能记录约 3 分钟时间的歌曲。
45 转黑胶唱片。图片来源:PhonoJack
为什么是“约”3 分钟?一张唱片记录的时长为什么不是固定的?
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你需要了解一下唱片的原理。唱片布满了凹槽,声音就是通过这些凹槽记录在唱片中的。下图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唱片的模式图。
如图,针头可以沿着凹槽的方向移动,凹槽在各个方向的宽度和深度不同,所以针头移动的方向不同。针头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化对应着左右立体声道。
当唱片开始旋转的时候,这些凹槽也开始围绕着中心旋转,如果把这些螺旋做得更紧密些,似乎就可以记录更长的声音,然而,这就意味着凹槽会变得更窄,使声音的动态范围更小,因此,这些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可能就是“三分钟定律”的根本原因。
那么,唱片技术进步之后呢?
如果说歌曲只有 3 分钟左右长是因为 45 转黑胶唱片只能记录三分钟,那在后面的密纹唱片(LP、EP),乃至 CD 出现以后,歌曲的长度怎么没有显著增加呢?诞生于 1982 年并沿用至今的激光唱片(CD)可以记录 75 到 80 分钟的声音(同样取决于刻录形式),可以很轻易地放进去一首长达 20 分钟的歌,而如今,我们用数码形式记录声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录制任何长度的歌曲。
如果录音设备限制了歌曲长度,那么为什么它的平均长度没有随着新科技的出现发生变化呢?Wired 网站的作者 Rhett Allain 绘制了几张图表,比较了不同年代歌曲的时长。因为每个年代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歌,所以他计算了平均歌曲长度(以秒为单位)以及表示分布的标准差的误差条。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总的来说歌曲长度的确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相比于唱片存储最大时长的变化(从 3 分钟左右到 70 分钟),歌曲的平均时长从 3 分钟增长到 4 分钟几乎不值一提。为什么理论上一首歌可以有几十分钟长,但流行歌曲依旧只是几分钟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现代流行音乐极大地依赖于唱片工业的兴起,早期唱片对时长的局限性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自此,3 分钟左右的时长成为流行音乐的惯例。
2. 广播电台的影响。广播电台是 20 世纪流行歌曲的主要播放渠道之一,当时的广播电台根据他们每小时播出的广告数量赚钱,他们发现在两段 3 分钟的音乐中间插一段广告的效果最好,而唱片制作人当然也很乐意他们的歌曲多多在电台播放。
3. 还有一个音乐方面的解释:一般的流行歌曲,其结构都是由“引子-主歌-过渡句-副歌-第二段主歌-过渡句-副歌-8 小节间隔-副歌-结尾”组成,这种形式刚好足够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也不至于冗余,并且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使得听者获得共鸣并记在心头。这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公式,而这样结构配上与听者身体动作(漫步,跳舞或跳舞时摇头的节奏)刚好协调的节拍,总时长刚好是 3 到 4 分钟。
参考资料:
https://www.wired.com/2014/07/why-are-songs-on-the-radio-about-the-same-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