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这只是传统机械硬盘行业衰落的缩影

游客 2017-01-17 07:44:16    201065 次浏览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这只是传统机械硬盘行业衰落的缩影

上周,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发布了一份名为《致苏州希捷所有员工》的公告,公告宣布正式关停苏州工厂,并且将裁员2000人。经历过一轮轮的工厂倒闭大潮后,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居然也沦陷了,整个制造业顿时又陷入了一阵恐慌!

据雷锋网了解,希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希捷苏州”)成立于2003年,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硬盘以及台式电脑硬盘等计算机周边产品;而其前身则是迈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5年,希捷以19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购。在希捷苏州关闭之后,希捷在全球的硬盘组装工厂还有无锡公司和泰国公司。

但是,已经扎根中国十几年的希捷为何突然宣布关闭苏州工厂呢?对于这一问题业界也是众说纷纭。

有网友称希捷苏州关闭是因为被税务局罚款,更有甚者打开脑洞把此事和特朗普去中国化的策略牵扯在一起。虽然具体原因我们暂不得而知,但理性分析,希捷苏州的关闭其实是整个硬盘行业衰落的缩影。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5年9月,希捷苏州就已开始裁员,去年12月份就已经有业内人士传出该工厂关闭的消息。不可否认,希捷苏州的关停与自身经营不利有关,但更可怕的事实是,整个硬盘行业在衰退,甚至沦为夕阳产业了。

有业内人士向雷锋网表示,PC市场萎缩是有目共睹的,这直接导致了硬盘出货量的下滑,更可怕的是SSD还在取代传统硬盘。

SSD取代HDD已是大势所趋

一个产业倒下,就意味着有一个新的产业崛起!从现在的存储市场来看,SSD的价格在不断降低,且容量也几乎与HDD(机械硬盘)相差无几,但就性能而言,前者几乎可以完爆后者:

SSD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400M/s,写入速度也在130M/s以上,这是机械硬盘的3-5倍;

传统的机械硬盘内部有高速运转的磁头,其抗震能力很差,因此一般的机械硬盘电如果是在运动中或者震动中使用,很容易损坏硬盘。而机械硬盘采用芯片存储方案,内部无磁头,具备超强的抗震能力,即便是在运动或者震动中使用,也不容易损坏;

SSD功耗低,并且具备极低功耗待机功能,而机械硬盘则不具备;

SSD运行中基本听不到任何噪音,而机械硬盘一般凑近听可以听到内部的磁盘转动以及震动的声音,一些使用比较久的机械硬盘噪音更为明显。

SSD发热性能更好,运行后表面感受不到明显的发热,而机械硬盘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受到是热的。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这只是传统机械硬盘行业衰落的缩影

实际上,SSD拥有比机械硬盘更简单的结果,主要由主控加闪存组成,而闪存无疑是SSD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全球最大的存储厂商如、东芝、三星、海力士以及闪迪(被收购)已经成为了闪存市场的主要玩家,而其它厂商想要冲击着五大厂的可能性几乎为0。

众所周知,希捷的宿敌西部数据2015年曾以190亿美元收购了闪迪,西部数据通过这一收购顺利拿到了SSD的船票;而希捷转型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收购了LSI闪存部门,也有消费级和企业级的SSD产品线,但其仍视机械硬盘为主力市场,这也导致了希捷在SSD市场丧失了主动权。

“我相信,机械硬盘还能发展至少15年,或者20年。”希捷首席财务官David Morton曾如此表示。

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步走错,满盘皆输!SSD凭借更优秀的性能,终端设备内置SSD已经成为了潮流。有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SSD出货量从1460万片增长至1.02亿片,增长接近700%;而机械硬盘的出货量则从6.215亿片断崖式下滑至4.689亿片,降幅达到了24%,接下来,这一数字只会更难看。相比之下,SSD在过去一年则逆势而上,仅在2016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就达到了3077.7万片,同比增长32.7%。

在机械硬盘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希捷。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道,希捷的硬盘出货量已经出现了连续8个季度的下滑,面对市场低迷的表现,希捷也不得不关闭工厂来控制成本。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数据,希捷中国区产能(苏州工厂和无锡工厂)总量占全球出货量的70%以上,2012年希捷中国区的无锡和苏州工厂累计硬盘出货量即已突破10亿块,希捷苏州的关闭也意味着其机械硬盘的产能也将大幅缩减,至于他们是否有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SSD上,我们还不得而知。

苏州工业园也宣称希捷苏州关闭系产能调整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针对希捷苏州关闭一事发布了通报,该通报中也基本坐实了希捷是因为硬盘销量低迷的原因而关闭工厂的事实(你也可以认为是对前文提到的“希捷苏州关闭是因为被税务局罚款”辟谣)。

但是大家有可能有个疑问,在三大组装厂中为何关闭的是苏州工厂?

该通报显示,希捷在中国的两大工厂是以传统机械硬盘为主,而机械硬盘在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给出的数据,希捷苏州2015年外贸进出口额19.2亿美元,2016年的进出口额12亿美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仅希捷苏州就在过去一年里贸易额就下降了37.5%,业绩不济关闭工厂在情理之中。

虽然通报中也提到无锡公司的订单同样在减少,为何没被关闭?

有外媒指出无锡工厂生产了硬盘的重要零部件,而不是简单的组装线。道理很简单,我可以少生产一点机械硬盘,但如果没有机械硬盘必要的零部件,那岂不是一个硬盘也造不出来了,从这一点来看,无锡工厂的重要性是比苏州工厂要高的。尽管我们没有得到更具体的消息,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述两个问题。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这只是传统机械硬盘行业衰落的缩影

如图所示,希捷无锡工厂和泰国两大工厂一样,不仅仅是组装厂

还有消息显示,2015年希捷曾宣布未来5年在泰国投资4.7亿美元,扩大泰国Korat工厂,建成之后将占据希捷49%的产能(苏州工厂的关闭,希捷的产能占比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以下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的通报全文:

希捷集团在全球有三家硬盘制造公司:苏州公司、无锡公司和泰国公司。希捷苏州于2003年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西区(原出口加工区A区)注册成立,前身为迈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5年底迈拓科技被希捷收购,主要生产自主品牌(Seagate)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台式机电脑硬盘和企业级服务器硬盘。

希捷苏州关闭是希捷集团基于整个市场变化和集团自身产能状况作出的正常调整。希捷集团在中国工厂的产品以磁头驱动的传统硬盘为主,但是目前新型固态硬盘已经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加之硬盘应用的电脑等终端产品的需求降低,导致近几年苏州公司和无锡公司的订单持续减少,产能严重过剩。希捷苏州2015年外贸进出口额19.2亿美元,2016年的进出口额12亿美元左右。希捷集团考虑到优化运营效率、整合资源和控制成本的必要性,进行相应战略调整。

据希捷苏州的声明显示:关闭公司是出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本次提早解散希捷苏州是希捷集团2016年7月宣布的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从去年7月至今,希捷集团已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几次类似的行动。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在获知希捷苏州关闭消息后,始终关注希捷苏州相关动态情况,多次走访和协调企业有关工作,围绕具体事宜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多次反复沟通,在确认关闭消息后,高度重视并积极跟进和应对关闭事项,确保关闭过程依法依规。

一方面,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完成相关程序,做好员工遣散预案。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希捷苏州组织架构、工资水平、工龄状况以及三期女职工等特殊职工的现状,指导希捷苏州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提前解散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案,并征求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到场向职工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并分批组织职工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协商。希捷苏州也根据员工沟通过程中提出的诉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希捷苏州将经济补偿方案向职工公布之后,有少量职工希望有更高的补偿标准,劳动保障部门也及时做好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解释工作。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切实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派驻了工作人员进驻希捷苏州,做好政策解释,并提供失业登记、推荐再就业等服务。

目前,希捷苏州职工情绪稳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正在有序办理。截止1月14日中午12时,提前解散终止劳动合同的1900名员工中已有1214名职工按照公司的计划办理了离职手续。

在全球化产业体系中,兼并重组是产业转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园区始终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希捷苏州关闭仅是园区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一例,理应客观理性看待。

近年来,园区企业加速成长、企业对外兼并收购也非常活跃。在制造业领域,2015-2016年,仅四家园区上市企业异地收购金额就达20亿元人民币,既扩大了企业的产能,又提升了其市场份额。在服务业领域,同程旅游正在推进对同行业部分旅行社的整合工作,完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旅行社集团。在信息化产业领域,更有园区企业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海外收购,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国际化布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济、积聚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创新效应加速显现。据统计,2016年,园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7.2%左右;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6%;区研发机构总数突破500 家;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380亿元、350亿元,增长24%、36%和25%。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中科院电子所等重大平台开工建设,中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培东纳米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签约落户。目前,园区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超过40%,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12%,总量和占比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95 亿美元。博世汽车、三星电子、医药、罗氏诊断、制药、飞利浦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先后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智能工厂。仅2016年,就有华大半导体、韩森家居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等研发机构落户,可容纳1500名研发人员的苏州研发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程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