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换个“马甲”玩?难掩“蹭概念”之嫌

游客 2017-01-16 14:53:51    201029 次浏览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如果说,2013年,“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里的主角,那么,现在主角换成了“金融科技(FinTech)”。

“金融科技是2017年金融行业的重头戏。”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此前这样表示。的确,2016年,、、等行业巨头都涉足了金融科技,华尔街的投行和国内的资本大佬也青睐金融科技概念,因此,国内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向金融科技“示好”。

金融科技这股热潮犹如当初的互联网金融一样来势汹汹,当然,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虚火”,人们开始担心金融科技会不会被“玩坏”?

  “真金融科技”会彻底改变金融行业

“金融现已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永远都会做三件事:风控、账户和连接。”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这样表示。

“创新助力于金融科技行业裂变式成长,正是基于创新,麦芽分期初步实现了打通场景壁垒,建立自有消费金融生态。”麦芽分期CEO陈展这样直言。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平台,都纷纷表达了对“金融科技”的追捧。实际上,FinTech并不是一个新名字,早在上世纪90年代,、瑞信这些投行都成立了做FinTech的部门。而在中国也是如此,易观金融高级分析师李子川告诉《IT时报》记者,此前,银行开发电子银行、网银等,可以看作是金融科技的早期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当时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现在则以科技、互联网企业为龙头,互联网金融是由技术企业推动的向金融科技的过渡形态之一。

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有什么区别?嘉银金科副总裁、极融CEO许一震表示,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转移到线上,而金融科技不仅与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的互联网技术产生了紧密联系,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产品,对于金融行业的改变则更加彻底。

“比如通过大数据获取更多用户,并对客户画像分析,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类自动化处理,提升原来复杂的人工处理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新型的生物识别技术可运用于开户和安全认证等多方面;智能投顾等技术降低了客户投资知识门槛,无论资金大小和风险偏好,都有合适的产品提供……这些都需要金融科技来实现。”91金融CEO许泽玮举例说。

 为何企业趋之若鹜?

去年7月,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又有多达二十几个监管文件涉及互联网金融的各个细分领域。这样严格细致的监管让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感觉这条路越来越难走,而就是在那个时候,“金融科技”的概念出来了。

在李子川看来,因为约束太多,所以金融科技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金融科技更偏重于技术属性,不少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强调‘技术输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核心技术的输出和应用,企业不用受限于(金融业务)资本金、杠杆率的制约,在金融领域一旦涉及资金就很容易触碰‘红线’。”

难道只要套上“金融科技”的名头就可以规避监管?对此,许一震告诉《IT时报》记者,不排除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有新的金融业务服务牌照发出,就如同第三方支付牌照一样。

“金融科技也促使监管人才结构转型,不转型,很可能对创新性金融企业的监管不到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朱晓明告诉《IT时报》记者。

此外,定义为金融科技公司会得到更高的估值。对于一家金融属性的企业来讲,估值方法要采用银行体系的,要考虑信用风险,通常规模越大,风险也越大;而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或技术公司来讲,不承担信用风险,业务规模与流量和用户成正比,可以产生更高的估值。

难言有多少“科技”含量

金融科技能帮助企业缓解监管压力、提升估值,而资本也倾向于这块,根据易观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细分方向占比数据显示,2016年借贷领域的投资热度稍有下降,而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的投资热度明显上升,从2015年的4.6%提升到了2016年的8.95%,预计2017年资本对金融科技热度将上升到新的层面。

因此,金融科技平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汇付天下表示,其“理财家”产品的系统版可为机构提供全系统、全产品、全交易服务;频道版可直接嵌入平台,提供一键式全产品接入服务。京东金融也表示,其推出两款最新产品服务证券行业,京东金融大数据消费指数及京东天灏投资数据平台和京东金融量化策略开发平台,通过技术能力连接整个证券行业的所有参与者。

虽然以大数据风控、机器人理财、区块链应用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业态在中国起步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领域目前鱼龙混杂,“蹭概念”的不在少数,在融360CEO叶大清看来,这个“旧瓶”如今被拿来装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这碗“新酒”。

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曾经体验过多个自称做智能投顾的App,使用之后发现,大多只是让用户填个问卷而已,随后通过问卷得出的用户风险偏好,并为客户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在这其中,难言有多少“科技”含量。

在许泽玮看来,目前大多数所谓的科技金融平台和产品更多的是在追赶概念。金融科技虽然落地在金融服务上面,但却是以技术见长,“现阶段所谓的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其根本还是在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虽然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受到时间、技术发展等原因导致结果暂时并不理想。”

链接

  是“FinTech”还是“互金”不重要

“虚火”一旺,或许金融科技就会重蹈互联网金融被玩坏的老路。

“去泡沫化”是金融科技的必经之路。“仅仅想凭借FinTech这个概念而获得投资的泡沫平台企业,成功的几率将会越来越小。只有已经开发出成熟的产品,并且获得消费者承认的公司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竞争日益激烈,小公司会逐渐被大公司所吞并,市场会出现区域龙头割据的局面。”李子川表示。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北京召开他投资的三十几家公司的会议,当时三十几家公司都不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了,都换了方向。如今这些改名的公司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坚持自己是.com的生存了下来,而且成了世界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叶大清说,不管是叫互联网金融,还是改名FinTech,都不会增加在寒冬中存活的机会。

评价金融创新的标准,是服务实体和改善民生,金融科技强调的技术赋能金融其实只是开端。许一震说,科技金融领域也有细分,包括网贷、财富管理、互联网保险等,最终能不能脱颖而出,取决于平台的效率是不是最高,客户体验是不是最好,反之,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