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闰秒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发展到如今的阶段,已经从发展规模为重点变为了以资产质量为重点,风控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在这个背景之下,风控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做线上信贷,后台怎样识别出“你就是你”?面对要求在摄像头前进行“点头、眨眼”,这背后是怎样的技术标准?而上述这些用到的,正是“人脸识别”技术。
不管是传统金融领域,还是互联网金融,对信贷在线化的渴求度极高,这也使得人脸识别或将成为互金行业的标配。
全面“刷脸”
2015年时,马云曾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通过支付宝“刷脸”支付,买了一套纪念邮票。此后,支付宝推出“刷脸”解锁;的微证券产品,也推荐用户“刷脸”开户;钱包也已实现“刷脸”解锁。
实际上,人脸识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正在有着更多想象力。比如,平安普惠推出刷脸贷款产品“平安i贷”;微众银行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PP上线;融360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线上贷款的认证流程中;京东金融也已经准备在“白条”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一些互联网金融P2P平台,也开始应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开户。
更重要的是,远程开户的放开,让银行也加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的阵营。
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新规实施,用户可以通过柜面、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开立包括Ⅰ类在内的三类银行账户。这意味着,央行正式放开远程开户限制。
而这正是人脸识别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据统计,国内至少已有6家银行开始试水“人脸识别”。、上海银行最早尝试,例如不用带卡,就可以从ATM机上刷脸取款等。中国银联也联手Linkface打造人脸识别互联网 金融支付新产品,并试点于徽商银行。
依图科技金融行业业务总监沙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对于信贷的场景来说,人脸识别是刚需。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对信贷在线化的渴求度极高,这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必然趋势,不仅能节约时间成本,还会增加效率。
“而且,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普及,监管机构可能也会认识到这样一个技术的价值,然后助推政策的更加放开,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沙杨称。
技术提升安全性
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规发展,风控能力成为了考验互金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毫无疑问,无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金企业,人脸识别将提高其风控系数。
以为京东金融提供技术支持的依图科技为例,在以往的操作中,京东金融相关的审核都需要通过线下人员操作来实现。而现在,这些都可以通过APP上的人脸识别来完成,尤其是在“白条”这种业务上。
“严格来说,借款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在授信的环节,就是平台告诉你可以贷给你多少钱,这个环节一般都需要身份验证;第二个是放款的环节,授信本身是没有风险的,只有把钱真正打给借款人才是有风险的。而现在的人脸识别,主要集中在线上信贷这个场景,这是最高风险的。将来慢慢会扩展到互联网理财等一些低风险的项目上。”沙杨表示。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现钱”,很多技术都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应用得比较成熟了之后,反向去输出给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从现在来看,人脸识别在传统银行的试水反响也不错。
“以往,我们最熟悉的银行的验证方式是用银行卡和手机号进行验证。涉及到远程开户的话,金融机构能做的就是用肉眼来识别。比如在后台的几十个员工,每天干的事情就是看两张照片是不是一个人。”沙杨表示,“其中,招行银行首先尝试用技术来解决人工问题。他们做了非常严密的识别测试,其中包括了生物识别的各个领域:人脸、指纹、虹膜等,最后发现人脸识别最可靠。然后再从所有做人脸识别的技术公司中选中了依图。”
据了解,人脸识别的人工差错率在5%左右,而依图科技的技术则可以将差错率降到1/10000的水平。
不过,现在人脸识别的数据库,都是只能对接身份证照片,当现实生活中的用户在化妆乃至整形之后,是否会影响辨别率?
“我们会对人的脸部特点进行优化,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判断。比如年龄在20岁的差别范围都没问题。”沙杨称。
某种程度上,当人脸识别的精度已经远远高于人眼,技术上已经没有更多可讨论的了。真正的问题在于,任何技术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总会伴随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忧虑。而在这种抗衡中,新技术的应用会让人愈发觉得不安。
比如之前市场上很火的三维形象的技术,它可以把一张人脸的照片变成三维的,进行摇头、点头等动作。现在的这个技术越来越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脸识别有所威胁。
“这个技术的成熟就是伴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一起发展起来的。但目前来看,像这样的攻击手段(指模拟真人人脸识别),以现在的技术能力是可控的。同时,技术提供方也会时刻监控攻击手段的升级,进行应对。应该说,没有一个不可攻破的风控体系,所有风控产品的一个目的都是提升欺诈成本。比如说欺诈要花5000块钱,但其实只需要贷款1万块钱的话,就要想想欺诈还值不值。”沙杨表示。
众所周知,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和重整还将继续发酵,真正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
而在沙杨看来,技术手段将是对互金企业一个天然筛选的过程。“那些注重风险的人,会提高风控,继而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而注重风险的企业可以说自身资质都比较好,所谓跑路的概率也比较低,这个逻辑不一定严密,但是我觉得是可以成立的。”沙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