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个植入3D打印脊椎患者已能开车骑车

游客 2017-01-12 10:42:14    200961 次浏览

前天,袁先生再次踏进北医三院。作为一个曾经的恶性肿瘤患者,他永远忘不了,去年6月12日,他在这里接受了世界首个3D打印脊椎植入手术。如今复诊发现,他身体里植入的那五节长达19厘米的“外来”脊椎,已与他原有脊柱稳稳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骨融合的迹象!”他的主刀医生刘忠军激动地说。

恶性肿瘤长在脊柱上,体内有长达5节的脊椎必须切除,并且还要放入人工脊椎……这就是当年袁先生面临的生死考验。谈到去年的手术,他至今心有余悸,“当时,真的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下来。”去年5月6日他第一次手术历时11个小时,手术不仅将部分肿瘤剥离,还将五节病变脊柱后方结构取出。尽管手术非常成功,因出血量大,袁先生仍被留在ICU观察一晚,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转入普通病房。紧接着,他在6月12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成功植入了3D打印19厘米钛合金脊椎,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长3D打印人工脊柱的患者。

如今7个月过去了,袁先生已经恢复了日常生活,每天不仅可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能开车、骑自行车,甚至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尽管如此,对于这次复诊,他内心还是充满了各种未知和不安。在放射科做完CT等相关检查,袁先生有些紧张地坐在骨科诊室内,等待着医生的结论。

这次接诊的医生正是他当时的手术主刀——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恢复得不错!”刘主任拿着放射片仔细观察后说,长达19厘米的3D打印内植物与他原有脊柱稳稳地连接在一起。仔细看,内植物与脊柱的连接处可见到高密度影,这就是骨融合的迹象。“假以时日,这些骨组织将长到3D打印内植物的海绵样孔隙里,逐渐与原有脊柱融为一体。这就是3D打印的内植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记者从北医三院获悉,目前该院还签署了我国首个3D打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并获赠1000万元资金支持医院在3D打印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当前,我国医疗领域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端医疗严重依赖进口。该协议的签署,将加速3D打印技术成果应用于骨科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国产医疗器械,并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医疗支出,惠及更多人群。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