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直径30米小行星刚从地球附近飞过:飞行速度达每秒16公里

游客 2017-01-12 09:04:16    201207 次浏览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直径相当于10层楼的小行星昨天刚刚从地球附近掠过,最近距离还不到半个地月距离的一半。这个小行星编号2017AG13,是在上周六由亚利桑那州的卡特里娜巡天系统首次发现的。观测显示这个小天体的直径大致在15~34米之间。而当它通过地球附近时,这颗小天体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秒16公里。

直径30米小行星刚从地球附近飞过:飞行速度达每秒16公里

2017 AG13最早是在上周六由亚利桑那州的卡特里娜巡天系统首次发现的。观测显示这个小天体的直径大致在15~34米之间

根据;另一个巡天项目“斯隆巡天”(Slooh)的数据,近地小天体最近时可以抵达距离地球不到一半地月距离的位置。斯隆巡天项目的一位天文学家埃里克·费尔德曼(Eric Feldman)表示:“这颗小天体飞行速度很快,距离也很近。它有一个特殊的椭圆轨道,事实上它的运行轨道会穿越金星和地球两颗行星的公转轨道。”

斯隆巡天项目在其对外广播中表示,2017 AG3的大小大致与2013年撞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陨星相当。这就意味着如果它撞上地球,那么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将是十分类似的。计算显示这颗小天体下一次近距离飞越地球应该是在2017年12月28日。

马克·塞耶斯(Mark Sykes)是行星科学研究所的主管和CEO,他表示:“这样的事并非多么特殊,而这却也是让这种现象变得有趣的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宇航局近地小天体项目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仅在今年1月份就监测到多达38颗小天体从与2017 AG3相似的近距离上飞过地球附近。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设计应对小天体撞击威胁的方案,因为这样的撞击事件有可能会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就在前不久,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名为《国家近地天体应对战略》的官方文件,宣布了如何应对陨星或小行星撞击的计划。

该文件表示,其制定的目的是希望改善美国国家应对近地小天体威胁的能力和准备工作。充分整合现有国内和国际资源,并补足非常关键但目前缺乏的短板。

近地天体是指那些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会接近或穿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或彗星。基本上,如果一颗小天体被发现将要穿过地球轨道的话,那么你几乎可以100%断定它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2013年撞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那颗小天体造成了超过1000名居民受伤,那次撞击事件的发生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征兆。因此你就可以理解,为何此次美国方面发布的这一文件里面特别强调要增强美国宇航局对于近地天体的搜寻能力,因为只有尽可能提前发现才能有时间做出应对措施。

在该份文件描述的7个主要目标中,白宫还要求科学家们致力于模型计算,以更好地推算出小天体未来的飞行轨迹。美国还打算提升其国家预警体系,部署高技术自动化探测器以摧毁来袭小天体,相比其他低概率但后果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小行星的潜在威胁向我们施加了一种巨大而复杂的挑战。而该战略的制定正是为了因应这种由或大或小的近地天体对地球可能构成的威胁,并做出反应。

就在去年年底,美国宇航局曾经指出,人类还尚未做好如何应对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准备。约瑟夫·努斯(Joseph Nuth)是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研究人员,他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对于这类威胁能够去做的事情似乎并不多。”

尽管危险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其发生几率是非常低的,但努斯博士仍旧警告称,这样的威胁尽管概率低,但绝对不能被忽视。他表示:“这将是可能导致灭绝的重大灾难级别事件,比如历史上的恐龙灭绝。一般来说,这样的大型撞击事件发生频率是在5000~6000万年一次。恐龙灭绝已经超过6500万年了,你可能会说,看吧,我们逃过了一劫,但是请注意,这是一个平均概率,撞击随时可能发生。

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展一系列的计划,其中包括一项小行星重定向使命,目标是发射一艘自动探测器造访一颗小行星,并在轨道上为宇航员们创建一个太空基地。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内部有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对整天天空开展持续监视,搜寻任何潜在威胁。

但是,即便美国政府正致力于搜寻可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并开始考虑应对措施。而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则更加缺乏。事实上,美国政府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犹豫不决,其中就包括是否要投资开发那些耗资巨大的太空技术去拦截那些不会对美国本土造成影响的潜在撞击体。但该官方文件中也确实提到美国应当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威胁。

该文件中提到:“近地天体撞击是一种全球性威胁,并且可能产生重大的环境、经济和地缘政治后果并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即便这样的撞击并不发生在美国本土,情况也是如此。尽管美国在当前探测和追踪近地天体方面居于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在发展未来对这类小天体的拦截与轨道偏离技术时,将离不开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晨风)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