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章蔚玮
中国民营企业代表人物之一曹德旺的“高赋税论”,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IT时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不同细分行业的赋税指数大相径庭,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面临产能过剩的数码零配件加工企业在高赋税压力下艰难转型,而在偏向轻资产的互联网行业,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影响,税率远低于其他行业。
家电数码加工业面临转型升级
“从我2012年到昆山以来,人工成本翻了一倍多。”一位来自昆山的电子加工业负责人感叹道。
昆山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的地级市,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台资工厂驻扎区。2000年前后,大量中国台湾企业来到昆山设立加工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空调、洗衣机、笔记本电脑等家电数码产品生产原配件,其中也包括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代加工电子企业。当时,对在昆山设厂的台资企业,地方政府给予了优惠补贴:包括在税收上可享受“两免三减半”以及工厂用地或租厂房等开通绿色通道,激起了台资在昆山的开厂潮。最高峰时,昆山市内台资加工厂大大小小达到6000多家。
但从两年前开始,这个数字开始以每年600-800家的速度“消失”,如今剩下的台资企业已不足4000家。与十多年前形势不同,国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以传统家电数码为主的产业正在逐渐被新兴产业取代:一边是订单量的大幅减少,一边是税收优惠的取消。据悉,从几年前开始,昆山的台资企业所得税中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逐步缩小,大部分企业开始承担25%企业所得税和17%的增值税,以及行业转型带来的额外支出。
一位来自空调配件加工企业的台方企业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除了家电行业大环境的改变导致订单减少、利润下滑外,让台资选择撤离的最关键因素还在于劳动力税的不断上浮。昆山当地政府规定,要求设厂的台资企业必须为每位工人在五险一金之外,缴纳一份保证金,数额是工人日常五险一金总和的十几倍,目的是为了防止台资厂商突然倒闭。这笔费用一旦计入劳动力税范畴,税率比重则要远超50%。在一位已经撤离的台商看来,这几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另一家来自昆山的零配件厂负责人何先生看来,税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产业导向的作用。最近几年,普通数码配件加工企业在税收上的确承担重压,最重的时候,已经超过企业的利润率,直接导致亏损。但另一方面,政府对科技型、新能源、环保以及汽车制造方向的高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却一直在增加。因此,想要“避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顺应转型。这位负责人坦言,自己已经连续两年提交了高新企业的申请,高新企业申请条件包括:专利权、研发团队以及技术成果、年产值等。尽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通过,但他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每年都在递增,“这也是督促自己转型的一种外力吧。”
科技企业依然享受政策红利
“科技企业的利润率偏高,加上一些优惠政策,负担比一般企业轻。”一位来自深圳电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彭先生坦言,在高新科技领域,政府给予的优惠补贴是有力的,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有不同方式的减免。
一位手机设计公司高管向《IT时报》记者表示,对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厂商来说,除加工厂之外,设计研发公司的税率是相对简单透明的,“真要说压垮那些公司的,还是缺乏创新。就拿做手机来说,如果你的毛利率低于10%,那么是很难生存的。而如今国内手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产业链企业都不景气。在整个过程中,税赋并没有扮演‘杀手’的角色。”
“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印花税、教育税等等税率最低只占企业营收9%。”一家沿海地区的软件公司负责人看来,目前在国内,软件及互联网企业的税负应该依然属于低水平线。据之前公开信息显示,我国软件企业利润率高达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其中税收支出的减免是一个重要因素。
据了解,国内对于软件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从2012年已经开始,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境内新办的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到2017年12月31日前,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科技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所得税更可从25%下降为15%。2015年之后,后续政策继续向着扶持高科技行业的导向不断倾斜。
“从大环境看,科技企业尤其是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依然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负担比其他行业轻。但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支出同样面临上涨的压力。”上述软件企业的负责人看来,人力成本成了互联网企业的最大支出,最高时占净利润的25%。“员工工资、餐饮补贴、五险一金等等都是重要开支,比如一位员工的到手工资是7454元,而企业在这背后的实际支出则是14410元,也就是说企业的支出成本基本达到员工实际到手工资的两倍。”高企的人力成本对于习惯疯狂扩张的互联网初创企业而言往往也是发展路上的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