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都北京从2016年12月30日起开始的空气重度污染警报至今仍未解除。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五(1月6日)晚主持新闻发布会,陈吉宁称,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作为环保部长,看到雾霾天,也感到内疚和自责。
截至目前,北京持续空气重度污染已超过200小时,创造了历史纪录。
2012年3月,中国时任环保部长周生贤曾因在控制氮氧化物问题上没有完成任务向公众道歉。
陈吉宁是中国知名的环境科学家,2015年接替周生贤成为环保部长,此前曾担任中国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近几年中国冬季污染的问题确实没有很好解决。冬季的气象条件比想象的更不利,更复杂。
"虽然2016年北京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9.9%,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上升3.1个百分点,但最大的问题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多少改善,"他说。
陈吉宁称当前冬季问题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他引用中国工程院的报告称,冬季气温北京偏高1.6度,小风和高湿概率逐年提高,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有利于PM2.5的生成。
"但不能寄希望明年会从暖冬变成冷冬,气象条件会有很大改善。"他说。
在被问到北京雾霾治理时间表时,陈吉宁表示很难给出时间表。他透露,中国珠三角地区2015年空气质量整体达标,是因为广东大概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取得今天的进步。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来到昌平京藏高速科技园区收费站固定遥测检测点位,看望正在重污染天气现场督查的环境执法监察人员。
之后,他又赶到京南,和执法人员一道查看工业大院环境整治情况。
京津冀“超长”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6日晚20时,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重污染情况回答媒体提问。在环保部的二层多功能厅里,17家媒体三面围坐,陈吉宁站在发言台前回答媒体提问。
发布会提前5分钟开始。陈吉宁进场后和媒体寒暄道,“今天就是来回答大家提问的”。但他表示,在这之前,要先做个简单介绍,这也是“之前别人提给我的疑问”。这几年的大气治理方向到底对不对?措施是否管用?
陈吉宁说,自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大家感到很焦虑,作为环保部长,看到雾霾天,也感到内疚和自责。
陈吉宁表示,《大气十条》实施4年来,大气治理方向是对的,治理措施是管用的,空气质量是有改善的,改善速度甚至比发达国家还快一些。但他坦承,必须直视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冬季重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改善”。
“为什么冬季之前,这些措施都是管用的,但是到了冬季之后,措施就不管用了?”陈吉宁说,“现在看来,我们的措施还不够”。
陈吉宁认为,目前,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前行阶段。京津冀有多重,京津冀及周边6个省市,占全国7.2%的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的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的4倍左右,钢铁产量3.4亿吨,占全国的43%,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7%,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38%,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的33%,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9%,“这些可都是烧火的家伙儿”。
此外,京津冀及周边还有大量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化工产业。京津冀的煤电机组占全国的27%,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的28%,特别是重型车保有量,占比将近30%。调整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后面是复杂的因素,比如就业问题,所以大气治理必须是比较长的时期,比较长的过程。
陈吉宁表示,这几年,冬季的问题确实没有很好解决。冬季的气象条件,比想象的更不利,更复杂。目前环保部正在加班加点地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解决冬季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