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出走华大两年 王俊终于推出第一款人工智能产品

游客 2017-01-06 08:01:52    201047 次浏览

本报记者肖玫丽深圳报道

“基因网红”王俊和他的碳云智能,一头扎进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后交出了首份答卷。

1月5日,碳云智能联合数字生命生态伙伴打造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觅我正式对外发布。与此同时,碳云智能首次披露其数字生命联盟构想,目前已斥资约4亿美元揽入7家联盟公司。

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表示:“碳云是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公司,发布的产品中,涉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是碳云的技术成果,但数据采集技术等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我们会持续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垄断性技术或基础技术中性价比最高的合作。”

碳云智能自成立之初便备受瞩目,其创始团队大多来自华大基因,成立半年估值65亿,A轮获、中源协和等投资10亿。同时,其专注的医疗人工智能领域,近几年在国内外投资、创业持续火爆,已涵盖医疗影像、新药研发、辅助诊断等多个环节。

但火爆背后是医疗人工智能尚处“婴儿期”,研发成本高企、“造血”能力有限,商业化路径亦有待探索。

首个产品面世

“1999年到2014年的16年里,我一直担任华大CEO和联合创始人,这16年我是在读基因,后来发现读基因远远做不到人工智能。我会用接下来的20年理解生命本身。”王俊回忆。

2014年10月底碳云智能成立,王俊和他的创始团队也一头扎进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不过,研发并不容易,根据王俊最初的设想,碳云智能成立几个月之内就能有健康管理产品出炉,但时至今日,碳云智能的首款产品觅我才正式露面。

资料显示,觅我平台由基于生命大数据构筑的数据库及计算系统支持,该数据库涵盖超过10个不同层次的生命全景数据,整合源于遗传、分子动态、表型和行为等指征及与其相互作用的时间序列。

对用户来说,平台可提供不同认知精度的数字化生命检测包,体验覆盖多种健康场景的指标维度,并据此持续解锁精准美容护肤、运动训练、体重管理等干预方案和健康管理应用。

觅我分为四档服务包,限量1000份,每一套餐等级的数据元素网络测度、认知度、辨识度都不相同。其中,最初级的认知度仅为10%,最高级的达到70%。价格方面,最初级到最高级的价格分别为1996元、3997元、19998元、99999元。

与觅我同时面世的是碳云智能极客计划。据了解,碳云智能将特邀100名高端人士进行私人定制产品,并联合国内两家保险公司,尝试将保险转变成以健康管理为基础的保障方式。

“觅我做的事情是生命数字量化、人工智能健康管家、数字智能应用。这不是成熟产品,需要不断精进,所以第一阶段我们只供应给1000人。极客计划也是一样。”王俊进一步说。

仍处起步阶段

落地首款产品同时,碳云智能构建的数字生命联盟也浮出水面。

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李英睿透露:“样本和渠道尽量与第三方合作,我们是帮助和改造而不是再造。所以碳云更多的是做数据服务,具体应用我们与各个行业的合作伙伴来做,把生物数据积累和转化。”

据了解,该联盟整合了全球的生命科学、健康网络、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公司,利用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整合遗传、生物以及患者数据,从而迅速监测健康、疾病和衰老信号,提供个性化健康生活指导。

目前已有7家公司加入碳云智能数字生命联盟,分别是SomaLogic、HealthTell、PatientsLikeMe、AOBiome,、GALT、Imagu和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7家公司皆由碳云智能投资或控股,金额约4亿美元。同时还有不少联盟生态公司,通过合作开发产品、用户共享、利益分成汇集进联盟体系。

王俊介绍,碳云智能的生态体系构建思路是,覆盖前端数据采集技术、中端人工智能技术和后端大数据应用。

其中,数据采集实现数字化生命,即将生命数字化的技术。数据采集完成后搭建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存储、应用,这是当前碳云智能工作的重心。最后是生态系打造,开发各种应用产品,如医美、医疗等。

“很多基础的、骨干的数据类型和技术基本已经搭建完了,接下来还有很多领域如智能马桶、医疗影像数据等还需要积累数据。但是数据积累的前提是技术积累。”王俊说。

即便一口气交出产品和平台答卷,起步不久的碳云智能依旧处于烧钱境地。王俊坦言:“现在碳云全部都是投研发,没有产业收入,也没有销售。碳云永远都缺钱。我们不着急套现,而是打磨平台和产品。”

这也是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据CB Insights数据,自2015年年初以来,有50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保健初创公司获得融资,其中约20个在2016年获得了新一轮投资。

Watson认知关怀COO王泰峰认为:“医疗领域知识过度密集,新生代的医生必须通过科技手段,才能更容易掌握知识或提高水平,这个大背景下,药企、保险、医院愿意参与到人工智能应用中。”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远未渗透进医疗服务,大规模应用为时尚早。

王泰峰坦言:“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人工智能提供商都强调大数据分析,但医院的数据标准极不统一,数据质量极差,这些是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提供商不可逾越的障碍,分析的基础有问题,无法做出好的结果。”

(编辑:陆宇)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