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朋友圈”养生帖多为标题党 专家表示:甄别健康信息需要看清发布渠道和科学依据

游客 2017-01-04 11:06:26    200930 次浏览

案例

30的王小姐身体微胖,热衷于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前不久,朋友喊她一起去参加辟谷活动,并告知辟谷不但能减肥,而且还可排除体内的毒素,她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没想到,她辟谷的第二天因血糖过低险些晕倒在地,之后不得不恢复了正常饮食。

专家说法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评价科

副主任医师 周伟

“让你不生病的三道养生菜”、“大白菜排毒你绝对想不到”……点开朋友圈,几乎每天你都能发现身边的“养生党”在转发各类养生信息。信息时代,各类健康知识充斥媒体,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些养生知识值得相信吗?专家表示:微信养生不可尽信,很多非专业机构推送的养生信息多缺乏科学依据,尤其是部分保健品公众养生账号,推出的微信养生文章多以销售为目的,其中的养生理念有待考究。

养生文章不能照单全搬

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汪栋材表示,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前来医院寻求中医养生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除了听从医生指导外,他们往往还会在网上、微信朋友圈中收集各种养生信息。对此,汪栋材认为,对于微信朋友圈里的养生文章,千万不可照单全搬。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从业人员也有一定的门槛。微信朋友圈中的不少养生文章为了获取转发、点击量,多采用耸人听闻的词汇,往往夸大养生效果。市民如果不加辨别随意采用其中的养生方法,不仅达不到养生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小心养生帖背后搞推销

“我很少直接转发朋友圈中的养生帖”。作为专业人士,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邓旭光也认为微信的养生帖不可全信。他表示,“目前,微信圈里面的中医养生有近80%的信息都涉及‘舌尖上的养生’,强调是通过吃什么来达到养生目的。但中医养生除了饮食之外,还有调神养生、运动养生、经络养生、药物养生和四时养生等,需要从作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配合来达到养生效果。”

对于如何辨别微信朋友圈中的养生帖真伪,汪栋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市民可以查看微信养生的发布机构是否权威,一般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发布的养生信息可信度较高。而一些没有注明出处,或者是保健、美容产品公众号则多隐藏有推销目的,尤其是某些文章打着养生的旗号,最后附上的链接、秘方等都是为了销售产品,误导市民。

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朋友圈中的养生帖多是“标题党”,让人忍不住想一看究竟。但点击后,往往能发现为了推销产品,不少养生帖往往使用夸张的词汇,对疗效夸大其词。汪栋材提出,对于不少言语夸张、养生理念颠覆一般常识的极端养生方法,市民最好谨慎对待。

养生方法应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必须辨证论治,市民最好先辨明体质再养生”。汪栋材介绍,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人的9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汪栋材说,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养生除了看气候等外部条件,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个体条件,也就是个人体质,进行个性化养生;尤其是体质偏颇的市民,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补,否则不但达不到进补效果,甚至有可能损伤身体。例如阴虚、火旺的人如果采用温补方式,则容易火气旺、燥热,甚至出现流鼻血等不良症状。他建议市民在进补前可先到医院测体质,在了解自身体质之后,再根据医生指导养生。

邓旭光表示,不少微信养生帖很不专业,多是拼凑和“舶来”的,并非真正中医养生内容。他建议市民,要想做到中医养生,最好是到正规医院,进行体质辨识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养生,以免养生不成还危害了健康。

小贴士

如何甄别健康信息?

公众在遇到健康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判断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轻信,不盲从。要甄别这些健康科普信息,简单来说就是要看科普信息是谁说的,什么时间说的,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第一,谁说的,优先选择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官方媒体等正规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可信度高。

第二,什么时间说的,因为对科学的认识有个过程,所以标注时间很重要。

第三,信息的来源是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有没有专业证据的引用,对疗法的有效性或无效性的介绍,要分辨有没有附以科学依据。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