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
2016年,一系列被贴上“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标签的言论,让62岁的董明珠成为网红。
这一年,董明珠力排众议看好新能源汽车,但铺垫许久的收购最终宣告失败。这一年,董明珠宣布收购失败也要造车,出人意料地自掏腰包10亿投资珠海银隆。这一年,董明珠卸下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退休时间被外界猜测。这一年,董明珠大战来敲门的野蛮人,直斥他们是实体经济的罪人。
董明珠和格力在2016年的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为日渐沉寂的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寓言般的注脚。在房地产和互联网炙手可热的当下,资本更愿意听一个好故事。而格力在多元化十字路口的失意,也折射出制造业的集体转型困境。
怒斥制造业罪人
2016年,网红董明珠的每一句言论几乎都能引来争议。最新引起外界质疑的,是她近日关于互联网渠道创业的看法:90后喜欢开网店是“国家隐患”。
“由于有了大家认定的,互联网渠道的创业,我们现在的80后末期和90后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实体经济工作,认为家里开店就可以赚钱,虽然一个月一两千块钱,但最起码不受约束。”董明珠在央视的某节目中说,“这一代人,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有隐患的,我讲的冲击不是简单地讲这种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而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我认为是挺严重的。”
外界对这个观点多有质疑。但在董明珠众多看似偏颇的言论背后,捍卫格力早已被上升到捍卫实体经济的高度。
12月12日,董明珠在回应“野蛮人敲门”事件时曾称,“我们今天看到的野蛮人的敲门,因为你太有钱了,但是你一个实体经济的发展,要能够引领世界,是要有资本来支撑的,而现在很多人用经济杠杆来发财,那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董明珠领导的格力刚经历过野蛮人来敲门的风波。
11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证实了前几日股价大涨背后,姚振华掌舵的宝能系资本确实在持续举牌,持股比例已接近5%的举牌线。12月2日,格力电器收盘价为28.76元,比前一日下滑6%。
随即证监会高层对险资举牌表示了罕有的严厉态度。前海人寿也公告不会继续增持无意参与经营。
而在12月3日,董明珠首次回应险资举牌时就已经表示,她从来不主张把股票价格做高,低价进高价抛。真正的投资者是通过投资实体经济发展来获益的,这也是她所坚持的。
董明珠当时强调,格力不会对险资举牌进行应对,“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她同时表示,“格力电器作为一家制造企业,不会因为别人的资本变化而影响到自己,未来将持续专注在打造创造性企业的方向上。”
多元化失意
董明珠对制造业罪人屡屡批评的同时,以格力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正在艰难转型。
12月24日在武汉的演讲中董明珠给出了她力主格力收购银隆的原因。她表示,格力收购珠海银隆首先解决了格力缺少车用空调板块的问题,同时一年会给格力带来50亿到100亿的利润。此外她表示,新能源一定会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无论从生态、经济结构、社会责任方面讲,格力都要向这方面转型。
但这桩酝酿了8个多月的收购最终没能成功。
11月16日,格力电器宣布,由于调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获得珠海银隆股东会的审议通过,公司决定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而在此之前,董明珠还卸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
收购珠海银隆失败对格力的多元化是个沉重打击。2016年7月23日,董明珠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首次正式宣布格力进入多元化时代。
而对多元化的方向,她在5月19日的股东大会上强调,“格力将继续以空调产业为支柱,大力开发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和手机、自动化装备等新兴产业,将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装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转型,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
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看似跨界很远,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空调起家的制造业大佬格力能选择和把握的并不多。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路线图规划的十个方向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两个领域已是相对离格力比较近的领域。
事实上,格力此前的多元化进展并不太顺利。格力手机至今没在线下铺货,而对于格力涉足的冰箱、洗衣机、生活家电等领域,董明珠曾说:“你们去格力的展厅看洗衣机、冰箱都有,但是我统统不打格力,因为格力代表着高端的形象。”
资深家电观察人士洪仕斌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格力在家电全产业板块,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入时间。格力最大的问题,是跑道被别人占了。他当时认为,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是另辟蹊径,换一个全新的跑道。但对收购珠海银隆失败的格力来说,这个新的跑道也失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收购珠海银隆失败,并没有打击董明珠的造车热情,反而让她将“所有的资产”投入珠海银隆。
12月15日,董明珠个人联合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方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获得其22.388%的股权。有消息称,董明珠在其中出资近10亿元。
她在当天论坛发言中还说:“我今天在这里代表银隆说一句话,你用了银隆车,十年保证你不换。电池坏了是我的,没人敢跟我站在一起喊这句话。”
集体转型困境
董明珠频频引来争议的发言,让落寞的制造业受到了空前关注。事实上,曾被互联网经济挤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实体经济已经奋起反击。互联网是一种手段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董明珠也说,互联网时代,谁能掌握制造业,谁就能成为赢家。
但格力在多元化领域的失意,凸显出实体经济日子的难过。
董明珠此前已说过,格力从2011年的利润6%到目前的13%也是尽力了。格力的三季报也显示,其前三季度的营收为824.29亿元,比2015年同期微增1.11%。董明珠在武汉演讲的时候还说:“前段时间野蛮人敲门,我打得他们不敢吭声。实体经济不赚钱,他们搞资本的赚了钱还牛气哄哄的。”
事实上,实体经济大佬们在2016年走得都不容易。
近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差异的比较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曹德旺在视频中阐述了他在美国投资建厂的理由,除了天然气价格、电气价格等成本比国内低很多外,他还提出,中国企业税负比美国高35%。
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曾在12月上旬的活动上提出,当前做实体经济太难、投资成本高,国家应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费。
在实体经济大佬们日子不好过的同时,中小制造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外贸加工制造业,更早嗅到了艰难的气息。
一方面内部生存压力巨大,人工、能源、房租、水电等成本不断上涨,融资却既难且贵。另一方面国际市场持续萎缩、周边国家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明显,再加上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东莞等制造业密集的城市企业“倒闭潮”频现。
转型升级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们已经迫在眉睫。但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签,董明珠近日对一年前与亚洲笔王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明之间“圆珠笔赌约”的回应,凸显出中国制造业的集体转型困境。
这个赌约源于中国高层在当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的问题:“中国何时能造出和德国一样的好笔?”董明珠在回应中表示,“最重要就是笔芯那个设备我们没有做成。没有做成不是因为我做不成,是因为他们的材料我没有。”
无论企业大小,转型升级都不啻于一次脱胎换骨的新长征。而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眼下所遭遇的各种困境,或许将是每个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最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