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光最近的媒体邀约比较多。很多记者都想问他一个问题,奥图科技公司是否倒闭。
奥图科技是叶晨光创立的一家生产A R眼镜的公司,其担任公司的C E O,先后几次获得融资,在业内颇具知名度。
然而,近日一则媒体报道却将奥图科技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报道称奥图科技为国内首家倒闭的A R公司,员工仅剩四人。而叶晨光则回应,公司绝非倒闭,融资没到位是事实。
即将过去的2016年,A R (增强现实)与V R(虚拟现实)一样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关注焦点。此前大热的A R产品谷歌眼镜已经停产谢幕,而今年基于A R技术的P o kémo nG o(宝可梦)游戏火遍全球。在此次奥图科技被传倒闭的背后,目前A R的技术以及相应产品发展到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未来有没有前景?南都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做A R的没有做V R的多
“只有三五家达到收支平衡和盈利”
“媒体邀约太多,没法一一回复了。”近日,南都记者欲就奥图科技一事采访叶晨光,而显然他已经被媒体“包围”了起来。
奥图科技成立时,谷歌眼镜已上市,被赋予很高的期许。叶晨光体验了谷歌眼镜并意识到A R会是下一代屏的机会,在公司成立并研发了两年后,奥图的第一款A R眼镜———“酷镜”在2016年正式量产上市。
报道称,叶晨光发现,与A R火热的话题度相比,很少普通消费者愿意为他的产品买单。这款售价3499元的A R眼镜,从上线销售到现在,只有两三千台的产量。
叶晨光对此回应南都记者,“A R需要鼓励,虽然说A R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你不能说消费者不满意,消费者还是挺满意的。消费者很少买单不是我们家的问题,我们在所有行业里面出货量是最大的,其他公司还没有量产,你要这样对比,你不能拿我们A R产品的销量和手机的销量去比较,手机里面最早的大哥大一开始也是很少人买得起的。”
对于A R眼镜销量少的原因,有分析称,除了价格太高和目标人群太窄外,A R产品本身也不太完善。此外,A R概念流行起来还是近几年的事情,A R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没有解决。包括识别语音不准,定位不准,应用太少等。
对此,焰火工坊C E O娄池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析称,类谷歌眼镜的产品确实存在这些问题,这类产品谷歌停产是有诸多原因的,比如没有精深和现实无法结合,比如显示方式清晰度差等等。
走访:华强北店主不知A R为何物
那么,A R产品的线下销售情况怎么样?12月28日,南都记者走访深圳华强北十余家电子产品专卖店发现,其中有七八家电子产品专卖店有V R产品在卖,但是却没有一家电子产品专卖店出售A R产品,有的店主甚至不知A R为何物。其中一位店主说:“A R技术还不成熟,很多都是样品机,还不能量产,明年才可能会有。”
另一家电子产品专卖店店主张女士告诉南都记者:“A R产品还要好几年才能有,现在A R技术都没有,软件也弄不出来,卖什么啊?就像回到我们在用大哥大的手机时,当时如果你说我要用现在触屏的手机,但是那时触屏手机还没出来呢。现在V R就是手机的大哥大时代,量产、价格实惠便宜普及使用的A R产品不是华强北没有,世界上可能都没有。产品还没问世呢,只是人想的产品要达到这种效果,还没研发出来,那些大公司也没研发出来,H T C、O culus都没研发出来。”
而实际上,整个深圳市V R产业会员涉及A R的企业也并不多。深圳市V R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对南都记者介绍,我们协会在全国有36个会员做A R的,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其中深圳有15个做A R的,其中2/3做B端。大概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进入C端。
“做A R的没有做V R的多,这是因为A R的技术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资本可以加快技术的突破,任何技术都需要沉淀,需要时间去改善技术。目前,我了解的只有三五家达到收支平衡和盈利。”谭贻国说。
投资人:现在A R发展C端还太早
“看了100多个A R项目只投了两个”
针对奥图科技被曝倒闭一事的回应,叶晨光对媒体的统一回应是公司绝非倒闭,融资没到位是事实。
据报道,今年10月,奥图科技宣布获得A 轮融资,共两千万元,投资方为奋达科技与华众资本。叶晨光表示,华众资本目前已到账500万元。奋达科技方面的投资则还未完成。12月28日,叶晨光进一步回应南都称,“投资方还在拨款之中,需要点时间,毕竟是一家上市公司,比较慢。”
为何下半年的资本投资对于A R行业趋于理性?娄池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是整体趋冷,不是对某一个行业冷。谭贻国则表示,要知道资本本身是逐利的,上半年资本投的太多了。此外,这也和有一些A R创业团队没有达到预期,关键技术的攻克不太顺利,原来的承诺可能没有及时兑现。“上半年A R这个行业很火,但只是虚火。进入下半年投资人也有经验了。随着明年制造业盈利成本增加,肯定运用新技术检测、培训等,A R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前景乐观。”
和君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舒曼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认为,A R市场早期火的原因是在二级资本市场中国有一些上市公司进入到A R领域,它们把这个行业吹起来了。“今年上半年确实把预期调高了,远远超出了产业化发展的预期。总体上来说,产业发展已经超过正常的发展速度了。这个行业,我们还是看好的,毕竟是代表未来的趋势。”
舒曼进一步称,我们这一年看了800个左右V R /A R创业项目和团队,其中A R项目100个以上,最后只投了两个。“投资要从具体的项目来看,在A R技术储备上,光学解决方案是非常核心的一个点。看团队能不能解决硬件和软件的问题,这就要看团队的实力。我们现在更看好V R,A R的发展更靠后,技术门槛更高。如果能做好A R的光学技术,那么VR的光学技术也能相通。”
舒曼认为,A R从B端到C端还需要时间,不太好预估。明年国内外A R行业关键的技术都会不断突破,很多新技术都会出来。现在V R和A R行业相当于早期的智能机时代,发展速度非常快。在V R行业,C端还有机会,在A R行业,现在发展C端还太早。
尽管如此,叶晨光似乎还打算在获得融资款之后“东山再起”。“在没有到款的情况下做一些裁员的动作,这也是创业企业能伸能缩嘛,是很正常的事。你可以看张小龙近期关于A R的演讲,大佬们发话了是有原因的,是鼓励A R发展。”
案例1
找准方向
AR发展还处于B端早期阶段
“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把公司的定位和商业模式摸准了。”谈及创业两年的收获,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0gla ss)C E O苏波现在还为自己当初对A R行业的判断感到欣喜,“我们公司只做工业领域,像游戏、娱乐、旅游、教育、医疗都不涉及。”
准确定位 做工业领域
A R行业仅刚刚起步,苏波缘何要做A R?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苏波说,当时创业要选择方向,由于2008年就做了A R和V R的应用项目,所以创业选了这个方向。2014年,他在一个工业展上看到了一款工程机,当时就想到A R最好的载体一定是智能眼镜,而不是移动通信设备。
当年,他就成立了公司“青橙视界”。苏波认为,他们对A R目前所处阶段和趋势的判断,要从计算机发展路径说起。计算机发展路径是从军事、工业、商务办公,最后才到消费者市场。“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开始从军事进入工业领域,出现了IBM这样的巨头。”苏波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要在C端,你想一想,在上世纪70年代要做一款消费级的个人计算机,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波和创始团队决定公司要做工业领域,覆盖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今年7月,公司又改名0glass。“我们是从0开始,刚起步,所以我们的品牌叫0glass。”苏波说,以前的名字像做游戏和娱乐的公司,但他们是做工业的,就像做工业的穿了一套非常休闲的服装。
创业维艰:技术难度大,人才缺乏
在采访中,苏波表示,创始团队像C T O王友初拥有丰富的智能硬件和工业领域经验,首席科学家徐泽明是计算机视觉、系统结构和云计算专家,虽然年龄都不小了,但是他们还是遇到了不少教训。
“最大的教训是在研发上,一般人不仅高估自己团队的能力和个人能力,还把困难想象的很少。虽然我们该预估到的困难也预估到了,但是还有更多没想到的坑。”苏波坦言,“跳票成了A R行业惯例,没有一家不跳票的,只不过跳的多少。”
“虽然做了将近30年研发,但感觉A R太难了,不建议没有相关经验的人一头扎进来。”王友初告诉南都记者,A R融合很多行业的技术,覆盖范围太广,对创业团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王友初坦承,显示、光学、定位、跟踪这些技术都要突破,消费类的做到99%后面一个9,而工业类的需要4个9,后面多一个9难度就是10倍。“我们只能到3个9,到4个9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友初说,工业A R是纯技术的,技术的颠覆是很难的,不是商业模式能改变的。
毫无疑问,技术难关需要人才去突破。但是,苏波告诉南都记者,现在A R行业最缺的就是人才。“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各个学校都没有现成的人才,硬件是从做手机转过来的,软件方面也是很新兴的。”
拿下华为等大客户
行业开始走向B端
据苏波介绍,2015年,公司主要精力在研发,没什么产出。直到今年3月才宣布获得和君资本满天星V R产业基金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不过,今年销售额明显提升,春节前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苏波说,国家电网超高压部门、西门子、江铃汽车等也是其代表客户。让苏波感到高兴的是他们在华为一次面向全球的招标,他们拿下了。“当时国内外能想到的很多公司都去了,最后就我们达到了要求,不是说明我们的算法比别人的要高明多少,而是因为我们专注,只做工业。”正是专注让他们获得了投资人的信任。“A轮融了几千万,现在还不方便公布。”苏波说,投资者看好0glass专注在工业领域。
“上半年投资人投了那么多公司,砸进去了没有产出,投资人就掉头看,特别是国际巨头都在往B端发展。我们一开始就专注B端,他们非常认同。”王友初补充道。
“不管是投资公司还是创业者,心态都没一两年前那么浮躁了。”苏波坦言,“我觉得大家对一些东西认知特别清晰,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有非常明显的转变,国内的像亮风台和影创科技之前这些做游戏娱乐的A R公司,今年下半年都发生了90度的大转变,宣称要进入B端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
在苏波看来,五年以后A R才能走到个人消费品非常小规模的普及期,真正普及起来,像手机一样,至少十年以后。
案例2
逆向而行
大屏AR也有市场
维度新科是2016年在深圳刚成立的一家公司,目前研发出智能硬件与A R /V R智能互动硬件产品。“在大屏黑板上能够写粉笔字,市面上就我们一家可以做到,用A R技术做大屏互动,这是世界领先的。”在向南都记者介绍灵智黑板这款产品时,维度新科董事长许多显得非常自豪。
三年前进入
现在用A R技术改变大屏
12月29日,该公司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演示了他们用A R技术研发出的灵希智能镜、灵云玻璃等产品,记者明显体验到了这些产品的交互性。
为何进入A R行业?许多告诉记者,虽然维度新科是刚成立的,但是他关注A R /V R五六年了,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
三年前,许多看到一个不错的国外公司,它是谷歌眼镜的官方合作伙伴。谷歌眼镜30%的底层技术由这个公司来做,许多就个人投资了这个公司。后来,他又觉得A R和V R技术本身能带来很多创新,于是就把很多技术植入到国内来。
逆向而行。虽然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在致力于研发小的A R眼镜,但是许多却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维度新科将黑板、桌子、茶几、镜子变成可以互动的大屏显示,再把A R技术植入进去。
许多说,三年前,O culus、三星、爱普生、索尼都做了眼镜,当时他就拿到了工程机,既然这些大公司都做眼镜,如果他再去做眼镜硬件,不仅没有说服力,也竞争不过他们。
“我就是逆向思维的人,你们做可穿戴,做小的,我就做大的。”在许多看来,而眼镜更多的是面向C端,现在大家的接触度还不够。目前大屏基本没人布局,还是一片蓝海。
行业面临洗牌
做得早才能做得好
在许多看来,一方面V R技术天然晕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受众面窄。在技术上,他认为A R才是未来,所以就把A R技术植入到这些产品上,他觉得这样会对各个行业产生新的机会。
“我们现在的订单和客户是做不过来的,每个行业都很兴奋地来我们这里想方案怎么来做或者来采购。”许多说,这三年他已经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路数,现在已经找到了商业落地的路子。
许多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在一些大的Shoppingm all里已经有他们的产品展示,而且国内一些大的上市公司也在和他谈合作、采购。
“我不是烧钱的项目,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了。现在资本对我们趋之若鹜,很多投资人想投我们,”许多补充道,“但是我融资的目的是要扩大产能,市场推广。对我来说,跑马圈地更重要。”
“大家都说2016年是A R和V R的元年,但我们是‘元三年’,”许多直言,他自己本身就是天使投资人,他对投资的理解是国内的热钱就会跟着风口走,上半年是V R这一块,大家就跟着投,但是这个行业还是有洗牌的过程。
“我认为做得好的永远在风口上,你实际上是吹风的人,而不是跟风的人。”许多说,A R在B端应用一定比在C端应用得快,他觉得现在做A R不早,正是落地的机会,谁做得早,谁才能做得好。
创客观察
初创公司要明确自身定位
上半年被资本市场青睐有佳的AR行业到底有没有市场?前景到底几何?不防看看一份来自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的一份权威报告。
12月16日,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一份报告预言,仅VR AR头盔的市场在2020年,将从今年的1030万台增长到7600万台,五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8.3%,其中AR头盔增量是1500万台(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00.7%)。
在此背景下,AR行业显然存在较大的一片蓝海。而在HTC、索尼、三星和谷歌纷纷加入AR行业的背后,对于团队规模比较小的AR初创公司而言,他们该如何闯入分得一杯羹?
易观分析师何雨轩认为,合适的时点和环节是切入AR市场的关键。初创公司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真正的刚需,深耕一点,不盲目追求大而全,找到跨行业共性的机会。
苏波的团队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正如苏波在前文中所言,创业两年,“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把公司的定位和商业模式摸准了,我们公司只做工业领域,像游戏、娱乐、旅游、教育、医疗都不涉及。”
A R走向大众还需5年?
实际上,对于大众来说,在2016年以前AR都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而进入2016年,手游PokémonGo的突然火爆加速了向大众普及增强现实(AR)的概念,各路资本因此一度对AR青睐有加。
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今天的VR就是当年手机刚刚兴起时的“大哥大”,虽然当时价格昂贵,消费人群狭窄。而AR是未来的智能手机,价格大家都能接受,实现大众普及。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几位投资人对于AR走向大众的时间段判断是,至少还需要5年。
娄池明确表示,AR真正走向大众估计还需要5年时间。谭贻国也介绍,他们协会会员里面,深圳有15个做AR的,其中2/3做B端。“大概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进入C端。”
在何雨轩看来,AR市场目前还处在技术驱动的阶段,并且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技术红利期。未来1-3年内,将有更多厂商进入AR市场,随着底层技术的成熟,硬件设备的完善,AR技术将应用到更多场景中,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日益丰富。
正如IDC移动设备观察的高级研究分析师JitechUbrani所公开表示的,“2016年定义了AR,有数以百万的消费者接触了PokemonGo,而在B端,开发者和商务也接触到了微软HoloLens这样的头盔。AR将来可能是能够与手机媲美的重大计算平台的转变,但技术仍然处于襁褓期,距离大规模被消费者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本再多给A R行业一点时间?
尽管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但是也请给AR行业一点时间。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新型技术在突破技术难点,形成产业,走向大众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为资金缺乏,朝着AR方向发展良好的奥图科技就一度被爆出倒闭,后经媒体证实才得知确实因资方未及时将融资款补充到位不得不相应裁员,如果就因为此而让一家公司陷入发展困境,对于AR技术这个本就需要“鼓励”的行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尽管AR技术的商业化还面临着技术、产品、市场、用户等层面的阻碍因素,但在何雨轩看来,“当AR整体产业链能够搭建一个软硬结合、汇集大量优质内容的平台时,将会迎来AR真正的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