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游客 2016-12-23 18:43:37    200895 次浏览

2016年的共享单车大战让整个创投圈疯狂,36氪认为,这是代表今年的“年度故事”。

这场战争,看起来发生在对每个街角的争抢上,但我们认为真实的大战,其实发生在腾讯、滴滴及红杉、DST等各大机构的资本下注中,发生在对真实财务模型的测算中。


文| 闫浩

采访|闫浩、张晴

编辑|杨轩

如果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那么下半场的揭幕战大概就是共享单车挑起的。

参与这场战斗的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有些感慨。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两年前作为青壮派投资人,代表淡马锡顺利下注滴滴D轮融资。而现在,本来元璟已经定下了C 轮领投ofo 的TermSheet ,可不过是去新加坡出趟差的功夫,滴滴就抢先拿下了ofo 的董事会席位。

“曾经陪滴滴走过一段硝烟,现在在硝烟里邂逅滴滴”,刘毅然最后拿到滴滴之后的份额,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意味深长。

这不知道是他加入元璟以来,第几次尝试寻找类滴滴的全民级交易平台。过去一年,线上流量红利殆尽,O2O 溃不成军,小米式微、OV崛起,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正在遭受困境。而资本市场也经受着创投寒冬,整个2016年,中国创业投资领域的投资项目相比2015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为数不多的入场资金,也被机构投向了相对稳妥的滴滴、美团等大案子中。

但钱倒是不缺,中国创投市场2016年整体的募资额是2015年的1.7倍。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此前接受36氪采访时指出,很多美元基金依然手握重金,并且有很大的投资压力;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也在36氪WISE 大会上发言称,钱还是非常多的,有很多人民币的钱。

僧多粥少之下,线下凭借联网的自行车而作为新流量入口的共享单车,超越VR、AR这些尚未成熟的热点,以及上半年直播平台的喧嚣,阴差阳错被历史选中,在风口中承载起下一个大出行入口的厚望。

两家共享单车的先行者——摩拜、ofo,在这一年中分别拿下四轮巨额融资,估值逼近独角兽。而这之后,数十家共享单车品牌纷纷杀入,经36氪不完全统计,这条赛道已经在下半年涌入超过三十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利益捆绑,资本大战

Skin in the game, 是金融领域的一个古老的短语,意思是利益绑定、同荣共辱,如果你看好一个项目,只有投下真金白银才能让别人信服。在共享单车这个领域中,各家投资机构纷纷下注追捧,演绎了一场资本大战。

摩拜的资方出现了一众大PE,包括高瓴、华平、腾讯,以及一系列知名VC,包括红杉、启明、贝塔斯曼、愉悦、创新工场、熊猫、祥峰,乃至美团王兴、易车李斌也参与其中。

而ofo 的资方,以“滴滴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代表,包括滴滴自己,金沙江、天使投资人王刚、经纬、Coatue、DST创始人Yuri Milner,还有小米、顺为、真格、元璟、唯猎等知名VC入局。

“额度分配是在两三天之内决定,凡是当时来不了北京的,或者没有机会赶回来的就都没分到”,刘毅然这样向36氪描述ofo C轮投资时的火爆。在ofo 此轮融资中,元璟是第一个给出白纸黑字TS 的机构。

摩拜这边同样如此,一家参投摩拜的机构投资人对36氪称,如果不是份额有限,IDG、策源、GGV、银泰也会投摩拜,“北极光创投也给出了TS,可惜没挤进来”。

贝塔斯曼亚洲基金创始人、参与摩拜C轮融资的龙宇,在WISE 大会上把这场资本盛宴定义为风险投资的马太效应,她认为,向头部集中会减少低效率的拉距消耗,而集中资源的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突破式创新,“冬天的时候穿多一点,也能活长一点”。

当然,滴滴和腾讯的入局,是摩拜、ofo最新一轮融资中的焦点。

此前,腾讯曾连续四轮投资滴滴,并给出宝贵的微信流量入口,但在滴滴成长为超级独角兽后,腾讯更多化身为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据《财经》杂志此前披露,腾讯在滴滴与Uber合并前的股份仅剩11.4%。可以说,目前的滴滴并不受腾讯左右,常常“叛逆”,这次和腾讯在单车大战中选边站队,即是明证。

36氪获悉,腾讯在摩拜C轮融资中靠后阶段才入场,并且采用了现金加可转债的方式加码摩拜,由于可转债并未转入股份,腾讯的持股比例不高。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否认,但她同时指出:“马化腾很早之前就知道我们在做单车了”。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

摩拜B轮投资方、祥峰投资执行董事赵楠向36氪透露,腾讯投资摩拜是“由Pony(马化腾)和James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敲定的”。36氪就此询问腾讯,对方未予置评。

而滴滴在投资ofo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滴滴在2015年11月份,就有数据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登门考察ofo,滴滴创始人程维还专门安排同事做了两周多的单车市场调研,在摸得比较清楚之后才正式约见ofo创始人戴威,“一是看对生意判断是不是准确,二是看戴威这个人”,了解滴滴战投的人士对36氪称。

作为已经成长为千万单级别的大公司,滴滴在流量增长放缓之后,需要考虑复用已有的流量,一个方向是把没有产生价值的流量满足掉,例如新版滴滴增多了广告位。另一个方向就是让已经产生的流量增加使用,当前滴滴快车约车成功率约为70%,不成功的原因里面,有将近20%是因为太近了,这些没能转化成订单的需求,似乎可以通过共享单车来解决。

在巨头背后,两大截然不同的资方阵营也浮出水面。

ofo 资方结构呈现出滴滴系的特点。天使投资人王刚、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分别是滴滴天使轮和A轮的投资人,二者被视为撮合滴滴布局ofo 的重要推手,“单车可能是滴滴的一个后花园,合适的时候滴滴再进来”,朱啸虎曾这样表示。

除此之外,Coatue 是滴滴F轮时的外资投资机构,而顺为和元璟虽然没有投资滴滴,但负责ofo 这个案子的合伙人,是曾在D轮及之后几轮入股滴滴的淡马锡投资人——程天与刘毅然。

而摩拜的资方结构也与其天使投资人、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有莫大的关系。“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有很大的能量”,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36氪采访时直言。多个信源也表示,摩拜其实是李斌个人孵化的一个项目。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易车创始人、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

前摩拜联合创始人张岩向36氪披露,胡玮炜早先与轻客单车创始人陈腾蛟一起找李斌融资,但后来陈自己拿到别的融资,李斌遂让胡玮炜尝试往共享自行车的方向走,“李斌天使轮一共投出500万,以优先股的形式占股20%,胡玮炜早期占股60%”。

李斌是易车网创始人,蔚来汽车董事长。在投资摩拜的机构当中,贝塔斯曼创始合伙人龙宇曾于2009年以1200万美金领投易车网,高瓴、腾讯参投蔚来汽车A轮融资,红杉、愉悦资本参投蔚来汽车B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易车网及旗下易鑫资本也曾获得腾讯及京东(腾讯为京东最大股东)多轮注资,双方过从甚密。除此之外,摩拜C轮投资人、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在接受36氪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是通过愉悦资本以及祥峰投资合伙人夏志进了解到摩拜这个项目。

资本的加速作用显而易见。五月份时,ofo 创始人戴威选择覆盖的区域还不包括城市,但拿到多轮注资尤其是滴滴的投资后,目前ofo 已经在城市投放出数十万辆单车;摩拜同样如此,前不久,他们刚刚宣布明年进入新加坡,这被外界视为由资方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祥峰投资推动。

这种竭力堆积资本的打法,无疑能够快速形成利益捆绑。此前,ofo 投资人王刚考察过摩拜,摩拜资方腾讯更是约见过ofo,唯有让这些机构“skin in the game”,才能确保利益的一致。

投过滴滴的刘毅然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滴滴融资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他把可以跑到美国把投给Uber的钱抢过来,(那些深口袋)每家都喂一点点”。

精于测算,胜于高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把资本此后的骤然堆积看做是一次次脉冲的话,摩拜、ofo 早期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蛰伏,只不过中间资本碰巧发现,共享单车是一个高频入口罢了。

曾经是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的张岩,最近经常会被老婆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后不后悔去年七月离开摩拜?

这位混迹优酷、百度的资深产品经理,在入职滴滴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收到摩拜天使投资人、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电话,在2015年1月成为摩拜继创始人胡玮炜之后的第二位成员。可他只呆了七个月就走了,一并放弃了摩拜10%的股权。

“智能锁结构出了问题,但却弹尽粮绝,只能借钱发工资”,张岩向36氪说起摩拜那时的窘境。天使投资人李斌视阶段成绩分批打入的五百万,在七月份时已经花得差不多。创始人胡玮炜只得去借钱,“因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胡玮炜事后回忆。

几乎在同一时间点,ofo创始人戴威也在借钱。这位北大在读研究生刚刚败掉唯猎资本创始人肖常兴的100万天使投资,只能忽悠说团队找到了新方向,又“骗”回来了100万,做起肖常兴依然不看好的校园自行车共享。可几个月后,这笔钱又没了。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ofo 创始人戴威

摩拜、ofo两家遭遇挫折的故事并不新鲜,杭州、苏州、太原、南京、上海,全国有将近100万辆政府公共自行车在正常运转,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在这种重资产的领域中盈利。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市场空间也并不大,根据多位摩拜、ofo投资人向36氪披露的财务模型,中国市场一年的收入,在理想情况下,一共也就是180亿到300亿人民币的盘子,而滴滴代表的网约车,市场预期规模超过五千亿。

但即使是这样相对微末的生意,风险投资还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行业基于无桩和联网模式下的高频性。

共享单车的客单价只有五毛到一块,但按保守的180亿年收入算起,一年起码会产生180亿单的数据,折合下来每天将有超过五千万单的交易,而当前几乎垄断中国市场的滴滴,每日撮合的订单量不过千万单,这意味着,共享单车蕴含着成为下一个入口级应用的巨大潜力。

而高频也让这一行业充盈着赚钱的可能。

“毛利将近50%,还不包括押金沉淀产生的利息收入,以及未来蕴含的广告收入”,一家参与摩拜C轮融资的机构向36氪这样介绍摩拜的财务模型。36氪知悉,摩拜经典版车型的单车成本已从3000元下降至1800元。

以单车寿命三年,残值150元计算,摩拜单车折旧成本在550元一年;而按一年使用300天,一天4次,一次1元的使用状况计算,一年收入则达1200元;加上摩拜投资人向36氪披露的每辆每天0.6元、一年180元的预计运营成本,理论情况下,摩拜盈利似乎不成问题,尽管这一数据暂未考虑丢失的成本。

ofo 的稳态财务模型也不差,在一家独大的校园市场上, “ofo 有超过60点的毛利”,精于计算的刘毅然给36氪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在校园市场上,ofo单车成本目前在250元到270元,折旧即使按一年丢光的假设去做,平均每天单车折旧成本也只有7毛钱;线下一个运营人员管400辆车,一天一百块钱,一天一辆车的成本是两毛五;而由于是校园场景,日单数比较高,按一天6次,一次五毛计算——一天收入是三块,而之前的成本累计起来不到一块。

针对ofo 推进到城市之后,毛利是否会下降的问题,36氪咨询ofo C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泰合资本,其合伙人郭如意称,“理论上,毛利一样超过60个点”。

在城市场景下,ofo 单车升级,折旧成本会多一两毛钱,激进点可以按1块钱算;运维成本也会增加,预估从校园里一个人400辆下降到一人200辆到300辆,即使按200辆计算,成本也仅是5毛钱;但城市客单价是一块钱,一天按4次算,利润就是二块五。当然,如果做一些补贴活动,ofo 毛利会下降,可就算让四十多个点,理论上也是盈利的。

在认识到这个生意可行后,摩拜在2015年10月顺利获得愉悦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并在天使投资人李斌的撮合下,请到前Uber 上海总经理王晓峰出任CEO。

而ofo 也在2015年下半年获得东方弘道的投资,在2015年11月,ofo 微信后台收到了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的留言,隔年春季的时候,金沙江、真格基金、天使投资人王刚一并2500万元A轮融资到账。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曾今投资过滴滴的朱啸虎和王刚下注ofo

此后资本的骤然堆积,固然有寒冬中资本向头部项目聚集的时代背景,以及种种非市场化因素,但回归本源,风险投资行业最看重回报。据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此前透露,真格在ofo B轮融资中投出的数百万人民币,目前已经翻了大概近30倍。

十车争鸣,何去何从?

一个资本堆积,又高频有利的创业项目,一旦出现在群狼环伺的中国市场,必然引发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前有百团大战,后有十车争鸣。

仅36氪接触的共享单车后来者,不到两月就有多达十余家。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这么多单车品迅速出现在这个市场上,留给世人的疑问是,共享单车是否存在区域性或者共存性的可能?

ofo C轮投资方,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认为,区域性的小单车品牌只是暂时的,“在历史中它可能仅仅是时间价值,就是某个时间点需要,再过个时间就不需要了”。顺为是小米雷军和金山徐达来创立的一支美元基金,对共享单车这个市场一直偏谨慎。36氪获悉,顺为曾在今年五月份给ofo开出300万美金、估值超过1亿美金的可转债,“但雷军后来犹豫,撤掉了,滴滴十月份投了之后才跟进来”,一名知情者对36氪称。

不止一位布局共享单车的投资人对36氪阐明这个道理,“中国互联网的竞争非常充分,基本就是一家独大,然后第二,第三就没位置了”。也不止一位投资人对后来几家单车品牌的融资数额提出质疑,“就我所知,拿了500万吹成一个亿”。

上海小鸣单车的CEO是原宅米COO金超慧, 据小鸣内部知情人士称,目前金超慧已经边缘化,由小鸣单车的A轮投资方、凯路仕自行车董事长邓永豪直接接管,直到现在,小鸣也迟迟没有公布自己的B轮融资详情。

当然,刚刚拿到1亿元人民币A 轮融资的上海优拜单车一直相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创始人余熠接受36氪采访时称,这个市场有区域性,单个区域的市场优势相对可以巩固;杭州市场骑呗单车联合创始人吕城江也向36氪坦言,像团购、打车这样一下子垄断的局面,在单车这个硬件软件一起做的项目上不太可行,“这是一个区域性市场,或者说交叉市场”。

此前一直做智能骑行的野兽骑行在获得1.5亿融资之后,推出旗下共享单车品牌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在接受36氪采访时判断,目前市场尚未饱和,单车大战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野蛮初始期,“明年3月份才是决战”。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优拜、小鸣、小蓝、骑呗

回过头来我们看到,共享单车是头顶共享之名,却行B2C租赁经济之实的单边需求市场,平台自己运营管理单车,来满足用户的单边需求。

这一方面导致了竞争的逻辑变为:谁铺下足够多足够密足够便捷的单车,谁就能建立起巨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是一个重资产的生意,大玩家渗透市场、迁移他城的速度不会特别快,小玩家跟进模仿的门槛也比较高,共享单车暂时不会出现“百团大战”和“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更多处于一个居中地带:十车争鸣。

校园共享单车品牌由你单车无疑想成为这“十车”里的一员。这个五位核心成员都是出自同一所高中的厦门学子,在大学四散在各地的境况下,在今年一月份开始了他们的共享单车创业,拿到五百万融资,并将量产的单车搬进北京校园。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由你单车

这本来是一个和ofo 在校园市场硬碰硬、然后在亏损中难以为继的故事,可他们让单车市场一直臆测的某种可能成为现实——联手。36氪获悉,共享单车领投羊之一的摩拜单车11月末顺利做出了第一笔投资,标的是由你单车,占股20%。

此后,上海优拜单车也宣布与校园运营平台校校合作,在校园孵化“校校单车”,校校此前在校园也代理负责过ofo、由你单车的投放。

这个后来者何去何从的市场里,似乎又多了一个解决方案——像巨头一样投资并购。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在36氪WISE 大会上,29岁的36氪创始人刘成城向72岁的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询问,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是要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前者是硅谷的常见打法,后者则是中国互联网以往成功经验的精华。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交给当前共享单车阵营的两大领先者摩拜、ofo来解答。

ofo从校园起家,更看重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本身,即无桩、联网的自行车,硬件本身暂时选择还原自行车的传统体验,意图用足够多的供给来覆盖区域网络,布局到比摩拜更多的城市,硬件成本低,但人工运营调度成本高;而摩拜率先进入城市,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引领,即发力智能锁、发电技术以及整车工艺以领先竞争者一个较长的产品周期,运营成本低,但硬件成本高昂。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Mobike Lite 与ofo 第三代单车

摩拜共享单车CEO王晓峰认为,摩拜单车最大的优势是其独创的智能锁,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36氪采访时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产品,要让用户用得爽”。

但ofo创始人戴威更多聚焦于短途出行的基本需求:不用找、省力、便宜、安全,在他看来,智能锁的打开率还是太低;其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也公开表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ofo 使用机械锁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

ofo 多家资方的核心观点是,在资本面前,共享单车行业的技术不是核心壁垒。“自行车是个成熟行业,而现在智能硬件公司也有很多,技术不是这场大战的核心”,顺为合伙人程天说;而在元璟刘毅然看来,ofo 追求的是先有稳定成熟的交易平台,而这种低价铺量阻击的方式,会让产品出身的对手在商业化上没那么多优势。

摩拜资方、祥峰投资执行董事赵楠不这么看,他认为,单车只有在拥有智能锁及配套设施,了解车的状态和用户的状态后,才具备互联网的意义。如果不具备这些,就无法做到有价值的连接,只能说是一个弹密码的,“平台和锁绝对不能是孤立的”。

摩拜领先的技术、产品,有那么牢不可破么?

摩拜、ofo之后的后来者,几乎清一色选择了摩拜这种带GPS的智能锁模式。据36氪了解,目前智能锁本身的技术瓶颈,在目前摩拜面世七个月之后,达到摩拜第一代版本的水平已经不是问题,核心难点仍然是为智能锁充电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当前摩拜的太阳能发电与自发电技术依然领跑各家。“摩拜以外大部分家的发电花鼓只能到支持灯泡亮的程度”,由你单车联合创始人陈奋龙这样介绍行业当前的技术现状,而由你单车自身的单车发电系统,采用了寿命一年多的可更换电池,这也是行业当前普遍的解决方案,为了省电,由你也在程序上采用了开关锁以及用力摇晃车时才能打开GPS的设置。

不过,苏州、宁波当地品牌——哈罗单车的表现引起了摩拜内部的警觉,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对36氪披露,哈罗只用了基本一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锁的设计、功耗以及发电花鼓的问题。这家公司一年前从贝塔斯曼、愉悦资本等资方处拿到融资,而彼时他们的创业项目还是智慧停车。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哈罗单车

对于行业对手的追赶,摩拜胡玮炜觉得很无奈,“整个商业运作的模型,其实我们都有知识产权的,我们随时可以去告那些现在按照这个方式来做的人,但这不能够真正阻止一些事情的发生,你最终还是应该跑得比别人快才行”。

胡玮炜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当摩拜与竞争对手在技术、产品上是90分比60分的差距时,属于降维打击,但当对手提高到90分,而分数的上限只有100分时,摩拜的优势是否还能支撑起全局?

ofo亦如是。在城市大规模铺放此前适用于封闭场景的无GPS单车,是否真正算清楚了这背后需要付出的运营、调度、维修、丢失以及日后升级的成本?而一旦技术的鸿沟难以短时间填平,这种高成本的炮灰战,会不会湮灭企业的根基?

摩拜此前推出精简版单车mobike lite,而ofo在此前三代单车的基础上,正在研发可大规模匹配现有单车的智能锁,二者走在趋同的道路上。一旦在某个节点上技术大体趋同,那么共享单车这条赛道本质上将转变为模式之争,恰如当前国内手机市场零部件趋同但各自保持一些细分优势一样,没有谁能碾压谁。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ofo 正在研发的智能锁

“这条路会很漫长,没有六七年走不出来,公司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应该在用户身上”,摩拜A轮资方、愉悦资本合伙人戴汨公开表示。

盈利难题,模糊未来

一个事实上预示着,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将在未来某个节点趋同——目前共享单车所有的布局者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铺更多的车。

单车行业的宏伟愿景,是在足够多足够密的硬件铺放后,使用户获取单车的流量入口从线上过渡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甚至是纯粹的线下,即在必要的智能联网基础上实现“所见即所得”。

经36氪不完全统计,如果把包括ofo、摩拜在内数十家单车品牌之前所承诺的投放数量累计相加,年底将有超过200万辆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尽管目前实际进展不到100万辆。

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策略,滴滴、美团以及过去几年起起落落的O2O行业,核心打法是迅速烧钱扩张,以足够大的规模和密度形成壁垒。滴滴走到今天,总融资额超120亿美元,其估值约在350亿美元,创始人程维的股权稀释到个位数,而据36氪了解,另一个O2O重镇——饿了么CEO张旭豪目前的持股比例也在多轮融资中大幅稀释。

共享单车同样是这样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11月,ofo 被爆出管理层股权在多轮融资之后降至30%,ofo 团队随后辟谣,联合创始人张巳丁称,创始团队掌握了绝对控制权,股权结构很健康;而据36氪了解,摩拜在多轮融资之后,目前股权比例中,天使投资人李斌占股“十几个点”,胡玮炜作为创始人剩下“三十多个点”。

这种打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充分调动用户需求便在竞争压力下大量铺放单车,将直接导致单车平均日单数下降,单车收入变少,市场整体承受着经济模型变差的风险。“你开一个川菜馆,生意很好,我也去开,一条街上有十几家川菜馆,大家都要倒闭”,摩拜CEO王晓峰讲述了他的无奈。

目前,各家公开宣传的单车平均日单数在5单到10单不等,与实际数据相比,略有偏差。36氪获悉,当前在城市场景中平均日利用率达到每辆车3次,已经是整个行业内“相对不错的数据”,可以想象,如果单车市场之间的竞争持续下去,日单数这个数据,大概率还会下移。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人性面前,单车面临的困境

与此同时,单车行业各方面的成本也超越了预期,被偷、被盗、被损毁时有发生,人工实际运营调度效率低下,监管问题频出。

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现金流,还是来自押金。按照各个品牌的预计,一辆单车能带来8到15个新用户,而一个新用户的押金在0到299元不等。在押金的使用上,部分公司声称只赚利息,也有部分公司向36氪表示,会留出30%左右的资金以备风控,剩下的钱会投入再生产等环节。

这样追逐单车生产与投放,并极大依赖押金的商业模式,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自行车制造商及一整套产业链。自行车本来是一个没落的产业,20年来,中国自行车保有量从6.7亿下滑到4.5亿,共享单车为其带来久违的改变。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在接受36氪采访时称,“目前的自行车产业链在生产线上是过剩的,只要你有钱下订单”;由你单车联合创始人陈奋龙也向36氪证实,在行业爆火之后,原先提供智能锁零部件的厂家出现了待价而沽的现象。

甚至不乏有自行车产业资本直接布局。优拜单车是中路资本投资的一家上海单车品牌,而中路资本和永久自行车都隶属中路集团旗下。外界认为,中路投资优拜,等于为永久增加了一条订单量非常大的销路。2016年12月15日、16日,在优拜单车宣布完成A 轮融资一天后,中路股份连续两天在A股逆势封涨停板。

最疯狂的当属上海凤凰,其A股股价从12月5日开盘的23.7上涨到12月14日停盘前的39.9,短短十天上涨68%,据了解,此次股价暴动或与凤凰接下几个单车品牌的大单有关。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上海凤凰近三月股价

对比之下,单车行业本身盈利的问题又重新回到台面。

此前摩拜CEO王晓峰曾称,拿投资机构的钱是要一起找盈利模式,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也对36氪表示,盈利的方法有很多,但这是中长期以后的事,“扎克伯格第一个合伙人,在Facebook 只有几万用户的时候就让盈利,这太可笑了”。

许多人还是质疑单车本身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虽然刺激了一部分新需求,也有一定的流量入口效应,但这种效应是否大到足够支撑商业模式的财务测算?”中路资本合伙人、永久自行车董事长陈闪说。而另一位放弃了ofo 和摩拜的投资人同样保持着他对这个行业一贯不看好,“资产管理的事儿到最后赚不到太多钱,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能跑出一家百亿美金公司的赛道”。

年度特写:共享单车,真假风口的幕后战事

ofo 在线下大量投放广告

在团购、网约车等行业盈利难以为继的时候,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选择了合并,共享单车两大阵营ofo、摩拜,在盈利面临难题的情况下,究竟会不会让历史重演?而即使合并,胜者面临的赢者诅咒又会是下一个问题,毕竟,上一个大的合并案——滴滴和Uber 合并时,大获益者其实是Uber 创始人卡拉尼克,在股权结构上,Uber 是滴滴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腾讯下注共享单车之后,BAT中的另外两家并没有太多的行动,美团王兴也只是以个人名义参投摩拜,而公共自行车最大运营主体——政府,同样仅仅是在幕后默默观战。

到最后,这还是不是一个值得投入的好生意?共享单车的未来,究竟会成为风口吹破后的冷酷现实,还是理想模型下的预期实现?

(本文作者闫浩微信号为807549859,36氪作者卢丹、唐欢对此文亦有贡献)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