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博纳影业集团正式宣布完成继私有化之后总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阿里影业、腾讯领投,中信证券金石基金、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银行、新华联集团等机构参投。投后估值150亿。
这是博纳影业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于冬坦言,这轮融资不仅降低了博纳的运营成本,也为博纳未来排队3年上市准备好了所需要的粮草和弹药。
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也就是12月的第一天,娱乐资本论对博纳影业CEO于冬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当时他正好从南昌《建军大业》关机典礼上回来。“《湄公河》已经翻篇儿了,我现在忙《三少爷的剑》。”
《三少爷的剑》
在完成25亿A轮融资的同时,博纳影业的私有化也走到了最关键的一步。
从今年4月,博纳影业宣布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阿里、腾讯、复星、金石等7家财团以9亿美元的估值回购美国股民以及机构手中所有博纳影业股份,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年的时间。
“退市仅仅完成了私有化一半的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拆除VIE结构以及股改两大任务。7家股东已经准备好拆除VIE所需要的45亿资金,等通过外汇管理局出海,就可以完成整个私有化流程。”于冬说。
资本运作上的顺风顺水之外,博纳影业今明两年的电影项目表现也可圈可点。春节档的《澳门风云3》和国庆档的《湄公河》票房双双超过11亿。根据预计,2016年博纳影业的净利润可达到4-5亿,而由博纳影业主投主控的影片票房有望达到国产影片总票房的8%-10%。
此外,明年与韩寒共同合作的《乘风破浪》,与林超贤合作的《红海行动》,以及与中影股份合作,黄建新、韩三平监制,刘伟强导演的《建军大业》等多部已经制作完成的大片。
回归之后的博纳影业正在重新出发。
45亿举债回归,同步完成25亿A轮融资
于冬经常调侃博纳私有化回归选择的时间节点不好。“一回来就遇上股灾,A股一共3000多只股票,跌停了2000多只”。正因为这件事情,他甚至打算拍一部关于股灾的金融题材电影。
但博纳影业退市之后拆除VIE的工作却进行地相当顺利。
现在,7家私有化股东只需要按照博纳影业退市的估值,将等价的人民币汇给博纳影业的中国公司,再通过外汇渠道汇出海外,就可以清退之前博纳影业开曼公司所有美元股份。
在9亿美金的估值中,除了3亿美金的散户股份以外,7家私有化股东需要支付的钱是40亿。考虑到汇率方便的波动,以及一定比例的外汇管理税,正式交割的金额大约45亿元。
这笔钱已经打到了博纳中国公司的账户上。与此同时,博纳还完成了25亿的A轮融资。在于冬看来,对标同类影视公司的估值,对于一个非上市公司来说,博纳影业150亿的估值,为自己留出了足够的盈利预期。
“其实我不需要这么多钱,原本打算按照投前135亿的估值募资15亿,后来不少机构都想投,所以就超募了10亿。”
与此前退市时9亿美金的估值相比,150亿的投后估值相当于才半年多时间,博纳影业的估值翻了3倍。
“我们把排队所带来的时间和成本的增长,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和粮草。如果3年排队,3年不能融资。”于冬表示。
于冬:“我能做到专注于电影,很多老板做不到这一点”
“我觉得能把电影做好,在中国企业家群里面就会有我的位置。除了电影以外,我不想别的,很多老板做不到这一点。”
这已经不是于冬第一次释放聚焦电影主营业务的信号了。一直以来,与其他涉足游戏以及网剧的电影公司不同,博纳强调制作、宣发、院线三大板块均衡发展,每年制作和发行10-15部电影,网剧、网大、游戏都不碰。
截至12月1日,博纳影业2017年到圣诞节之前的电影不仅全部拍摄完成,而且,不少影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我希望2017年,不算博纳参与的进口片,总票房业绩仍能超过今年的水平。”
在博纳影业2017年片单中,许鞍华导演的文艺动作片《明月几时有》;王晶监制、关智耀联合导演的《追龙》,以及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与中影股份合作,刘伟强导演的《建国大业》都将在明年上映。此外,还有刘德华监制并主演的《拆弹专家》,以及陈嘉上导演、赵文卓主演的《战神戚继光》都已经杀青。
在引进片方面,包括《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去年年底上映的《火星救援》等4部进口影片都计入博纳影业今年的营收。加上这4部进口片的票房,今年博纳影业的票房总收入可达到40亿。
“我们预计这次应该又是行业里面的票房前三名。作为主投主控来说,博纳票房应该是排名第一。”于冬自信地说到。
截止昨日(12月20日),博纳出品的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于冬希望,这个比例能达到10%左右。事实上,这也是博纳影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业内其他几家公司的票房业绩都有大年小年之分,而博纳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定。
在对比过业内多家业务模式类似的大公司之后,于冬更加坚定要实现全产业链各项业务全面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今年5亿的利润,最健康的状态是,制片投资收益利润1.5亿,发行1.5亿,影院收入1.5亿。”
未来,博纳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让影片自主知识产权产生更多收益。比如,除了院线收入以外,还有版权收入,以及未来的主题公园的授权。
既有研发能力,又有变现能力的影院收益,还有老片库所带来的价值提升和衍生产品,所共同形成的强大盈利能力。这将是博纳未来追求的目标。
【Q&A】
1、现在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增长期似乎已经过去了。博纳只聚焦电影主业的话,会不会错失更大的机会?
于冬:博纳影业在美股耽误了5年,再排队3年上市,前后要8-10年的时间。这时候要在行业里迅速扩张,靠得是你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在行业重塑期间,很多资本进来的。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掌门人能够沉住气,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好,使得你在这个行业里不掉队。
2、我注意到这个行业正在涌现一些新的发行公司,您觉得发行公司还有空间么?
于冬:我觉得空间还挺大的。因为很多片主拿着片子不知道怎么发的大有人在。发行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行业,一些片方在固定的档期内找不到好的发行方,就会找一些小发行公司。有可能他们就一战成名了。电影这个市场会越来越细分,专门做服务的公司会分出很多行业门类来。还有很多营销公司慢慢去转型做发行,包括电商现在也在想办法弥补他们在电影院烧的钱,然后渗透到发行来赚一点发行资金,今年《驴得水》做得非常好,这样的机会很多。
3、现在经常提“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你觉得互联网公司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接下来会是什么趋势?
于冬:互联网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冲刷,势头已经减弱。它们更想渗透到电影产业中去,而不是仅仅拿到所谓的大数据和流量。比如猫眼跟光线合作,逐渐渗透到发行,微影也参投了一些影片,淘票票也是,现在开始以参股的形式形成各种联盟。还有就是通过金融产品或者是股权投资,进行对内容公司的布局。比如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也在签导演,签演员,成立艺人部,老老实实做电影。现在到了互联网和传统电影一个互补的时代。
4、之前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要投一些前期的内容公司,像一些导演工作室,您会考虑投么?
于冬:导演工作室肯定会投。但博纳也不追求为了投资而投资。大家在相互合作中建立了信任,各家有各家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