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别小看网络流行语的裹挟能力

游客 2016-12-16 11:33:37    201192 次浏览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在沪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据悉,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一言不合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语入选。“《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的标准始终如一,就是流行、创新、文明。”据《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分析,近年来,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网络特色日趋明显,今年8条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历年评选中最多。

这些被选中的流行语,大众无疑都很熟悉了。什么洪荒之力、蓝瘦香菇、一言不合就××,岂止流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想躲都躲不了。客户端上、微信上、报纸上,睁眼就是这些调调。当然,流行语来自网络,或被网络赋予新的意义,本质上也体现了社会生态。如果人际交流不活跃,语言所处的环境不快速更新,语言本身肯定难有大的发展。只是,这种趋势对于观者来说,除了审美疲劳,实际已构成语言暴力,即你不这样表达,可能就证明你和大家不是同一伙人。而在这样一种相对庸俗的社交氛围中,这种裹挟力是不可小觑的,流行语因而成了某种身份的标签。

更叫人忧心的是,以蓝瘦香菇为例,中文当中表达难受的办法原本有好多种———无语凝噎、心如刀绞、欲哭无泪……倘若全被蓝瘦香菇替代,可以说,对中文表达的丰富性是一种摧毁。尤其是那些还没有掌握丰富表达技能的孩子,蓝瘦香菇可能从此成为他们对难受这一感觉的唯一表述,显然这是偏颇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已不止一次听到有孩子写错一些常见成语,原因就在于,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些成语是在广告之中。你瞧,语言的纯粹性和丰富性就这么一点一滴地被损害了,而我们还津津乐道于创造了一些看起来很酷炫的表达方法,尽管可能很快就会厌倦它。

回到评选流行语本身,我认为,某些机构和个人热衷于从网络当中集纳新词,也是一种怠惰,看起来有趣,却不一定能反映语言和社会生态变迁的真相。毕竟,了解并掌握网络流行语的人只是一部分,有相当多的人可能刚知道如何使用微信,或者有一些人了解网络流行的趋势却果断不跟随,成为某种流行性的反面抵御力量。他们如何在网络时代表达情绪、描述感受,有没有一些看起来普通却使用率很高的隐喻和高频常用语,这些恐怕更值得关注。以雾霾为例,这不是新词,却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承载了太多复杂的心绪,难道因为看起来不够炫,就能说它不流行么?

当然,任何评选都是一家之言,吹毛求疵或无必要。只是,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我们总结或反思流行性这件事本身,实际也是流行趋势之一种。换言之,只是循例将这些所谓的流行词罗列在一起,成为我们有过语言创新的证明,至于实际影响,天晓得。从这个角度说,对流行语也好,年度汉字也好,热闹热闹,大家开心就好。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