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法院5个月视频审30余起减刑案

游客 2016-12-16 11:22:12    200883 次浏览

12月15日,北京一中院开庭审理了两起减刑案件,但与以往法官现场庭审不同的是,这两起案件的审理是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的,法官和检察官在一中院的法庭里,犯人则在百公里开外的延庆监狱里。截至目前,一中院已利用远程法庭进行开庭、提讯等审判活动30多次。

法院远程审理减刑案

与以往的法庭不同的是,昨天的法庭有合议庭、检方的席位,却并没有被告人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几块视频屏幕,屏幕中是延庆监狱内法庭的实时场景。“提罪犯张某到庭!”随着身在一中院的审判长一声令下,张某被带进监狱法庭被告席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上。

在昨天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张某原是昌平区水务局某水务站站长,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去年8月,北京一中院作出减刑裁定,减去张某有期徒刑11个月。今年11月,延庆监狱以张某获得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为由,提出对张某减去有期徒刑一年。

另一起减刑案件里,高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在视频里,监狱代表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明高某在劳动期间积极肯干,乐于助人。高某在最后陈述时表示,自己还将继续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视频开庭审理程序未简略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虽然本案采取的是视频开庭形式,但庭审程序却一点没有简略,张某通过视频接受了检察官的讯问,监狱负责看管张某的监区干警赵某出庭作证,向法庭详细说明了张某在改造期间的相关表现。监狱代表也出示了张某原判决相关情况、所获奖励以及服刑情况等三组证据。检察院代表认为,经过对监狱提请的减刑意见进行审查,减刑程序合法,减刑意见适当,同意对张某减刑一年的意见。整个庭审大概持续了30分钟。

据了解,这并不是一中院第一次利用远程视频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今年7月,一中院远程法庭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进行开庭、提讯等审判活动30余次。

视频审案可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减刑、假释审判工作的对象都是狱内罪犯,因此,长期以来此类案件都是审判人员前往各监狱开庭审理。以一中院审监庭为例,其辖区共有6所监狱,分别位于北京市大兴团河地区、房山良乡地区和延庆地区。

据一中院审监庭统计,2015年至今,审监庭每年有50余件案件需要赴延庆监狱开庭或提讯审理,由于延庆监狱位于远郊,从一中院到延庆监狱往返路程200公里,遇有雨雪或大雾天气,往返路程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审理案件的大量时间花费在了往返路途中。同时,监狱的监管很严格,普通人无法到现场旁听庭审过程,不利于案件审判的公开透明。“远程庭审则能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也提高了案件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一中院审监庭庭长徐庆斌说。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