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有话要说
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暗访个人信息网络买卖发现,只需提供一个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证件涉及的包括开房记录、乘车记录、银行记录在内的11个项目,价格仅700元。事后,记者向多部门举报,但遭遇“踢皮球”。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往往与各类诈骗活动绑定到一起,特别是在发生徐玉玉事件后,危害有目共睹。
从各类报道来看,个人隐私的泄露的源头除了老百姓日常疏于管理外,更重要的渠道是黑客撞库或是与个人信息密切相关的银行等社会机构“内鬼”买卖所得。这也是警方和管理部门打响个人信息保卫战的关键。
从源头出发,若能在追究内鬼和黑客的个人责任的基础上,对所属机构也能实行“连坐”,将有助于增加信息泄露的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层面的震慑力度。
针对QQ群、微信正成为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平台,相关企业应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一旦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启动关群、留证、举报等工作。
打击个人信息泄露和非法交易,还要避免九龙治水的局面。从报道来看,正是监管怠慢给黑色利益链条留下了生存空间,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此,多部门应组织专门的执法机构或联动组,专注于对此类犯罪行为的实时监控与打击,不让监管停留在“踢皮球”的阶段。
保护个人信息意义重大,严格的执法监管与法律惩处只有落实到涉及非法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个人信息才有望被放进“保险箱”,更严重的社会危害苗头才能被尽早掐灭。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