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似母猪。这句话形容2016年的小米和魅族真的一点都不为过。打开excel表格,把小米和魅族今年发布(以及即将要发布)的机型都梳理了一遍,发现这对生死冤家都发布了14款机型。这可能是种冥冥中的巧合,也或许是商业模式上的必然。2016年,魅族用11场“演唱会”发布了14款手机。如果说集齐七颗龙珠就能召唤神龙,魅族今年发布的手机数量都已经足够召唤两条神龙。小米非常相似。小米用7场(也可能是8场)发布会同样发布了14款手机。
更有意思的是,魅族今年一年发布的14款机型,比过去6年发的还要多——从2009年到2015年,魅族也仅仅只是发布了13款机型。
有人说这是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新机海战术”。时光荏苒,真的有些唏嘘。当年颠覆中华酷联的互联网手机厂商似乎成了当年它们颠覆的对象。
笔者还依稀记得,2011年雷军在小米1发布时,问对台下的观众,“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可以一年只出一部手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却不行吗?”
当时有观众回答说,因为苹果确信这部手机是市场上最好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要靠机海战术分担风险。那位观众因为回答正确,获得了一个米兔玩偶。雷军回到舞台上,继续说,“我们小米也会向苹果一样,坚持精品战略,每年只打磨好一部手机”。
后来《财经》杂志记者在小米MIX发布会后曾和雷军有个对话,当时记者问到了有关“聚焦”的问题。
雷军对此的回答是。五年前,小米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只能做一款。可是当几亿人都在用小米手机时,很难用一款手机适应大范围的人群。
《财经》杂志记者追问,小米同时在售的机型有11款,但OPPO可能只有几款,小米是不是不够专注?
雷军回答说,当小米在电商上占了高比例后,遇到了成长的天花板,小米需要做线下,为不同的渠道准备不同的产品。当原来单一业务的时候,一年就是两三款。现在要做多渠道测试,十一二款手机也不算多。
与小米相反的是,魅族副总裁李楠在知乎上面对“如何评价2016年魅族手机全线混乱?魅族是战略失误吗?”一题时,写下了这样的答案——是失误。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如 15 年,不够聚焦。好在魅族上下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扭转局面需要时间,看明年吧。
无论是雷军的解释还是李楠的反思,其实都有其合理之处。
因为从试水渠道的角度来看,小米今年的小米4s、红米4A都是苏宁包销,红米3X和红米Note4都有运营商包销的协议,红米Pro、小米5s Plus是尝试线下渠道的产品,小米Max是尝试巨屏市场,小米Mix则是尝试新概念。真的数下来,小米的常规产品还是那么几款,其他的产品都带有实验性质。
反观魅族其实也是如此,魅蓝U10/U20、魅蓝X这几款机型都是面向线下渠道的产品,魅蓝Max试水巨屏市场,魅蓝E是和阿里YunOS合作的产物。实验型产品较多,再加上和高通之间的专利纠纷,魅族在处理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选择上存在掣肘,各方面因素使得魅族的产品迭代速度确实有些偏快。
事实上,和小米内部沟通下来,也确实了解到,今年大批量出新机,就是为了试验各个产品的市场口碑,为2017年产品打磨做好积淀。所以你会看到,小米5s会因为市场口碑把早期的高光拉丝金属改成磨砂金属,这些产品工业设计风格以及技术运用的得失、经验在明年产品的身上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小米、魅族两家的产品线全线扩张,这是互联网手机厂商试水渠道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魅族接受天音投资之后,全面向线下铺开市场,这带来了两个受益,一个收益则是利润的上扬,魅族总裁白永祥在魅蓝Note5发布后曾对媒体谈到,虽然魅族在2015年是亏损的,但是2016年是盈利的。这对于魅族而言,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另一个则是销量的增长。今年上半年魅族销量1100万,第三季度销量为600万,魅族距离2500万德销售目标还有一小段距离,但几乎可以确定,销量将会超过去年。魅族在面对 OV、华为怪兽级别般的增长时,魅族还能稳住销量,确保份额不被侵蚀,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成功了。
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魅族还是小米,一年发布十余款机型,这都不会是常态。如果要先做猜测的话,魅族2017年的机型数量可能会缩减到7-8款,而小米很可能也将会把砍到10款以内。
因为十余款机型后期维护成本将非常高,如果以每一款机型最短维护周期2年来看的话,后期叠加下来,软件团队将要同时维护数十款机型,MIUI和Flyme每周更新的节奏未来将会被打乱。
几乎可以断定,2017年小米和魅族都会适当收缩产品线,两家的产品将会更加聚焦。事实上,白永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谈到,魅族目前的策略要做一些调整,2017年肯定要更聚焦,就像大力气打造明星机器魅蓝Note5一样,就是要一个一个打造明星机器,让它在用户端的表现,销量表现、财务表现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是要改变的策略。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