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证成指收盘10784.33点,下跌128.3点,跌幅为1.18%;恒生指数报收于22505.55点,下跌59.27点,跌幅0.26%。深港通开通首日运行平稳,资金流向呈现“北热南冷”状态。
据统计,深股通全天买入26.69亿元,港股通全天买入9.02亿港元,北上资金相当于南下资金的3.2倍。
记者现场看到深港通开通后的第一笔成交诞生。其中,深股通成交首单为深康佳A,成交金额481元人民币。港股通成交首单为汇丰控股,成交金额2.45万元港币。
截至收市,深股通方面,买入26.69亿元,使用额度27.11亿元,当日剩余额度102.89亿元,标的股票中有464只发生交易,其中主板169只、中小板247只、创业板48只,交易金额分别为14.78亿元、9.76亿元、2.15亿元。
港股通方面,买入9.02亿港元(人民币8.23亿元),卖出0.21亿港元(人民币0.18亿元),使用额度8.50亿元,当日剩余额度96.50亿元,标的股票中有348只发生交易,其中恒生综合大型股78只、恒生综合中型股151只、恒生综合小型股99只、不在指数内的A H股20只,交易金额分别为0.43亿港元(人民币0.38亿元)、3.15亿港元(人民币2.79亿元)、5.12亿港元(人民币4.54亿元)、0.52亿港元(人民币0.46亿元)。
相比之下,沪港通昨日则上演了“南热北冷”。当日,沪股通买入26.56亿港元,卖出41.44亿港元,净流入为-13.92亿元,当日余额为143.92亿港元;不过,港股通净流入为正,流入6.25亿元,其中港股通(沪)买入22.78亿元,略低于港股通(深);港股通(沪)卖出16.53亿元,远高于港股通(深)0.21亿港元。
记者注意到,深港通开闸首日,不论深股通、港股通交易数据,均与当年沪港通开通首日“北上热、南下冷”的反应相近;与此同时,虽然北上热,但深股通交易额,明显不及当年沪股通首日用完的情形火爆。
对此,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深港通在沪港通开通两年后开通,此前想买港股的投资者已经买了。而深圳A股此次对外开放,香港投资者自然买入需求大一些。李大霄认为,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以后逐渐会趋于均衡甚至出现反转。对于深股通交易额不及沪股通,原因主要是沪港通开闸时,香港投资者刚能直接买A股,便出现了沪股通额度首日用完的盛况。
中银香港林家骏分析认为,深港通北上南下资金比例差距大不难理解,因为内地投资者早有沪港通可以购买港股,相反香港投资者缺乏渠道投资深股,因此,出现“北热南冷”的现象。林家骏表示,深港通开通后额度使用较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新增102只可经深港通买卖的港股,相对属于较小型的股票,影响额度使用量。林家骏认为,短期难判断深股、沪股、港股哪个市场投资额度会较大,三地均有值得投资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