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图/视觉中国
在最近大热的美剧《西部世界》中,高科技乐园中的机器人接待员不仅具备超高仿真外形,还拥有自身情感,甚至自主意识和思维判断。这也最终引发了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一系列故事。
抛开虚构的科幻剧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成为科技浪潮中的一股洪流,并席卷全球。
从全球市场来看,机器人行业目前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正在步入第三次高潮期,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大应用领域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纵观当前机器人的多个细分市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势头远远超过看起来热闹的家庭陪伴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也有不少公司抓住机遇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不过,伴随着各种机会的同时,商用机器人行业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市场】
商用机器人
成为市场风口
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2015年,国内包括商用机器人在内的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在82亿元左右,2016年将增长至140亿元左右,而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清科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10月底,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计有147起。除此之外,还有像360、搜狗这样的国内知名公司也陆续加入到机器人的赛道。
尽管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巨头加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争夺,但大家选择的领域、方向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寻找中国创客导师李开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行业基本还是处在工厂使用的阶段,也诞生了不少工业机器人的巨头,这是机器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李开复认为,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机器人市场争夺的焦点将会集中在商用机器人领域,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环境已经可以做到满足商用;第三个阶段才会在家用上面普及,因为家庭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解决的问题不多,还需要时间培养。
目前,机器人领域的划分,市场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工业机器人,如传统的机械手臂;第二类是商用机器人,像安保巡逻、商场导购、银行大堂、餐厅传菜等,也可以称作服务型机器人;第三类是专业机器人,在高精尖领域的专业应用,比如医疗机器人;第四类叫做家庭机器人。”松和资本合伙人汪洋对机器人领域做了这样的划分。
这四类里面门槛较高的是专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目前最被消费者熟知的是家庭机器人,但家庭服务机器人受限于目前的交互体验、价格等原因,这个市场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汪洋说:“相比之下,商用服务机器人面对的场景相对是简单可控的,比如银行的大堂服务,客户要解决的痛点基本差不多,在机器人中嵌入相关的问题,就可以取代部分大堂经理的工作;再比如餐厅进行传菜,商用机器人编好程序设置完成路线,能识别并避开障碍就可以。这样的机器人,不论是软件技术还是硬件设备都可以很好满足需求。”
今年10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亦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成为机器人界的一次盛会,吸引了近150家中外机器人企业的新产品亮相。
从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参展商数量也可以看出,消费服务机器人的展厅内,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是针对2B的商用机器人,安防、餐厅、银行、仓库等都有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这些商用机器人公司此前大都推出过家庭机器人,但已经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2014年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产品重心普遍还在家庭概念的机器人上,但是砸了很多钱之后发现家庭市场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导致做不下去,而定制开发一些商用机器人能实现变现难题,所以纷纷把目光转向商用机器人。
【应用】
机器人能解决什么问题?
机器人应用于商业领域,根据行业需求开发功能,并为银行、餐厅、企业、大型卖场、专卖店等商户提供商用系统服务是人们对商用机器人的普遍认知。如今,商用机器人已经渐渐走入了商业端,取代了部分劳动力,有效节省了成本。
虚拟客户助理(Virtual Customer Assistants)就是机器人产生商业价值的重要尝试,并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快速落地。
小i机器人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总裁兼CTO朱频频告诉新京报记者,从2006年起涉足智能客服领域,如今已经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及中国联通、移动等近千家公司达成合作。小i机器人最初没有实体,只是网站、APP包括微信端的线上智能客服回复平台,帮助用户完成查询检索等服务。当打开银行在线服务的各个端口,回复你的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而是机器人。
小i机器人在银行等B端市场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就是解决了银行咨询较多但问题又较为简单重复的痛点。此类商用机器人需要具备自然语言理解功能,协助银行、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的客户服务。
目前在机器人市场中,小i这种切入B端市场的商业模式,是让人工智能落地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针对某一痛点进行完善开发,起到协助人类工作、取代部分人力的价值,商用机器人似乎比其他类别的机器人更容易找到一条商业成功路径。
以地产行业作为应用场景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也在进入市场。例如,机器人保安。天廪机器人公司的产品拥有人体感应功能、自动避障功能,激光扫描底座和360度轮动转向设计可以让它自由行走。在普通小区中,天廪会承担起保护居民的责任,日夜承担巡逻任务,天廪每次工作8小时,并能代替2名以上人工满负荷工作,大大地节省人力资源。
除了替代性工作,协助工作人员提供更系统化的服务也是商用机器人的一个应用方向。
不久前,木爷机器人发布了专门针对营业厅、政府大厅、贵宾室、医院VIP病房等场景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平台“计算机视觉心理分析平台”,希望能更真实地了解顾客或潜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可以帮助营业员、销售等工作人员提供更系统化的服务。
木爷机器人632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人徐浩明表示:“木爷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是针对各个行业、政府销售和服务的工作需要提供一个辅助工具。帮助销售和服务人员更好去服务客户,提高服务水平”。
从市场状况来看,目前虽然不存在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力的情况,但机器人已经很大程度协助了人类的工作,并且未来的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大部分简单重复又拖延进度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人完成,除却减轻工作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节省了成本。
【问题】
市场爆发仍有待挖掘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机器人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也引领了创业者和资本的大举进入,而商用机器人又成为当下最热的细分领域。
但是由于价格等因素制约,商用机器人距离爆发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来自北京的餐厅经营者张先生,他希望采购一些机器人在高峰期承担一些传菜的工作,但是看了一圈下来,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张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咨询了很多商用机器人的公司,基本都表示了可以定做这个产品给餐厅使用,但价格最少也是在5万元以上,而店内的传菜员每个月工资是3000元到3500元之间,基本一台机器的价格超过了一名传菜员一年的工资,再考虑到机器人的使用时间、发生故障维修成本等问题,张先生决定放弃机器人进入餐厅的想法,“太贵了,心里也没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商用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只有你能找到有钱的大客户做一些定制化的机器人,才能赚到钱。但是更大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华登国际投资总监苏东告诉新京报记者,商用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企业或者门店通过安装一台机器人来达到吸引人流、宣传品牌的作用;第二类是刚需,就是需要切实的替代部分劳动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全面替代人力,这也是商用机器人未来的方向。
目前来看,商用机器人打开局面的第一个瓶颈是价格。
“三宝机器人是开放的系统平台,当前在市场销售的机器人的价格就是78000元,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场景需求,如果需要另行开发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价格可能就会上涨。”三宝机器人公司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刘雪楠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推出的商用机器人的标准版售价为18.8万,如果是行业细分的用户会有部分定制,像海关政府政务大厅可能会想在机器人上安放大屏,商场、餐厅的需求也都不一样,定制的费用需要额外计算。
据了解,小i机器人的产品基本每台价格在几十万元,公司目前拥有了国内一批包括银行、电信在内等领域的大客户,这些客户也是这些年在智能客服领域的积累。
很显然,如果是吸引人流做品牌宣传的话,不能形成对机器人的持续购买行为;而想要让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就需要用户从心底认识到能给企业带来成本的下降以及利润的上升,那就是需要机器人解决用户刚需,通过机器人对用户工作场景的设定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降低成本。
汪洋认为,商用机器人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何通过降低商用机器人的成本,进而提升用户的购买和尝试热情,是所有商用机器人从业者共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趋势】
下一步将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除了价格因素,商用机器人市场的培育,究其根本还得依托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
目前市场上商用机器人外观与功能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仅仅依靠东拼西凑的概念叠加;其二是偏离了市场导向,没有从用户体验、应用场景出发来做设计规划。
“商用机器人不仅仅是智能硬件,更是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它需要针对行业客户的不同消费场景开放更多的定制自由度,承载部分企业价值观层面的东西。为传统的政、企行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多价值甚至带来革命性的用户体验。”木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刘金权这样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业内一致认为,目前这个市场存在一些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而是通过极其低廉的价格混淆市场认知,将高端产业低端化,但这样下去就会伤害到用户对于机器人的认知,甚至对这个行业失望。
苏东说,因为市场刚刚起步,还属于摸索阶段,每个行业都有可能需要专属的商用机器人出现,所以做垂直领域的市场细分都是有机会的,但各个行业甚至每个商家的使用场景还是不尽相同,就需要机器人公司对细分行业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机器人公司的一大挑战。
“如果能挖掘和定位清楚客户的需求,真正解决客户的应用痛点,从软件到硬件功能到外观都可以定制化生产,就不会出现也应该无惧同质竞争。”刘雪楠说。
现在商用机器人比家用机器人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一个关键点,是商用领域的需求相对简单,对智能化的要求不高,但随着未来的发展,任何一台机器人都需要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更加智能化地理解周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应用的发展,商用机器人也会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方面加深应用。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技术是任何机器人的“大脑”,也影响着机器人的智慧化程度,这也成为机器人大规模市场化的前提。
从全球市场来看,商用机器人也处于产业发展初期,谷歌相继收购Schaft、Redwood Robotics等9家机器人公司,在类人型机器人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协同等方面布局。谷歌研发了超快“量子计算机芯片”,使用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为机器人提供“智慧大脑”。
在谈到关于未来机器人方向时,李开复说其实不必所有的机器非要做成人形才能叫机器人,只要能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提升效率,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每个行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外观,这样不会受到太多的局限。
李开复同时表示,不论是商用机器人还是其他领域的机器人,都将会和人工智能紧密结合,这是未来的趋势。
■ 数说
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201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在82亿元左右,2016年将增长至140亿元左右,而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新京报记者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