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超
日前,芝麻信用与骑呗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骑呗单车正式入驻杭州;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也宣布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快兔出行;加上之前就已开始布局的ofo与摩拜单车,共享单车行业间的争夺战拉开了大幕。融资、业务扩展等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伴随着监管缺失、恶意竞争等行业隐忧。作为新兴事物,共享单车能否真正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新宠,能否实现公共资源的整合利用?我们拭目以待。
共享单车大战序幕拉开
回家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民众关心的话题,而时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仿佛让回家的问题变得不再是问题了。与网络约车的发展如出一辙,新兴的共享单车也引起了资本的争相竞逐。
今年9月份,被称为“小黄车”的“ofo共享单车”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紧接着在11月份宣布正式进入全国22个城市。另一家知名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单车”也不甘示弱,今年4月份开始在上海正式运营,目前已经覆盖至北京、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其进军的速度可见一斑。
除了ofo和摩拜这两家知名度高的企业,共享单车这一新兴领域也吸引了诸多新玩家入局。日前,芝麻信用与骑呗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骑呗单车正式入驻杭州,并计划短期内在杭州投放10万辆骑呗单车;11月23日,刚刚获得1.5亿元B轮融资的野兽骑行正式发布独立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率先在深圳开始运营;同日,靠视频起家的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也宣布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快兔出行,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十几个城市推出,到2017年预计要投放100万辆部车;此外,“官方版”共享单车——“海淀智享出行”也于近日正式上路,通过鼓励用户捐赠闲置自行车领取礼品和虚拟骑车币的形式推行智享自行车。
短短数月,“共享单车”一下子从小范围的试运行变成了全国知名的“网红”,吸引诸多资本的参与。这一领域充满机遇,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0.5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由此可见,共享单车的市场增长空间大、潜力足。
共享单车面临诸多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共享单车行业的隐忧也逐渐暴露。
管理缺失。取消停车桩后,单车不能统一停放统一管理,从原本的静态分布变成了实时的动态分布,单车的位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保障在需求最旺盛的区域,拥有最多的单车量。此外,政府目前虽然没有对自行车的停放进行过多的限制,但随处停放的单车占据了更多的公路资源,实际上又增加了管理难度。
城市配套不足。城市道路的规划问题是制约共享单车发展的客观因素。中国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都建立在优先考虑汽车的基础上。随着机动车的逐年增多,自行车道还在不断被侵占,这也增加了单车的安全问题。
恶性竞争与不文明行为。近日共享单车同行业间恶意竞争,单车二维码遭恶意喷涂、损毁的新闻被曝光;单车被用户私锁、私藏、随意损坏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此外,定位不准确、电子器件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天气因素影响大等都是困扰共享单车发展的现实问题。
共享单车能否真正惠及民生?
作为新兴事物,共享单车能否真正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新宠?
首先,共享单车现在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租车收入,未来能否有广告和大数据的增值服务还有待市场验证。而且规范监管和路权之争都会导致政策的不确定性。当前,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逐渐增多,竞争难免会向烧钱的方向发展,但最后必然走向合并,实现资源的整合。
其次,消费者对价格和品牌都不太敏感,真正关心的是便捷性和体验性。假如车辆太少或者找车太困难,无疑都影响了体验感。对企业而言,发力共享单车,不应只是资本的游戏,更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的把控、用户体验的改进和线下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如此才能持续发展。
再次,当前政府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涉及公共领域的事物的政策、监管等都不完善,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势必会有相关的监管政策出台。企业要考虑包括企业、用户和政府之间的三元关系。
共享单车这一惠及民生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在资本投入和烧钱大战中,能否回归企业、用户、社会共赢的正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