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气候变化论文称,在一段与厄尔尼诺活动有关的大洋剧烈变暖时期后,南极洲派恩岛的冰川大约从1945年起持续快速消退。这正是由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气候变化所致。该发现阐明了南极洲冰盖消退背后的机制。派恩岛冰川流向西南极洲的阿蒙森海,正在快速缩小消退,但人们一直不了解其背后的触发机制。此次,英国剑桥南极考察中心的詹姆斯·史密斯、戴维·沃恩和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马丁·特鲁弗及其同事,研究了从派恩岛冰川浮冰架下带回的三个沉积物核心,对沉积物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下派恩岛冰川在一个突出的海床脊附近从陆地冰川到浮冰架的转变。
研究团队使用了适用于这些沉积物的年代测定技术,表明海床脊后的冰架下存在一个“大洋空洞”。这个空洞形成于1945年左右,即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暖流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他们研究的位置,冰架最终的脱离时间是1970年左右。
论文作者指出,尽管此后气候条件又重回和1940年前相似的程度,但南极洲西部冰川的缩小和消退却并未停止。此前有观点认为,南极洲西部冰川目前的缩小和消退始于上世纪40年代,属于气候变化所致的一个大趋势,这项研究首次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量化证据。
这一结果不但阐明了冰盖消退背后的机制,而且表明,即使在气候变化强迫作用减弱后,冰川消退仍可能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