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的移动转售业务试点期依旧继续,在正式牌照发放之前,监管部门与基础电信企业如何根据试点期内虚拟运营商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或合作协议,一直备受整个移动转售产业业内人士关注。
日前,中国联通再次率先做出回应:计划2017年向合作虚拟运营商取消保底结算承诺。这意味着之前发展用户ARPU值相对较低的企业将节省一大笔支出,中国联通在与虚拟运营商合作磨合中政策逐步趋于合理,虚拟运营商提出的诸多建议显然已经被采纳,未来虚拟运营商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加大。
所谓保底结算承诺,最初是为了应对虚拟运营商频繁的码号申请诉求。早期中国联通针对虚拟运营商合作方式采取的资源池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下使得虚拟运营商能够更加灵活的组合电信资费,在发展前期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然而,这些快速发展而来的用户在人均消费上相对较低,显然出乎中国联通早期所望。
然而,尽管都是一些低端用户,部分虚拟运营商却仍孜孜不倦的频繁申请码号资源,这也一度曾导致中国联通在审核是否发放码号资源上头疼不已,于是便尝试列出了很多标准,例如ARPU值高低与地市码号资源激活率等。即便如此,中国联通与虚拟运营商之间似乎仍旧无法达成共识,在诸多虚拟运营商早期强烈申请码号资源意愿下,中国联通采取折中策略,即地市码号资源激活率超过50%即可申请新码号,但在与中国联通结算上推出了3元保底结算承诺,这就意味着虚拟运营商发展而来的每一名用户不论是否能够消费到3元,均需向中国联通缴纳3元保底承诺。
保底结算承诺的出现,虚拟运营商在态度上出现极大分歧。前期用户规模大,但相对质量较低的虚拟运营商对此焦头烂额,对于一个体量超过百万的虚拟运营商而言,如果ARPU值低于3元,则每月至少向中国联通缴纳300万保底结算;而对于一些在细分领域找到创新思路的企业,如果ARPU值高于3元,则几乎不会受到影响,毕竟3元已经涵盖转售价格,每月向中国联通的结算甚至高于3元。
这样一来,ARPU值相对较高的企业在申请码号资源上更加底气十足,而相反ARPU值较低的企业则唯恐增添码号资源,因为企业手中码号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每月向中国联通缴纳的保底结算增多,显然得不偿失。整体来看,不得不说,保底结算承诺的推出使得虚拟运营商在发展用户质量与申请码号资源上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而这也是试点期内中国联通采取的无奈之举,毕竟之前面临着太多虚假用户,每月消费几乎为零,但是却能占用极为宝贵的码号资源。
中国联通计划在2017年的时间节点上取消保底结算承诺显然也是看到了虚拟运营商在发展高质量用户上的可能性。一方面,虚拟运营商在经历多次通讯信息诈骗冤案后,在实名登记方面已经做出极大改善,甚至有望在2016年底全部实名登记到位;另一方面,中国联通也向虚拟运营商开放了模组套餐合作形式,这一合作形式的推出除了使得虚拟运营商告别批零倒挂之外,还可以极大提升虚拟运营商用户ARPU值,这个时候保底结算承诺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已经形同虚设。
因此,业内人士分析称,虚拟运营商在摆脱保底结算承诺后有望在资源池与模组套餐转售上寻找到更加合理的资费形式,企业在经历了三年的试点期磨合后,在申请码号资源上也会更加理性,加之国家最严实名登记条例的出台,虚拟运营商企业在保证实名登记前提下,支出的减少意味着能够有更多精力放在创新研发之上。当然,国家发放正式牌照后虚拟运营商也有望迎来更多利好政策,毕竟这是国家尝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通信领域的重要落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