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国产操作系统为何难普及

游客 2016-11-03 16:29:58    200823 次浏览

“在中国市场,微软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而国产操作系统的份额只有3%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技术和体验方面,已经与国外产品水平相当,目前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方面。”

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倪光南表示,中国现在是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一个重要区别是:网络强国必须能靠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设备来实现信息化。反之,如果只能依赖别人的技术设备实现信息化,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也就不可能成为网络强国。

倪光南指出:“我国信息通信业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市场换不到的。中国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连比较重要的技术人家都不会给你,更不要说核心技术了。”因为这类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被所拥有的国家奉作“定海神针”“国之重器”,不能随意开放、随意买卖。所以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

操作系统就是这样的核心技术,也是我国亟待突破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各式各样的智能终端已达百亿量级,桌面终端是其中之一,桌面终端(电脑)操作系统是信息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全世界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几乎都被Windows所垄断。桌面操作系统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有重大关系,例如谁掌握了桌面操作系统,谁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控亿万桌面电脑所产生、存储和传送的海量数据;而且它又是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安全。

倪光南认为,桌面操作系统是很好的突破口。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办公等特定场景,目前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技术和体验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已无明显差距。现在某些较大规模的示范应用表明,国产软硬件构成的信息系统不仅已“能用”,而且已基本“好用”了,真正的差距体现在生态方面。“Wintel联盟的Windows之所以能够垄断操作系统市场,就是因为他们推出了统一的标准,几乎所有的外设、应用程序都能做到即插即用、即装即用。而我国芯片厂商有6、7家,操作系统不到10家,大多各自为政,这样一来排列组合有几十种软硬件方案,很难实现外设和应用程序的兼容。”

“所以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Wintel联盟来统一标准。”倪光南表示,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很难像Wintel联盟一样,由两家巨头企业来引领行业发展,为此我国“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共同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他透露,“联盟”正在着手制订一个统一的“桌面操作系统参考平台” 标准(以下简称“参考平台”)。“参考平台”与那些约束性较弱的标准(如POSIX标准等)不同,是一种约束性很强的标准。例如,通过前者符合性测试的软硬件未必能彼此兼容,而通过后者符合性测试的软硬件一定能彼此兼容,正如通过Wintel平台符合性测试的软硬件一定能彼此兼容一样。“参考平台”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

在谈到一些人主张的通过与微软合资,以“技术合作”的名义推“Win10政府版”的模式,倪光南表示,这实际上是为了绕过目前政府采购禁用“Win8”(包括同一架构的“Win10”)的禁令,将Win10带入政府和重要领域,抢占国产系统的最后一块阵地,使Windows一统中国市场。在这样的“技术合作”模式下,由于Win10源代码不开放,中方几十个人在短时期里根本不可能掌握其技术,微软副总裁Yusuf Mehdi也说:“微软将保留所有关于Win10的技术知识产权。”

倪光南同时强调,我们提出的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但对于技术合作事宜要从严把关审批。对于类似这样的“技术合作”,他建议要评估是否能真正获得“先进技术”,是否会因此受到控制。美国陆军参谋长高级顾问Maren Leed曾表示:“网络武器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发起攻击,包括针对早期开发的过程。”历史上曾有超级大国入侵他国工业研发体系,进行网络战场预制(使其便于超级大国进行网络攻击)的先例,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