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年。近一年不到时间,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超过2000家。业内专家指出,相比退出逃避,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最重要的是“向死而生”,真正实现转型,规范发展。
行业迎来“穿透式”监管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与发展高峰论坛透露,行业合规、监管和创新,成为互联网金融业界普遍关注的主题。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年,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让互金行业所处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前两年高速发展的互金企业逐渐回归理性,开始重视风险与规范。
今年4月启动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开始,到10月1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在国务院网站发布,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这半年如履薄冰,很多P2P平台选择主动退出,或者谋求转型。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为9.83%,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80%。当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共计98家,其中问题平台40家(跑路32家、提现困难8家),停业平台58家(停业57家、转型1家),停业转型数量明显多于问题平台数量。
目前,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仍在继续。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不久前表态,互联网金融活动跨领域、跨区域特征明显,专项整治将运用“穿透式”监管方法。
监管套利是死路一条
对于《风险专项整治方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称,因为深圳2015年房价上涨60%,杠杆非常严重。深圳要降杠杆、去泡沫,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方面,首付贷却比较突出。
曾光透露, 就在上周,深圳市相关部门派了12个小组去到房地产中介和房地产金融相关的企业排查,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房地产投机,特别是在加杠杆、个人借贷这一块。
“前两年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大部分是在进行监管套利。” 曾光认为,监管空白的地方就冲进去做,但实际上违反了相关法规。例如,之前很多互联网理财机构在网上卖产品,没有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甚至将私募产品销售给了不具备风险识别能力的市民。“整治方案出台之后,再走监管套利的路子是死路一条。”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转型,曾光仍然表示看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社会上又有大量的钱,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需求还是有的。我认为在未来平台转型,可能在消费金融,或者是跟实体经济匹配的供应链金融这一块。”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几乎每周一次对会员企业进行相关培训,力图帮助企业走出困局。
行业发展需“守正出奇”
诸多业界“大佬”纷纷发言,为行业寻找“治病良方”。
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透露,2015年10月到今年9月,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超过2000家。在她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从一个鱼龙混杂的状态向一个有序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胡滔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始于技术,终至普惠,这才是互联网金融应该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陆金所副总经理、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指出,建立在刚兑上的资产管理就不是真正的资产管理,除了银行存款是刚兑之外,资产管理是不能刚兑的。要打破这个局面,就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也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监管时代下的金融科技创新,要守正出奇。”某网贷平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且这两个词是有顺序的,先要守规矩,然后才能同时创新,不能在不守规矩的情况下创新。
更多的业内人士倾向这样的观点:在监管政策逐渐落地之后,行业洗牌会加剧,会有一批平台退出,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转型与规范,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时期的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