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源俊二
一、格力的董小姐,又一次发飙炸了。
这场在外人看来,略带喜剧感觉的闹剧,开始于今年二月份,一直持续到今天。格力电器(000651)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停牌,涉及并购重组相关事项。
而在上周五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该并购相关事项被否决了。这下让董小姐身上的“格力焦虑症”爆发了。
如果不了解格力这家企业的发展史,还阅读那些新闻人“随意抓取,裁剪式的加工”形成的信息,那么对了解这个案子,毫无益处。
二、对于格力这家企业,我大概在高中阶段,就有一定了解。
第一个印迹,就是当时读者文摘上流行的鸡汤,大致就是说董明珠在九十年初,如何追债,如何开掉1.5亿经销商,以及留下了“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的铿锵语句,并开始了传奇的人生道路。
第二个印迹,就是在一些管理学书籍上看到的,关于企业专业化的案例。一个是专注造空调的格力,还有一个就是制造微波炉的格兰仕。董小姐给人的印象,犹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格鲁夫。
第三个印迹,大概是04、05年,她与风光无限的前首富黄光裕以及国美之间的较量。国美利用压低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要求各家供应商降价,董小姐不服,最后开撕闹掰了。再后来,大家就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格力专卖店。
读大学的时候,有了第四个印迹。关于雷军的赌局以及格力造手机的故事。
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董小姐大致就是那种和你硬怼、刚正不阿、不怂逼的人,原则性很强,有时候一言不合就开喷、开撕。
董小姐心性如此,因此自己辛苦筹划了大半年,连TM个掌声都没有,不发飙才怪。
三、去年阳历年年末,爆发了万科股权争夺战。万科遭受这么一桩事件,与其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内部条件息息相关。
格力电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基本面也是类似:
1)行业地位:公司经营优秀,行业第一。万科在住宅房地产,格力在空调;
2)运营能力:都属于超级印钞机级别的企业,盈利能力强。除此之外,“合规”利用会计准则,存在低估利润嫌隙;
3)公司财务:公司账上现金过多,都超过一千亿;
4)股权结构:过度分散。格力的情况:最高持股珠海国资委合计18.22% 0.94%,不超过20%;万科的大股东在第一轮增持前不超过15.04%。
这样的公司,看到了万科这样的先例,不被见缝插针的“野蛮人”顶上,那就奇怪了。
要是像王石那样,不得安享晚年,不可以幸福的给田小姐做红烧肉,那将是怎样一种人生悲喜剧呢?董小姐的发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此。
四、前面的分析,只是董小姐个人的因素。下面谈一下格力这家企业遭遇的“焦虑症”。
很多朋友应该听过格力地产(600185)吧,这家公司和格力电器(000651)其实没什么关系。最早呢,格力电器做起来了后,珠海国资委接着以“格力”的名号,做了一堆与格力无关的业务,如黑白小家电、格力地产、格力物业(2009年新设立成立的)等等。
说白了,假借各种名义,利用格力品牌进行多元化;若是普通企业也就无所谓,关键格力电器是以“专业造空调”闻名的好不好?所以这些业务和自己的经营理念完全违背,这格力电器能忍?格力电器心想:搁狗狗忍了,搁我我忍不了。
于是在2003年之际,珠海国资委和格力电器当时的老总朱江洪产生多次纷争。随着事情愈演愈烈,到了2005、2006年之际,战争爆发到了高潮。
(本段内容,部分信息参考了知乎王哲的回答)
先来看看当年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图:
(数据截至2003年)格力电器不听话是吧,珠海国资委的某些官员,心想老子也不是吃素的。对于不听话的格力电器,直接开卖,卖给外资得了——美国一家名为开利空调(Carrier)的企业。
卖完了,除了有钱,对于格力的牌子,珠海国资委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再也没人跟你逼逼没完。可是之后呢?格力这个品牌,肯定会被雪藏。珠海国资委想继续利用格力品牌,那做梦去吧。
珠海国资委企业经营短视可见一斑。地方官员任期一到,人就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深圳健力宝、株洲太子奶、乐百氏纯净水、小护士等等,这些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着。
五、最后这个事情的解决,还真有一些天意。
在我国证券市场早期,股票分为国有非流通股和普通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讨论开始于2003、2004年(当年郎咸平,非常喜欢说这个事,也借此成为媒体经济学家),而相关改革方案的实施,则在2006年——国有股以一定转股比例转换为普通股流通。
天不遂这帮国资官员的愿望啊,格力电器意外的被留下来了。
董小姐当年,和当时的掌门人朱江洪,一起度过了这段流金岁月。
六、因此,格力的焦虑症,一直盘旋于董小姐的脑海里。
万科就是先例,公司治理层面,有一定缺陷,所以结果就摆在那里,大众对于万科王石的评价,也急转而下,由褒到贬。行业第一的位置,也在今年,被恒大超越了。公司内部人心惶惶,支离破碎,“离破产真的只差一个月”。
因此,格力电器,二月份就开始停牌,为的就是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上面谈到了格力历史层面的焦虑症,但是在公司经营上,格力也面临着增长天花板的问题。
很简单,当一个公司在行业取得了寡头垄断地位时,公司占有率很难进一步提升,每上升百分之一,投入的资本耗费,是早期的好多倍。这时候,就会出现投资收益非常低的情况。因此寻求其他增长点,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格力电器在2015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后,也是类似的。这家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格力造手机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就出现了。
但是,手机行业,早就不是蓝海,而是红海、血海。而格力电器并购珠海银隆,这是家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特斯拉是看得见的例子,由于是前途光明的朝阳产业,因此并购也就合情合理了。
所以,当并购这个案子被否,从企业历史角度、自身发展角度,董小姐的发飙,可以认为是歇斯底里的。
七、这一次股东大会并购案,主要涉及两个事情:
1)定向增发股票价值130亿,用于支付并购珠海银隆价款;
2)定向增发97亿股票,筹集资金。增发对象为珠海国资委、董明珠等高管层;
增发股票的价格15.57元/每股,为停牌前当日股价80%(19.49×80%=15.57)。证券法律有规定,最多折价20%,我看到有新闻折价30%,其计算基础是最近的股票价格(22.24×70%=15.57),特此纠正一下。(增发股票最多折价20%)
在设计方案时,并不考虑实施方案之后,股价的变化情况,所以增发方案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临时股东大会,肯定了方案一,否决的方案二。很多媒体对于方案的解读,认知是有偏差的。由于增发股票是要稀释股东权益的,不进行增发,大股东珠海国资委的持股比例就要下滑,下降到16.00%左右[18.22%×60.16÷(60.16 8.35)]。
不让定向增发,如果执行收购,大股东被稀释,董小姐股份也将稀释,股权结构瞬间成为成了下一个万科。这样的增发收购案,会被执行吗?
本质上,这个并购计划就失败了,一连串的方案计划,并没有什么哪个有效、哪个没效这么一说。
我忽然想起08年,国美的事情:贝恩资本对于临时股东大会议案,也是投了一个反对票、一个同意票。其实就是意味着当时国美的陈晓下台。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董小姐有一种拔剑四顾感觉。这个局到底该怎么破?
八、董小姐的诉求,其实很简单:
1)处理好格力的焦虑症、实现企业健康长久发展;
2)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或者利润点;
至于很多人谈到,董小姐掏出9.37亿,参与增发,这非常正常。董小姐本人,和王石相比,还是更为企业考虑的。
忽然想起一个悖论,我们常常鼓吹主人翁精神,可惜到了资本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人会说西方那一套,打工就是打工的,别想着企业是自己的。当下刮起的这股旋风,很容易衍生企业管理层的“道德败坏”行为。
这不是耸人听闻,西方国家,对于这样的高管,有丰厚的年薪和期权奖励,大家也看到了新闻的。而国内,除了某些让人恶心的国资委官员,更有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罪名等着企业家。
国内的环境,特殊的体制,是不会让企业高管成为主人翁的,那为何要求这要求那呢?稍微买点自家股票,更有一堆人问国有资产流失。
一句话:不要一谈到企业,就说高管一边去。言必谈产权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等。
是的,西方是那样的,但是西方是建立在有很好激励制度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出现新浪曹会计变股东的事情出现,而中国呢?
某些国人的性格,总是这么“西方和先进”。
九、这个案子,其实就是增发价格有问题。
这也是出现万科股权争夺战后,第一个尝试解决股权结构潜在隐患的企业,后续解决类似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参考。
我也看到理性的用脚投票的市场力量,要是这样的方案,放在早期的中国,多半是通过了。官僚的作用,在今天似乎没有那么有效。
无论是昨天的万科还是今天的格力电器,都可以看到一幅逐渐成熟的市场气象,而它正在蔚然成长着。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