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广东一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 不足半年20余万元打水漂

骑猪兜风 2016-10-31 10:35:56    200689 次浏览

左手借钱右手放贷,中山一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

不足半年20余万元“打水漂

深读南方调查

最近,在中山某大学就读的小轲(化名),终于放下数月来背负的沉重心理包袱,而他的父亲杨先生却同时背起了10多万元的债务。

今年4月,在同学的推介下小轲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平台“借贷宝”。此后短短5个月内,小轲先后从十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款6万余元,又说服朋友通过网贷帮其筹集10余万元,并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借贷宝”用以放贷,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借款甚至跨省流入云南一在校大学生手中。然而,大部分借出的贷款小轲都未能按时收回。

截至10月初,包括借出去的本金以及自己借贷逾期产生的利息,小轲已经亏空20余万元。无奈之下,小轲的父亲杨先生只能代其偿还。

●南方日报记者

初尝甜头

拉上好友借贷一起“投资”

今年读大三的小轲,在校学的是金融专业。

半年前,在身边同学的推介下,他第一次接触到“借贷宝”。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借钱,同时也可以向外放贷赚取收益,这引起了小轲的兴趣。在借贷宝标榜的“首创赚利差功能”中,强调用户“白手起家”无需投入任何成本,只要在修改原始借款利率后,将好友的借款信息转发至自己的朋友圈,即可赚取利差。

小轲心动了,并找了父亲杨先生商量。杨先生告诉记者,家里平时给儿子的生活费都比较充裕,儿子最初只是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尽管自己并未认可网络借贷平台的安全性,但是他最终没有反对儿子,简单提醒后,他给了儿子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小轲回忆,最初他确实在放贷后赚取了一定利息。尝到“甜头”后,他逐渐扩大“盘子”。随着借款人数的增多以及还款时间的拉长,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大。小轲将目光转向了同学和其他网贷平台筹集本金。

5月份,在广州读大学的阿乐(化名)接到了小轲的电话。阿乐告诉记者,小轲在电话中将这条赚钱的“路子”介绍给了自己,并希望自己也一起参与。最初,自己心里也有过一丝疑虑。但是,出于对好友的信任以及收益的吸引力,阿乐最终同意了好友的提议。阿乐先后通过“分期乐”“名校贷”“趣分期”“潮贷”等6个手机APP或微信服务号办理了分期贷款,贷款分期为12—36期不等,贷款额共计3.6万元。

拿到阿乐借到的3.6万元后,小轲继续将其投资到借贷宝平台,并承诺定期将每月分期应还的钱交给阿乐。作为回报,小轲每月额外支付200元给阿乐。

逾期未还款

自己被迫网上借贷“填坑”

小轲没有想到,网络放贷的背后其实暗藏陷阱。

部分通过平台向小轲借款的人,在借钱的第二个月便出现了逾期未还的情况。随着上述情况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放出去的贷款没能按时收回,借来放贷的钱也因此无法按时还上。

此前借贷宝曾声称,若向小轲借款的学生逾期未还款,会启用全方位立体催收体系。不过在小轲放贷逾期后,上述催收体系也并未奏效。

“随着借款时间越来越长、金额越来越大,那些看起来很讲信用、应该可以及时还款的借款人,最终失去了联系。”杨先生介绍,贷出去的款项有去无回,小轲因此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然而“窟窿却越补越大”。

放出去的贷款无法按时收回,为了偿还从同学那里借来的钱,5月份开始小轲自己通过网贷平台借款“填坑”。短短5个月时间,小轲先后从“花儿朵朵分期购”“名校贷”等十多个网贷平台办理了分期借贷,共计借贷6万多元。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偿还同学的欠款,另一部分则继续投入借贷宝。小轲仍期待能通过资金的继续投入,赚取利息收益,挽回此前的损失。

在花儿朵朵分期购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花儿现金”一栏中标注着不同学历大学生对应的借款金额,“专科:5000元—8000元;二本和三本:8000元—1万元;一本:1万元—1.5万元;研究生:6万元。”什么人能分期?根据介绍,只要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均可在花儿朵朵分期购中分期购物,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则不在服务对象之列。记者拨打网站上提供的客服电话咨询,客服人员提示,在校大学生只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一张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

“很多网络借贷平台打出低息甚至免息的口号,实际上利息不仅高得离谱,逾期不还款还要按天支付很高的管理费。”杨先生表示,放贷的几个月里,小轲先后通过平台向20余人借出了16万多元,部分款项甚至借到省外,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8万余元的借款,跨省流入云南一在校大学生手中。而这些钱最终大部分成了未能收回的“坏账”,小轲也因此背负了更多逾期利息。

资金链断裂

父母借债10余万帮还款

仅仅放贷4个月,小轲的资金链便断裂,难以为继。

小轲的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杨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以前很阳光开朗,但是6月份开始他显得忧心忡忡,在家里也一直盯着手机,无精打采。随后,他在学校的期末考试中史无前例地“挂科”。

发现异常后,10月6日杨先生夫妇找儿子谈了一次心,小轲最终道出了原委。而此时,小轲在网络借贷、放贷的连环陷阱中,合并借贷逾期产生的相关利息以及借出未能收回的款项,已经亏空了近20万元。

实际上,涉足放贷后的第一个月,小轲就未能按时收回资金。他向家人撒了谎,表示自己将退出平台,但是私下里却仍在继续借钱投入平台,希望能挽回损失。杨先生感到很懊悔,自己对儿子的关注不够密切,未能及时制止儿子身陷泥潭。

为了彻底补上这个越来越大的“空洞”,帮助儿子卸下思想包袱,无奈之下,杨先生向亲友借了十多万元,将儿子所有的欠款全部还清。最终他也说服了儿子退出各个借贷群,改换新手机号码,重新回归生活正轨。

采访中阿乐透露,网上借贷消费的情况,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十分常见,他的一名室友就是网贷的使用者。利用网贷资金超前消费,每个月除了偿还本金,还要为利息买单。他表示,自己最初接触这些网贷平台时,并未想到当中潜藏的风险。现在回过头来才明白,这些平台借贷产生的高利息,是普通大学生远远难以承受的。许多平台在栏目设计上,甚至故意隐藏提前一次性还款的窗口。“因为分期贷款产生的利息让平台稳赚不赔,甚至他们希望你逾期不还产生额外的管理费。”阿乐表示。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签订借贷合同。目前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借贷又放贷的行为,尚不构成违法犯罪,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利用这种模式创业及投资盈利。不过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如果利率超出法律规定,则不受法律保护。”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律师薛加冰表示,大学生心智发展仍不够成熟,风险意识较低,容易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蒙骗,“网络借贷的跨地区性质,决定了其监管的实际难度较大。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开展有效监管”。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