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更新了版本,增加了两项功能:进群申请和群收款。其中群收款功能最为引人注目,网友评论这项功能像极了支付宝的AA收款,腾讯竟然在支付上开始抄袭阿里了。
左为微信群收款,右为支付宝AA收款
在笔者看来,这个不叫抄袭啦,顶多就是学习,并且将AA收款植入到了微信群聊的场景中。难道你们忘了支付宝的生活圈了吗?支付宝在推出生活圈的时候,网友也是说抄袭微信朋友圈。两者互相借鉴的不亦乐乎,我们就做个吃瓜群众好好享受吧。
腾讯与阿里在这些年不断地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占据优势,在自己没做好的领域也是不断布局,它们在同一个课堂中不断攀比着,学习着对方的长处,可是学习成绩又如何呢?下面听我好好说一说。
电商、社交之战,始于互相学习
腾讯学阿里做电商:这个只能给60分
江湖中有这样一句话:阿里的社交,腾讯的电商。这句话点明了阿里与腾讯最不擅长的方面。但是腾讯向阿里学习电商的路上,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从前的易迅与拍拍咱们暂且不提,去年10月份腾讯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两者还携手推出了京腾计划,利用腾讯的大数据为京东用户智能推荐商品,同时在手机QQ与微信端增加京东购物入口,据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京东微信端的订单占比能达到10%。
小马哥与京东战略合作的时候,心里想的肯定是,既然电商自己打不过你,那我就和你的对手结盟,我们一起去打你。但是,小马哥也许没想到马云会说“我们不会再提电子商务了”。腾讯在电商上的表现,我们目前来说只能打60分,自己的电商没有做起来,靠着同盟者京东去与阿里对抗,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当腾讯与京东的合作能加深入的时候,我们相信腾讯能在电商领域抢得一定的话语权,那时的分数绝不止60分。
阿里在社交方面的学习成绩:这次可以给60分了
我们再看看阿里在社交上是如何学习腾讯的。我们知道微信是2011年上线的社交软件,而阿里在2013年也上线了一款社交软件,名字叫“来往”,与微信相同的绿色logo,马云还曾为它站过台,但是来往的命却不太好,在2015年底更名“点点虫”,消失在了主流社交战场,而“来往”团队中的陈航(花名:无招)又做起了“钉钉”。
如果说,曾经的“来往”算是一个失败的产品的话,那么钉钉也许是阿里最敢拿出手与微信抗衡的“社交”软件了,今年钉钉已经将广告打到了腾讯老家深圳,从今年4月起已有3次,每次都直至腾讯,这对于不擅长社交的阿里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最起码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虽然钉钉创始人陈航前段时间公开表示“外界评论阿里玩不转社交,如今我们已经不care了”,但是此话是自我调侃还是真心话,我们只能根据钉钉的未来评判了。
尽管阿里将钉钉定位为“企业级通讯”,与微信的即时通讯分界明显,但是阿里的野心又有谁真能明白呢?目前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钉钉的企业用户数是拿得出手的,可以说在社交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上边钉钉创始人说他们已经不care社交了,所以我们也给60分吧。
腾讯与阿里也有一起学习别人的时候
虽然阿里与腾讯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在电商和社交领域都做出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成绩,但是他们其实也一同学习过别人。
我们熟知的微信公众平台在2012年8月推出,在同一年今日头条也上线了,两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随着这几年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这几年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腾讯和阿里选择在这两年推出移动资讯app,也是算好了风口,一同开始向今日头条学习。
腾讯在去年推出天天快报,并且做起了企鹅媒体平台,平台内发布的文章通过腾讯系各种app给予曝光,同时还公布“芒种计划”,为内容创业者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而阿里这边则是在今年推出了UC订阅号,后期又上线了独立资讯app UC头条,通过阿里这些年沉淀的大数据为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资讯。
两者在移动资讯市场的奋起追击,或许是迫于今日头条带来的压力,但是我们能看到他们并没有选择收购,而是一起学习,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儿。
小结
这些年腾讯与阿里在社交与电商之间的学习,为用户带来了一系列的惊喜,这其中有失败的产品,也有成功的产品,两者在探索阶段都使劲全力,我们用户也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努力,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