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骑猪兜风 2016-10-26 22:41:24    200737 次浏览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人们质疑苹果的继任者库克,正如当年质疑微软的继任者鲍尔默一样。两家曾经给科技界带来巨大改变的公司,如今正一步步失去创新,他们是否走入了共同的困境?本文来自科技博客 Steve Blank,由腾讯科技编译。

昨天,苹果公布了第四财季财报,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的同时,就连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国区业务也呈现出颓势。

我们或许有这样一种感觉,在科技圈,一家曾在创始人手中充满创造力的公司,到了继承者手中,却往往沦为平庸。

  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首先拿微软举(kai)例(dao)。

毫无疑问,微软是 21 世纪初全球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几乎所有设备都运行着 Windows 操作系统。但在 16 年后的今天,微软似乎也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软件公司。

  微软:“后盖茨”时代固步自封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于 2000 年将 CEO 一职交给了自己多年的好友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鲍尔默在后来的十四年时间内一直掌舵整个微软帝国,直到微软第三任 CEO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 2014 年上位。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

  继承者并没有“败光家业”

在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的收入增长了两倍,达到近 780 亿美元,利润增长了 132%,达到近 220 亿美元。Xbox 和 Kinect 体感设备都是在鲍尔默任内推出,他还主导完成了微软对于 Skype 和 Yammer 的收购。

如果微软董事会就公司的年度业绩表现作为评判标准,鲍尔默其实交出了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但从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来看,鲍尔默的表现恐怕就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了。

  但为什么让鲍尔默背黑锅?

然而,鲍尔默在担任 CEO 期间足足错失了有望改变世界的 21 世纪五大科技趋势,他们分别是,搜索(被谷歌打败)、智能手机(被苹果打败)、移动操作系统(被谷歌、苹果打败)、媒体(被苹果、Netflix 打败)以及云计算(被亚马逊打败)。

从数据来看,微软在进入 21 世纪的时候手握 95% 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但如今该公司在移动端的系统份额仅为1%。因此,我们实在很难将鲍尔默在担任 CEO 期间的表现归为优秀。

  鲍尔默的问题在哪?

这并不是说微软没有将优秀的工程师资源投放到搜索、媒体、移动端以及云计算这些领域。

但问题在于,鲍尔默所打造的微软组织架构是围绕公司现有强势业务(Windows 和 Office)所展开的,而同这些核心业务没有直接关联的业务则一直没有得到最高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如果微软希望重拾自己错失的机会,就需要重新整理自己庞大的组织架构,并彻底从产品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好在,鲍尔默已经在 2014 年正式卸任,将接力棒交给了印度裔高管萨蒂亚·纳德拉。从纳德拉上任后的种种动作来看,他已经帮助公司成功抓住了部分科技趋势,使得公司免于走入边缘化的窘境。

  苹果:从创新走向保守,将步微软后尘?

苹果也正在经历类似的低谷期。

毫无疑问,苹果已故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梦想型”领导者的典型。

梦想型领导者,不仅仅是经验证的、成功的商业模式的一流执行者,他们本身也是世界一流的创新家。

在乔布斯领导下,苹果经历了四轮创新浪潮:建立全新的个人电脑销售渠道——苹果专卖店;颠覆音乐产业——2001 年推出的 iPod 和 iTunes;颠覆智能手机产业——2007 年推出的 iPhone;建立完整的软件生态——2008 年推出的应用商店。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梦想型”领导者的陷阱

但梦想型领导者容易落入这样一个陷阱:他们喜欢在身边安置极具执行力和管理能力的实干型高管,从硬件、软件、产品设计到供应链端都是如此,这些高管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乔布斯的“梦想”一步步打造成现实产品。

在企业创始 CEO 离开后,这些直接向其汇报的高管通常会继续执掌公司的全面运营,盖茨选择了鲍尔默,乔布斯选择了库克。

这些执行力超强的高管一旦晋升为领导者,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排除公司内的混乱和不稳定因素,因为“执行型”领导者注重的是稳定性、流程化和常规化。

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公司业绩变得稳定、可预测,但另一面,这也是在给创新掘坟。创新型人才开始流失,缺乏创新能力、但执行力超强的人得到重用,留下的人继续以执行力为标准雇佣人才。仅剩下的创新型人才,看到原来以改变世界为使命的团队,也沦为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不免心灰意冷,觉得这份失去了吸引力。

  苹果是否也将步入死亡漩涡?

目前,库克掌舵苹果已有五年时间,我们发现库克时期的苹果和鲍尔默时期的微软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

比如,苹果如今营收超过了 2000 亿美元,利润和现金流均比五年前迎来了大幅增加,iPhone 也依旧继续着自己一年一更新的传统。然而,苹果这五年内所推出的唯一一款新产品就是苹果手表,而拥有超过 11.5 万名员工的苹果甚至连一年一更新笔记本和台式主机生产线的任务都没能做到。

为什么科技圈“富不过二代”?解析库克、鲍尔默们的真实困境

库克和 iWatch

同时,新的技术和威胁层出不穷。谷歌和亚马逊已经将所有筹码押宝在了 AI 技术,并推出了包括 Amazon Alexa、Google Home 和 Google Assistant 这些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苹果不会对这一威胁无动于衷,该公司于多年前率先推出的人工智能助理服务 Siri 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该公司目前还在自动驾驶技术、AR、VR 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

但苹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库克是一名供应链出生的高管,他缺乏对产品的激情,而这有可能导致苹果缺乏清晰的产品路线和商业运作模式。

  科技“富二代”们的真实困境

对于苹果、微软和所有其他科技企业来说,一个急需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是,在企业创始 CEO 离开后,公司是应该继续激流勇进、以冒险精神谋发展,还是应该更加专注于现有强势业务,以减少风险。

在这一点上,乔布斯和盖茨都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他们都将帅印交给了最善于“执行”自己梦想的高管,而忽略了这些高管或许缺乏像自己一样对于产品的激情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选择以冒险精神谋发展,那就很有可能采用空降 CEO 的方式,而这极有可能导致公司元老离职,即企业会需要承担同时失去 CEO 和多名得力高管的风险。

而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管理层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最大化股东的短期利益,企业董事会最害怕的则是失去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利润、客户群和市场份额,因此他们通常会对冒险的公司策略持反对态度。

这样的想法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或许适用,但在快速变换的科技领域,或许会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