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骑猪兜风 2016-10-26 12:32:52    201192 次浏览

你可能知道“烂番茄”——因为当你的朋友们为某部美国电影到底是不是烂片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往往都会以“不信你去查一下烂番茄!”来终结这场争辩。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没错,说简单了,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评聚合网站之一。上面有大量的主流影评人对几乎每部电影的评价,以此来判断电影的“推荐程度”。如果超过 60% 的影评人给出的是“推荐”,那么它就会被显示为一个新鲜番茄,旁边有数字显示新鲜度(即获得的推荐度),而如果低于 60%,那么就会变成一坨绿色的番茄酱……

就是这么一个搞笑的指标,却成为决定现在主流电影的好坏评价风向之一,还衍生出了金番茄奖、番茄认证等一系列好玩的东西……那它是怎么诞生的呢?

在 PingWest 品玩在旧金山举办的 SYNC 大会上,我们请到了烂番茄的联合创始人和前 CEO Patrick Lee,讲述了他是怎么把“烂番茄”从一个搞笑的点子,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影评站点。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以下是 Patrick 的自述,Enjoy!


我是一个 ABC,在美国出生,毕业于伯克利。我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一手打造过 6 个公司,烂番茄是我的第三个创业公司。

烂番茄是让人们看影评和电影新闻的,目的是让人们不用花钱和花时间看烂片。如果影评人推荐这部电影,就会给一个新鲜番茄,如果不推荐,就给一个烂番茄,然后以“推荐”的比例,如果推荐比例高于 60%,那就是新鲜番茄,如果低于 60%,就是不新鲜。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一张烂海报,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影评网站

烂番茄的点子是怎么来的呢?最开始,我们团队在做一个设计工作室,然后工作室的创意总监无意中看到了电影海报,就想到,电影海报永远只会呈现好的评价——如果影评人喜欢这个电影,电影公司就会在海报上印影评人的好话,但如果影评人批评这部电影,那么电影公司就会胡乱摘取一些别人的好评印到海报上。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所以我们想要改变这个事儿,把影评人的真实评价——无论好坏,都呈现给人们看。

在烂番茄早期,大家还是做着玩的,所以最早收录的一部电影之一就是《尖峰时刻》,因为我们的一个联合创始人是成龙的大粉丝。但是它慢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皮克斯动画推出了《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这部电影时,烂番茄的流量暴涨,我们一分析,才发现,原来,皮克斯内部的人在烂番茄上创建了这部电影的页面,然后把链接发给了皮克斯内部的所有人,皮克斯的人一直在刷新,期待看到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引发了流量飙升。

至此之后,烂番茄的名声慢慢就出去了。

生死一线的好运: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两个月,我们拿到了融资

不过,和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烂番茄的成功也运气的部分。比如,我们的融资。在 2000 年 1 月的时候,烂番茄完成了融资,没想到,两个月后,股票市场突然崩盘,互联网泡沫就这么破裂了。事实上,我们有一个投资人就因为科技泡沫破裂的事儿撤回了投资,但是幸运的我们还是撑了下来。

如果我们融资再晚一个月,那么大家可能就看不到今天的烂番茄了。

公司进入生存模式:裁员、减薪、睡睡袋

但是即使融到了资,我们也马上进入了“生存模式”。我们的一个投资人帮了大忙,让一个比价网站以 5 美元/cpm(每千次印象 5 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烂番茄上一年的广告位。

同时,我们不得不裁员应对经济危机。整个团队从 20 多人裁员到了 7 人,不过,我们给了每位被裁员工一些期权,这样团队的人不至于颗粒无收,并且我们还提前和团队的人说好裁员的消息,让他们找到工作后再结束合约,这样每个人都有了安全过渡期 (PingWest:简直良心公司有木有! )

但这还是不够,几位创始人都自动减薪了,而我甚至没有拿一分钱薪水,搬出了公寓,拿了睡袋睡在桌子下,睡了六个月。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在一般的节奏下,创业是这样的:融钱-扩大用户-融更多钱-IPO。但是在市场崩盘后,这样的模式进行不下去了。但是市场崩盘也是有好处的,本来烂番茄有超过 100 个竞争对手,但是危机过后,90% 的对手都没能撑过去,只有我们活下来的。所以说,唯有最精小团队才能生存。

而之后的 911 事件,对于广告盈利模式的公司打击也非常大。在那样的环境下,谁会想要去看或者点击广告?

公司实现盈亏平衡,另外,好莱坞爱死我们了!

但是幸好,我们还是撑过去了,并且慢慢恢复,增加到了 10 个人,并且专注于三个方面的增长:流量,收入和品牌。如果一件事不对至少一项有帮助,我们就不会去做。在流量方面,我们主要依靠 SEO 和口碑,烂番茄的 Alexa 排名一直是前 1000 名,如果是夏季或者奥斯卡前夕,甚至会更高。

另外,我们专注让网站变得自动化,比如我们用 MRQE (Movie Review Query Engine)来获得影评链接,并且把一些数据授权出去,还打造了影评人自己提交影评的功能,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专注做重要的事。这样,整个烂番茄的人工编辑,从 10 个下降到了 2 个。

同时我们增加了非常多的功能,比如订阅邮件,论坛等,还有用户评价网站,甚至进入了游戏点评领域。

就这样,开源节流,公司实现了收支平衡。

我们 50% 收入来自于广告,30% 来自于佣金,20% 来自于授权。而且我们还想到了很多的方式赚钱,比如烂番茄给《纽约时报》的影评专栏带去了很多流量,对方询问还能怎么进一步合作,于是我们在首页专门推荐了《纽约时报》的影评,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上调纽时的比重,所以可以在不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的同时,把流量转化为收入。

我们还帮助海报网站卖电影海报,帮助电影票网站卖票、帮助周边网站卖周边等,从中获得抽成,而且又进一步获得了数据。而我们自己的数据则授权卖给了微软、Netflix 等,这也是一笔稳定的、不菲的收入。

我们还设立了烂番茄新鲜证明,专门给电影用,只有那些获得 75% 好评以上的电影才能拿到这个。电影公司们非常乐意用这个证明来作为自己电影的卖点,同时又进一步宣传了烂番茄。还有金番茄奖,我们设立了颁给当年的最佳电影,第一部获奖电影就是《海底总动员》。这部片子的导演们获奖了可开心了,他们都来和番茄合影,而番茄奖杯还被他们放在了奥斯卡将被前面——“要知道,获得金番茄奖比获得奥斯卡难多了!”

电影明星们也不停地提起烂番茄,,比如在 2004 年的时候,囧司徒就在《每日秀》里和 Mark Ruffalo(复联里绿巨人的扮演者)推荐过烂番茄。这可完全是他们自发的,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退出:差一点点卖给 Google

在盈亏平衡一段时间后,我们团队决定出售烂番茄网站。我们收到了不同的 Offer,最后卖给了 IGN。就在我们和 IGN 签合约的前三周,Google 找了过来,但是由于那已经是在和 IGN 谈判的最后阶段,我们要么付出 30 万美元的违约费,并且等 6 个月的限制期过去后再和 Google 谈,要么马上签署协议卖给 IGN。于是,我们还是放弃了和 Google 的接触。

为什么要卖呢?当时我们创立烂番茄的时候,都是大学毕业生,但是慢慢地,我们想要做一些不同的事。卖掉网站后,我在大陆待了 3 年,又来到了香港待了 6 年,在香港,我们和 Daniel Wu (PingWest:就是吴彦祖啊各位!!)一起创立了 Alive not dead,让明星可以接触到粉丝。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Patrick 和吴彦祖在 alive not dead 的聚会上)

如果当初……

虽然公司后来几经转手,但是现在烂番茄指数无处不在,比如 Siri 里面,Apple TV 里,书里、甚至乔布斯也是它的大粉丝,说它是最好的影评网站。

现在,烂番茄初创团队还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创立了自己的游戏公司,明年初期就会推出自己的移动游戏。其中一位创始人 Steve 现在在广州微信团队(PingWest:天啊微信团队真是卧虎藏龙!)工作,其他人在苹果、暴雪等公司工作。

所以,我的结论是:

做一些你爱做的事,和你爱的人一起;

好运和时机极其重要——有些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差一点运气,同时,成功的人,也不见得比别人聪明多少;

另外,我也经常在想,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抱着轻松的心情做这件事,是否就导致我们缺乏远见?我们没有发挥出烂番茄的全部潜力。有时我想,如果我们当初把它变成社交网站,如果我们自己扩展到售票业务,如果我们没有急着退出,是不是还会有更多可能?

当然,现在一切都不知道了。但我们还是快乐的大家庭。

“烂番茄”创始人:打造出世界上最酷影评网站,并征服傲慢的好莱坞

想了解更多关于 Patrick 的故事?

观看现场对话视频:http://v.qq.com/x/page/y0339uvyhvd.html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