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从微表情来判断情绪的 AI 应用?以后撒谎也变得越来越难了)
当你观察到自己的男(女)朋友看起来似乎不太开心,但是问他们“怎么了”时他们又嘴硬回答“没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很无奈但是却又没办法辩驳?毕竟情绪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主观”的东西,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很难给出绝对评判。近年来国外出现的越来越多的“self-help”类书籍,就在不断教人应该怎么”更好的认识自己“——不要说别人的情绪,很多人连自己的都搞不清楚。
近日,四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院的研究生就开发了一款能够“读取情绪”的APP——“Debate in (E)motion”。当初他们开发这款应用的初衷,就是为了分析当今美国正愈演愈烈的总统候选人大战中川普和希拉里的情绪变化,帮助选民更好地了解两名候选人“真正”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在两名候选人辩论的过程中, “Debate in (E)motion“每五秒钟就会记录下一帧并给出相应的“自信程度”分数。
上图是Debate in (E)motion在两名候选人辩论过程中的记录。
可以看到,希拉里的情绪控制能力与川普相比要好得多,在大多数时刻,希拉里都保持着平静的心态,只有在相当厌恶时会有很小程度的负面情绪出现。不过川普也在不断进步——从第三次与第一次辩论时的对比来看,他生气的次数和程度都有了一定的下降。
据了解,团队是在微软的 Microsoft Cognitive Services工具的基础上开发这款应用的,通过脸部识别技术来扫描两名候选人在辩论过程中表情变化,来判断其中所代表的情绪倾向。据微软的项目管理员介绍,虽然这套工具的算法非常强大,但是因为电视节目的播放还会受到网络状况的影响,而且“微表情”的识别需要高帧数的摄像头才能实现,所以这一结果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此外,这套算法只能对脸部表情进行评估,其他一些能够帮助解读情绪的因素,包括副语言特征以及肢体动作等等都被排除在评估范围之外,所以 Debate in (E)motion 只能提供其中一个方面的参考。
从“微表情”上判断他人的态度和倾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衡量情商的一项重要标准。虽然人类的表情具有一定共性,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会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总不能在吵架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对着对方的脸来辨别情绪。 “Debate in (E)motion”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过对于真的想要提升自己 EQ 的人而言,或许可以依靠这个工具逐步补强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