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刘爽:人工智能时代,通过编辑可以让算法更闪亮

骑猪兜风 2016-10-18 12:04:23    201039 次浏览

刘爽:人工智能时代,通过编辑可以让算法更闪亮

凤凰网CEO、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

以下是凤凰网CEO、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在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最近有一本以色列作家的畅销书,特别火爆,叫做《人类的简史》,他马上还要出一本新书叫《明天的简史》。书中有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就是算法将使人类的自由意志终结。他认为未来人们将改变文艺复兴以来,在人文主义浪潮下,听从内心召唤,在意内心感觉,依据内心进行判断的做法,将转变为更多的依赖于算法,听从算法的召唤,来做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决定。

因为人们每天都把自己的行为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并把这些数据跟朋友分享。你的硬件设备里储备了大量你每天的行为,算法会根据这些行为,进行分析,最后算法可能比你自己还了解你。以至于人类未来也许像找对象这类事情,不仅不用听父母亲戚的劝告,连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不听,人工算法能进行最好的匹配,会告诉你应该选择谁。

这个书里他举了安吉丽娜茱莉的例子,她通过算法很早就决定要进行乳腺切除,避免乳腺癌,因为算法掌握了她们的家族在乳腺癌疾病方面的大数据。还有俄罗斯的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他和算法联手击败了单纯依赖算法的电脑。

算法终结人类自由意志这个判断,我个人觉得虽深刻,但片面。因为算法首先是由人创造的,人可以选择是不是依赖于算法。

我们再看一下算法编辑是怎样工作的,它会不会取代人工编辑呢?它是一套程序,根据文章的点击进行系统的运算、筛选和推荐,他的工作状态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

它没有情绪,不会生气,永远是一丝不苟、不遗余力的,永远是通过海量运算,找到具备“最大点击量”的文章。也正因为算法编辑如此超常的勤勉、理性,甚至冰冷,我觉得算法会有三个陷阱,需要责任媒体格外的审慎规避:

避免“标题抓眼球”这一算法点击推荐模式,带来的阅读的浅薄化甚至低俗化。

读某些客户端,常有这样的体验,标题很精彩,但点开了就那么回事,甚至有时像吃了死苍蝇。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是因为我们海量数据的运算是基于点击,有无穷多的读者是因为非常耸动的标题被吸引过去了,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他个人的体验很不愉快,但他点击这个行为留下来了,又被算法捕捉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会给这个新闻更多的权重,更会被推荐开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责任的人工智能公司不但要看点击量,还要根据很多其它指标,比如停留时长、转发分享、收藏评论等指标来确定文章的推荐权重。同样,我们还要看文章稿源的质量、看用户市场,来最终评定文章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我们阅读庸俗、低俗的内容出现。

第二,避免“千人千面”的算法带来我们个体的信息孤岛化。

在“千人千面”的算法阅读下,尤其是用户的兴趣图谱被绘制得越来越精细,我们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用户非常细小的兴趣需求。比如,我对二战东线战场的热爱,比如我对人类历史上各类坦克装备的酷爱等。如果我们不能在人的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人的时间敏感度、新闻和非时间敏感度信息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的话,久而久之,我的屏幕基本会充斥二战的东线战场的历史、各类坦克的信息,这就出现了我说的信息孤岛化。

同时,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国计民生的经济政策改变等,可能在我的屏幕上没有适当的权重的体现。这个结果将非常局限于我个人的兴趣,久而久之,我也渐渐地把APP变成一个纯个人消遣的阅读器。

所以,我们的算法要如何在时间敏感性的高质量新闻与个人的兴趣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以及如何在你的潜在兴趣,大家共性兴趣,和你个人的兴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适时的、恰当的,并且以不同的在他可能潜在的兴趣和共性的兴趣去撩拨他、去刺激他,避免他陷入过于窄小的个人兴趣,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第三个,避免单纯海量点击驱动的算法推荐带来视野和视角的狭隘。

算法虽然标榜“千人千面”,但在这个所谓“千面”的领域里,每一个垂直领域,我们文章推荐的逻辑,基本上是靠海量的点击、分享。

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假设,我们的推荐一定是这个领域里被广泛阅读、广泛分享的作品。这类阅读的作品,一类可能是基于事实陈述,主观因素很少;另一类可能是观点的呈现,当然很主观了。这样的话,就可能会出现一个陷阱——我们推荐的是大众、甚至是庸众一致叫好的高点击作品,但不一定是你所在的那个圈层所高度认可的。

比如说王宝强案,虽然是一个娱乐事件,但是主流观点肯定也是同情王宝强,贬低那对男女。再比如中日钓鱼岛的矛盾,关于中日关系的省思,可能多数也是同仇敌忾,民族主义情绪血脉喷张。

再比如说转基因案。关于转基因,实际上有不同观点鲜明对立,但由于民粹主义的盛行,有大量阴谋论,反转基因的观点在网上获得巨大的点击,如果仅仅基于网络点击,你会获得大量的关于反转基因的推荐文章,那些理性的科学家和政府在这方面澄清解释的文章,你根本看不到。

所以在舆论场如果仅仅依赖点击来推荐,你很可能只会收获大量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文章,往往看不到关于焦点问题各方立场的全貌,也看不到一些比较冷静理性,有见地,但点击量不大的高质量文章,这是非常大的遗憾,这是算法唯点击扒取带来的非常大的遗憾。

于是久而久之,在你的屏幕上显示的文章,基本上是非常大众化的,是你不去阅读,也大概知道的一些观点信息和立场。读得久了,你会觉得比较反智,没有太多的价值养分,所以也会使我们这样的产品在高端人群里,在严肃人群里,在有意识探索不同观点的人的圈层里丧失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愿意看微博,看微信朋友圈,因为里面推荐的虽然也是热点文章,但都是你所欣赏的好友帮你过滤过的,他像一个总编辑,把这些热点文章帮你进行了筛选。

而这个筛选能力,坦率地说,算法目前还在追赶,因为这包括了对立场观点的筛选,对语言风格的筛选,对文字质量的筛选,这里面有很多细微的个人感受,这不是目前算法能够达到的。

所以我认为算法非但不能使人类的自由意志终结,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把人文情怀,媒体基因以及编辑对用户,对内容消费的深刻洞察融入算法,这些反而能使算法更加闪亮,更能产生奇妙的chemistry。

打高尔夫的都知道,球中间的位置叫甜点,挥杆时只有击中甜点,球才会飞得又直又远。当然在算法和媒体基因下,编辑与算法结合部的甜点在哪里,这需要我们不懈的探索。有凤凰深厚的媒体沉淀,有一点一流的算法团队,我们对这种探索充满期待和信心。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技术未来的不可知性,人类一定要心怀谦卑。但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对技术的崇拜,我们更要特别当心被技术劫持。

我们看看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他真正的技术突破,其实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基于他对人性、对人类的需求,以及对人们面对销售内容和习惯的深刻洞察,因此才有他的触屏和他的硬件软件合一的变革,所以我们在这个算法驱动的时代,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秉承人文的情怀,让冰冷的科技散发出人性的温度,真正让高科技来照亮我们的生活。基于这个逻辑,算法也是一样。

虽然算法是由我们顶级的工程师构建的,但我们的内容从业人员,我们优秀的编辑,肯定也要介入到算法优化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避免算法的局限带来的标题党和获取信息孤岛化的现象,以及导致我们出现视野狭窄和观点偏狭等等问题。

我们应该真正让算法承担起媒体的责任,避免基于那些人性弱点,以纯点击驱动对稀缺的注意力进行不负媒体责任,不计社会成本的掠夺性的挖掘,这样恶性循环带来的低质流量增长和资本的跟风吹捧并不可持续。

我们相信只有让算法融入人文的情怀,肩负媒体的责任,才能使网民的阅读摆脱垃圾式毒瘾式的体验,从而进入真正的价值阅读,也就是说,体现我们凤凰和一点资讯追求的有品、有料、有趣、有用的阅读体验。

谢谢大家!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