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力帆股份西部资源涉新能源汽车骗补 金额高达三亿多元

骑猪兜风 2016-10-15 09:17:24    200833 次浏览

周远征

寒风瑟瑟,秋雨绵绵,国庆刚过,重庆的天就陡然生变,气温从37度直降至15度。此刻,对于部分车企而言,内心的寒冷却远胜此景。

10月以来,财政部“骗补”处罚第二波名单已释放了两家企业: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股份”)和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601777.SH)。巧合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重庆本土企业。相关信息显示,财政部对力帆乘用车上述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以下简称“预拨资格”);财政部对恒通客车处理则是追回补助资金2.0788亿元,拟罚款6236万元。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处罚逐一落地,势必会对力帆股份和恒通客车母公司西部资源(600139.SH)业绩带来较大影响。《中国经营报》记者还注意到,今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五个典型骗补企业和本次第二波先释放的两家企业中,涉及到多家上市公司。

追罚

狂欢正在戛然而止!随着新能源骗补调查的推进,骗补企业只能伸颈挨刀。近日,力帆股份和西部资源分别发布了财政部处理决定的公告。两家企业涉及的骗补金额高达3亿多元。

10月9日下午3时许,力帆股份公告称,力帆乘用车收到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处理决定》(以下简称“处理决定”)。根据该处理决定,2016年2月至3月,财政部对力帆乘用车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处理决定的方式通知力帆乘用车。

根据处理决定,截至检查日,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353辆车电池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1328辆车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扣除车辆重复统计因素,共计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08万元。上述行为违反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30号)第八条和《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第二条的有关规定。据此,财政部决定对力帆乘用车上述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预拨资格”。

力帆股份披露处罚决定后不久,西部资源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恒通客车”)被处罚的消息也释放了出来。根据西部资源发布的公告,2016年9月29日,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收到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财监函〔2016〕20号,以下简称“告知书”)。财政部于2016年2月至3月对重庆恒通客车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重庆恒通客车2013年至2015年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176辆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信息不一致,不符合申报条件。

截至检查日,恒通客车2013年至2014年不符合申报条件的874辆新能源汽车已申请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788万元;2015年不符合申报条件的302辆已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50万元。

根据相关规定,财政部将追回恒通客车2013年至2014年874辆新能源汽车已获得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788万元,拟对恒通客车作出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6236.4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2015年生产销售不符合申报条件的302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恒通客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影响

力帆股份和西部资源公布财政部处罚决定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达出了“委屈”之情。力帆股份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我们这个不算骗,只是电池标准不符合,所以财政部也只是不予补贴,此前我们也没有享受到中央财政预拨资格。”尽管力帆股份觉得委屈,却坦然接受处罚。然而,西部资源在觉得委屈之余,还向财政部提出了申诉。

力帆股份相关人士透露,取消力帆乘用车预拨资格及对2395辆新能源汽车不予补助,不影响力帆乘用车2016年度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在销售后继续依法申请取得新能源汽车补贴,但在短期内上述补贴拨付方式的调整对力帆乘用车会产生一定的资金压力。该公司透露,上述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将可能导致对公司自2015年始至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追溯调整,其中对2015年度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涉及减少约为4689万元,对2016年度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涉及减少约为6719万元。尽管,力帆股份认为对其公司业绩影响不大,但是根据力帆股份披露的2014年和2015年净利润进行分析,对于该公司而言拿不到补贴也会带来实质性影响。

记者了解到,力帆股份2014年净利润为3.86亿元,2015年净利润为3.94亿元。其中2015年净利润3.94亿元,较上年增长2.05%。显然,追溯调整之后,力帆股份2015年的净利润势必会变成负增长。此外,2016年力帆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比力帆处境更痛苦的是西部资源。重庆恒通客车股东为持股66%的西部资源和持股34%的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2015年,重庆恒通客车公司累计完成客车生产1935辆,销售2046辆,与2014年同比有所下滑。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快速发展,重庆恒通客车公司2015年度新增纯电动客车系列,实现产销量均为831辆,其中纯电动客车为439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为392辆,与2014年同比出现大幅增长。

然而,进入2016年上半年,重庆恒通客车仅完成客车生产548辆,同比下降30.10%;销售526辆,同比下降35.30%。其中,新能源客车实现销售36辆,同比下降82.44%。从时间点来看,重庆恒通客车在国家调查骗补期间新能源车生产情况就出现了雪崩式下滑。

子公司业绩雪崩,对连续三年亏损的西部资源而言也压力甚大。公开资料显示,西部资源2013年亏损5636.95万元,2014年盈利1602.63万元,2015年亏损2.7亿元。无疑,在此次超过两亿元的取消和处罚下,西部资源2016年业绩将会更加难堪。

正是看到西部资源面临危险,监管机构迅即补刀——10月12日,西部资源公告称收到了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此函中,上交所要求西部资源明确财政部此次行政罚款事项是否将导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若是,请公司充分提示风险,并说明公司可能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即*ST处理)。由此,退市风险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西部资源的面前。

沦陷

2016年9月,被财政部公布的5家严重骗补车企分别为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以及河南少林。这五家公司中,苏州金龙和深圳五洲龙分别系上市公司金龙汽车(600686.SH)和京威股份(002662.SZ)的子公司。加上此次的力帆股份和西部资源,已公布的七家骗补企业中,就有四家涉及上市公司。

随着第二波西部资源、力帆股份公布处理决定之后,料将有更多企业随后公布受到处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集体沦陷?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企业本身有利益冲动之外,政策制定者还存在相关补贴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此外很多企业又与地方政府有着很深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也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涉案的上市公司在获得财政补贴之外,往往也把新能源作为募集资金做大市值的重要砝码。记者了解到,2015年10月,西部资源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其拟定增募资中,3.96亿元投入恒通客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技改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成并完全达产后,恒通客车将新增年产6000台6~8米全冲压式轻型新能源客车产能。预期正常年销售收入约3.192亿元(含税),利润总额约11366万元。按照西部资源的公开说法,募资将增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业务转型战略和抢夺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的重要举措。查阅西部资源过往的股价可见,持续亏损的西部资源曾一度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而被爆炒,股价在2015年甚至冲击到了24元。

同样,金龙客车也通过不断地向资本市场释放新能源战略等利好消息,进而让股价获得了提振及支撑,并藉此录得了财政补贴资金高达51921万元。

巨大的利益让本来应该是阳光下的企业集体成为“骗子”之外,政策制定者在监管和补贴制度上的不完善也给予了“集体行骗”的空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新能源补贴政策在制定政策时,国务院高层就曾经指出了可能会潜藏隐患并爆发问题,但是相关部门依然予以推动。现在回头看,执行以及监管中都存在漏洞。此外,地方政府无疑也在此次“集体行骗”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一些地方政府还成为了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的汽车企业骗补的帮凶。

面对被追罚的涉事企业纷纷叫屈的场景,贾新光认为,在严厉查处企业骗补之外,还应该对监管部门,补贴发放的具体经办人员,以及对有责任的地方政府进行问责。

多位汽车业界知名人士表示,就眼下看,新能源汽车“骗补”一事远远没有结束,被涉及的企业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在失去这一重要业绩“支撑”后,或将难以善后。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