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深远影响

骑猪兜风 2016-10-14 14:01:28    201027 次浏览

近日,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第七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影响和冲击会对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传导机制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

李东荣表示,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服务对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现代经济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金融领域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投资、支付等方式和习惯,还会对传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金融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的冲击。“从金融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这些影响和冲击必然会对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传导机制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正确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成为值得理论界与政策界深入探讨的前瞻性和开放性议题。”李东荣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和具体体现:

第一,货币政策的执行环境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会使得诸多金融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一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会进一步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填补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空白,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发生新变化。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跨界性、交叉性特征,会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关联性明显增强。三是互联网金融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不够、不到、服务不好的长尾客户,扩展了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覆盖领域。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中的价格型和数量型两种工具相互影响,网络借贷、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各类新兴业态扩展了消费者金融产品的可选范围,降低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时间成本。互联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金融市场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微小的利率变动有可能改变消费者的金融行为选择和资金流向,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变得更加有效。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一定的货币创造功能,使得传统货币的层次结构边界模糊,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控制下降,针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果会大打折扣。现金部分的变化会更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十分显著,货币结构层次里面的M0(流通中的现金)部分有明显的变化,因为电子替代的渠道更多了、范围更广了,央行的货币生产、运输压力与报关压力明显改善。同时,由于币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零钞供应压力不大,现在钞票特别是硬币进入流通领域以后,都沉淀在一个地方,回流很慢。相信随着电子支付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泛使用,会发生更加显著的变化。

第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会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调控有效性带来挑战。互联网金融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羊群效应和市场波动性加大,增加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难度和成本。从信贷传导机制来看,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对银行信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从国内调研情况来看,网络借贷已经达到一定数量,但金额有限,在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比重很小。股权众筹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目前在国内属于很初级的阶段。如果相关政策制定得好,通过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信用创造能力,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调节作用可能会被互联网金融抵消,降低政策对最终消费和最终投资的影响力。

第四,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会使得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下降。理论上讲,有效的货币政策目标符合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的“三性”标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参考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互联网金融发展使货币供应量的“三性”标准发生一定的偏离。从可比性来看,社会上很关注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存量和未来发展情况,但目前统计上定义标准不一致,可比性不够。国家统计局和“一行三会”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体系,使得统计指标能够建立得更加科学,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从可测性来看,伴随互联网金融创新性产品大量涌现,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无缝对接。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下,产品转化非常复杂、速度非常快,使得货币的需求和资产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从可控性来看,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通过较高收益率吸引客户资金,对银行活期存款形成直接冲击。互联网支付等电子化货币规模快速扩张,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需求函数的估算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相关性来看,当前互联网金融业态处于监管和数据统计之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界不好确定,容易出现重复统计和统计遗漏。由于数据拿不准,使得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下降。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