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贝尔奖旧爱“RNA干扰技术“,成兮败兮)
10月5日Alnylam公司宣布放弃新药revusiran,将2006年诺贝尔奖“RNA干扰技术“再推至风口浪尖。
在过去的十一长假里,人们对诺贝尔获奖者们津津乐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和解释细胞自噬机理而获得生理学奖。一时间对细胞自噬讨论非凡,其或能突破治疗治疗帕金森、糖尿病等难症,让人们似乎看到了美好未来。
但某项发现获得诺贝尔奖,却并不意味着美好前景。从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尚有一段漫长艰难的旅程,RNA干扰技术就是最好的例子。
RNAi原理示意图:紫色为正义RNA段,蓝色为反义RNA段,绿色为目标信使RNA,dsRNA触发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机制并极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达到干扰目的。
RNA干扰于1998年首次被发现并命名,是指双链RNA在细胞内特异性诱导与之同源的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使得相应基因表达关闭,从而到达干扰目的。而仅8年之后,47岁的Andrew Z. Fire和45岁的Craig C. Mello由于在RNA干扰及基因沉默现象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
RNA干扰技术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关闭某些非必需或者致病基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根除这些与基因有关的疑难杂症。就好像我们手里有一个遥控器,摁下这个按钮,对应RNA就去干扰基因,扼杀致病基因于摇篮。
十年过去了,当初占尽风头的RNA干扰技术如今却少被提及。与其相关的新闻则是一系列药物开发的失败,众多投资企业的放弃等等。
而最新消息是10月5日,Alnylam剑桥制药公司称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遗传性ATTR淀粉样蛋白病变新药revusiran临床III期研究因安全问题而停止。受此影响,公司股价暴跌,一天之内损失近30亿美元。而本就在险境中求生存的RNA干扰疗法再受重创。
ATTR淀粉样蛋白病尚未治疗方法,而且患者通常在诊断五年内死亡。新药revusiran算是Alnylam公司最成熟药物之一了,曾被寄予厚望,却依旧无法通过临床测试。而损失的并不仅仅是这种药物开发,投资银行尼达姆公司的分析员Alan Carr担心的是“我们如此震惊的并不是某一种药物的成败,而是也许其他药物也存在安全问题。”
但Alnylam的总裁John Maraganore则迅速回应并强调“revusiran这一药物的停用并不会影响我们公司对RNA干扰技术的研究。“
实际上,Maraganore的听众是那些已经对RNA干扰生物公司产生了怀疑的投资者们。过去四年内对该领域的投资热火朝天,但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降温。
那么revusiran这种药物究竟有什么安全问题呢?一开始的问题是某些受试者称自己出现神经疼痛现象。而随后对此的调查却表明,神经疼痛可能不是由治疗引起的。但是实验组的死亡人数却比对照安慰剂组要多。虽然尚不清楚为何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可能是受试者本身的个体差异。但出于安全考虑,Alnylam公司还是停止了这一药物的研究。而就在9月28日,Alnylam公司还因为在某种药物的早期测试中发现,其导致了肝酶活性提高而放弃了该药物;因为肝酶活性提高意味着肝脏中毒。
虽然研发部副经理Akshay Vaishnaw对公司共800多名受试者的安全数据库数据分析认为,Alnylam公司研发的药物并没有太多的安全问题。
而Carr还提到revusiran的失利或许是因为其使用在体内稳定RNA的方法是一种较为落后的方法,所以RNA用量较大,较为频繁。而Alnylam公司的其他新药并非如此。现在人们就在期待另一个在明年公布数据,也是研究后期的新药patisiran。该药是治疗另一种ATTR淀粉样蛋白病变。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新药即将进入早期测试。
Carr表示“我觉得我们(对revusiran失败)反应过激。但我可不代表大多数看法。“
从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的艰难失败,不是外人所能轻易领会的。
所以我们对新发现报以热情,对其应用也要守以耐心和支持。从诺贝尔奖的光环到平常人手中的药物,是需要时间的。
责任编辑:王真_NT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