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
[杨一夫表示,人人贷自平台上线之初即坚持小额、个人,且在2016年2月29日与合作的资金存管也已上线,硬性指标未雨绸缪]
[数据显示,在2016年10月13日上线第六年,人人贷总成交额已超过212亿元,资产规模接近110亿元,几乎全部来自于小额信贷。]
[上线以来累计撮合交易2259万次,累计为用户赚取超20亿元,平台在过去五年保持着成交额372%的年复合增长率。]
[人人贷目标是在2020年整体资产规模要超过1000亿,这需要资产结构、资产流量以及资金来源的持续多元化来实现。]
中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已经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完成了从“草莽时代”到“靠山时代”再到“并购时代”等多个周期的变迁,而今在宏观环境、微观政策、投资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助力下,正在走向“价值回归时代”。
在这些周期的变化过程中,有些平台作为时代的炮灰已经陨落,这其中既囊括力量单薄的草根,也包括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平台,有些作为早已在大格局中被赋予更多布局意义的子板块正在采用“股东 自身”的双力量结合的模式,还有一些平台先于市场和政策的抉择,在网络借贷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当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人士,更普遍知道的一个词汇是“P2P”或者“网络借贷”,但是在2011年,银监会出台的首个针对该行业的文件并不那么明亮,而是一份风险提示文件,在文件当中,对于该行业给出了一个当时的官方词汇,称为“人人贷”。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身披“创业”外衣却始终被定位于该行业第一梯队的人人贷的发展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助力,其中上述监管文件即是其中之一,人人贷一炮而红。
随后,人人贷的鲜明标签不断增多,精英团队创业;首个过亿美元的A轮融资,一度打破了当时行业的纪录;首批与民生银行合作资金存管。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噪音”,扩张的速度、融资的步伐等,而在人人贷看来,自己的节奏更为重要。
肯定线下力量
2010年,人们对于个人资金来源的想象空间还没有现在大。彼时,做个人信贷的机构还寥寥无几,似乎只有平安和宜信两大机构分食这一市场,但是在供需双方的特殊行情下,借款成本高企成为特定历史环境下不可回避的现实。
这一年,一位山东的生意人需要1万元做资金周转,几经打探下找到了一家平台并提供了一系列材料。当时该平台的三个年轻人,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讨论,一方面审核该笔借款是否符合自身的放款标准,另一方面确定还款意愿。随后交易达成。
这个平台就是后来的人人贷,而三个年轻人,就是人人贷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张适时、李欣贺以及杨一夫。而这家最初只有10人不到的公司,如今在借款端包括资金开发、债权开发、风控审核、技术研发等多个环节在内的人人贷已经将近9000人,六年增长了900倍。
数据显示,在2016年10月13日上线第六年,人人贷总成交额已超过212亿元,资产规模接近110亿元,几乎全部来自于小额信贷。上线以来累计撮合交易2259万次,累计为用户赚取超20亿元,平台在过去五年保持着成交额372%的年复合增长率。
虽然如今,纯线上化已经成为“主力模式”,“线上化”成为过去一年更多平台的主要动作。可是在2010年的当时,看不见摸不着的远距离借款还停留在天方夜谭的舆论氛围里。
杨一夫称,在中国的信用历史承载下,相比已经无差异的国外来看,依旧存在着较大的结果差异。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有大量信用历史较短或无信用历史的群体。而这对于远程借贷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因此需要线下风险核实队伍来弥补。“在基础设施未完善的情况下,线下队伍承载了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开发借款用户需求,另一方面是验证合适借款者提交资料的真实性。”杨一夫也表示,该类群体还没有被传统金融服务到,因此未来有机会设计出一款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该产品能够覆盖包括违约成本、交易成本在内的多种成本。
杨一夫进一步表示,相比创业之初,借款群体在资金用途上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最初的小生意人到现在消费贷款已经逐步崛起。此外,在借款渠道层面,未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户习惯的转变、借款群体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可以预见未来通过远程移动终端借款需求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但是杨一夫明确表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借款需求仍主要来自于线下。
在资金层面,人人贷目前已经同银行开拓助贷模式,并将协同信托、私募、资管、保险等多类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交易结构合规,资金成本合理的合作都不排斥。”杨一夫表示,在资金层面成本和稳定性均需要重点关注,而无论是资金还是资产多元化均是稳定的结果。
新规零影响
2016年对于中国的网贷行业来讲无疑是转折性的一年,一直被政策所困扰的行业终于在这一年靴子落地。
在过去的两年中,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平台这个子领域中,也存在着侧重资产端、侧重资金端、资产资金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不同的模式,这些形形色色看中不同机遇点的平台在融资过程中纷纷感受到投资方对于监管层在未来对该行业将施加怎样的监管方式表现出的担忧。
这种担忧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额度、融资频率等多个环节,这种担忧的气氛也扩散到平台是否选择在这个阶段进行规模扩大,以及投资者是否将更多的鸡蛋投放在这个篮子中。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出台,这一政策的出台在事实上成为了平台未来发展的指示标。
随后对于该政策的解读不断涌现,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对于平台投融资双方限定在小额、平台必须同银行签署资金存管、不能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与此业务相关的债权转让等行为均成为硬性指标,在这些指标的高压下,整个行业中几乎超过九成的平台面临不得不转型或者对平台进一步整改的局面。
“新规对于人人贷的影响目前还没看到。”杨一夫表示,人人贷自平台上线之初即坚持小额、个人,且在2016年2月29日与中国民生银行合作的资金存管也已上线,硬性指标未雨绸缪。
对于之所以选择民生银行,人人贷称,此前对市面上所有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银行做了全面的了解,而更多的银行对于这件事还只是停留在想法阶段,民生已经有了相对可实施的产品。
从决定到实施再到上线,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前后共历经1年的时间。“系统开发耗费3个月,联调约1个月,此后才进行实质性系统对接。”杨一夫表示,在此之前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同银行的谈判上,包括对接过程中多种细节的实现方式。“不同的立场各自有各自的考虑,但是也会有一些共识。”杨一夫称,双方最终达成的共识是,银行一定要对平台资金进行独立簿记,即对每一个人虚拟账户资金明细单独记账而非依赖第三方或由人人贷平台提供资金明细,并且在用户资金发生流动时要跳转到银行界面输入交易密码,而该交易密码是人人贷平台所不知晓的。
上述过程一方面实现了用户资金与平台资金的有效隔离,同时银行对账户进行了独立管理。而这两大要素也成为了平台是否在实质意义上实现资金存管的核心要素。
融资节奏取决于对现金流的需求
在2013年、2014年资本盛宴的的确确发生在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种模式、各种平台纷纷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机构的资金,从天使轮到C轮,每天都上演着风投入驻资金的故事,在每一笔资金的背后一方面连着风险投资人士对于这一行业的希冀,另一方面连接着不同平台对于当前发展进程的判断。
2014年1月9日,人人贷母公司人人友信集团确认了在行业中盛传已久的“破纪录”性的融资,在2013年底就已经完成由挚信资本领投的1.3亿美元A轮融资。这不但成为当时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大的单笔融资,也成为当年互联网业最大一笔A轮融资。
人人友信集团在确认融资信息的同时,称这笔最大的融资在未来将用于企业内部运营建设、优化产品等方面,在增强风控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在业务的纵向拓展方面做一些收购和战略布局。
此后,人人贷增强线下线上结合的风控审核,开拓线上WE理财,发展外部合作,与民生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合作,扩大企业人员规模等一系列动作。但是却并不再听到任何融资的声音。
如今,纵观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进行到C轮、D轮的平台正不断涌现,而当初的1.3亿美元的历史单笔融资制高点也一再被刷新,也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在被上市和否认上市的循环中度过。
“人人友信集团整体盈利大约在2014年以后就已经开始了,不同板块进度不一样,人人贷作为贷款端盈利较先。”杨一夫确认了人人贷已经盈利的同时,也明确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上市计划,在他看来,上市本身在某些方面有较多利好,但是在行业尚未形成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负担。
对于下一步融资,人人贷认为需要在冷静了解市场环境的情况下拥有自己的节奏。在资产端,可以发现的是,当前行业过度负债比较严重,资产质量严重低下,在过去两年通过融资来进一步扩大资产体量有可能给平台的未来“埋雷”;资金端,随着技术的进步、投资者教育的不断进行,资金成本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目前,平台小额借贷的时间均较长,以36个月或接近36个月为一个周期。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与其在更早的时间拓展资金规模,不如晚一两年顺势而为,资金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早两年并不是扩展规模的最佳时期。”杨一夫指出,保持第一梯队,保证人员不流失即是最大的成长,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纵观国外头牌金融机构的成长历史,无外均是逆周期成长,即在泡沫期减少配置资产的体量,在逆周期的过程中扩大规模,吞下别人吐出的市场份额,再经过一到两个周期做大市场规模,这不是一两年能够决出胜负的,节奏很重要,”杨一夫说,“现在是一个好的时间,人人贷目标是在2020年整体资产规模要超过1000亿,这需要资产结构、资产流量以及资金来源的持续多元化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