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来源: 作者:张司南
证券时报记者 张司南
国庆假期结束的第一天,北上广深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驾驶者、网约车准入门槛等进行规定。其中北京和上海还限定了司机的户籍与车辆牌照,也就是京籍挂京牌拿京本,沪籍挂沪牌拿沪本。
征求意见稿一出,滴滴即表示,在41万激活的上海网约车驾驶者中,只有1万人是本地人。明确户籍的规定,将会导致司机大幅减少,从而缩减车辆供给,最终将会带来车费飙升,加大乘客的出行成本。相比之下,神州专车淡定得多,认为北京上海等地网约车新规对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但认为户籍规定确实有些严格。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限制车辆准入年限还是限制驾驶者户籍,无疑提高了网约车准入门槛,与之前网约车合法化、鼓励网约车发展的思路不同。其实不然,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根据城市特点,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拥堵状况等因素,对出租车实行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场调节,同时巡游车与网约车都要控制合理的运力规模与结构。
准入门槛的设定或提高虽然会导致运营车辆减少、出行效率降低等情况出现,但更多的还是要解决网约车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大量外地车涌入所导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因为,无论哪个城市,出台相关政策都是以更好地治理城市为目的。无论是早前的鼓励网约车发展政策也好,还是此次网约车准入门槛提升也罢,缓解交通拥堵都成为政策基调。
在北京上海经常看到,与出租车招手即停不同,网约车为了接客户经常在主要道路上放慢速度,甚至停车等待,过往车辆同时放慢速度,从而导致局部拥堵。据北京交通委发布的近两年的拥堵数据显示,从2014年8月份开始,拥堵指数大幅增加,2015年6月拥堵指数上升了31.5%,这分别与滴滴专车与滴滴快车出现的时间吻合。从今年4月到8月,每月进京车辆同比多出了15万辆(次)。这“微小”的增量对本已超饱和的北京市交通而言,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无节制地放开外地司机与车辆进入北京上海,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交通拥堵,城市治理成本加大,不利于本地居民的出行。此外,对驾驶者不设门槛,也导致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显然与网约车服务至上的初衷背道而驰。京籍京牌、沪籍沪牌的规定将网约车与驾驶员本地化,不仅便于网约车市场的管理,还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在增加本地出租车运营空间的同时,也缓解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不过,网约车应市场需求而诞生,成为出租车、公交车等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新规一旦通过带来的网约车车辆骤减、价格飙升等问题也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在控制车辆规模、缓解交通拥堵与规范网约车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网约车管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