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学生手机来了:电教产品迎“移动互联”又一春?

骑猪兜风 2016-09-30 06:30:08    200835 次浏览

  本报记者 戴春晨 实 习 生 邓雪芬 广州、佛山报道

  从暑期到开学季,电教市场迎来新的品类:继学生平板之后,学生手机高调出场。8月上旬以来推向市场的学生手机有步步高imoo、读书郎Class One、快易典Master1和优学派学生手机——热度有赶超早些年的电子辞典市场之势。

  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构成“学习革命”当前的硬件更迭背景。曾经火爆的电子辞典销售柜台近年来门庭冷落,学生们开始钟情智能手机的教育类APP。一些电教企业开始推广可以联网的家教机和学生平板,以拯救失去的学生流量。在新老品类更迭进程中,学生手机被认为结合了电子辞典的便携特性和学生平台的联网性能,因而更能迎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求,更具“爆款”潜质。

  带有强烈“移动互联”特性的学生手机,是电子教育企业新的机会吗?

  电子辞典的告别

  “电子辞典卖不动了,真的卖不动了。”广州购书中心的一名电教产品专柜销售员说。

  位居主城区黄金地段的广州购书中心,是广州教辅资料和电教产品的主要卖场。暑期到开学季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蹲守发现,电子辞典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鲜有顾客询问。早些年电教专柜摆放着的电子辞典,大部分已被学习机、学生平板所取代。

  而在消费者这一端,电子辞典也正逐渐淡出学习场景。曾被视为学习“标配”的电子辞典,现在只有少数学生还在使用,更多的人选择转向智能手机的辞典类、教育类APP。诺亚舟、快易典、步步高等不少厂家的主流型号电子辞典已悄然停产。

  一些青睐智能手机APP的学生表示,相比传统的电子辞典,手机上的辞典APP能连接互联网,这使得她能较快查阅新词,这是只有固定词库、更新间隔较长的电子辞典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辞典APP注重用户体验,带有多种拓展功能,如能定时提示使用者复习单词。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成本。相对于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元的电子辞典,学生们使用的辞典APP的边际成本极低。智能手机的应用市场提供多款免费的辞典类APP,而付费类的APP售价多数在6元到30元不等。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树林认为,电子辞典的强项主要的功能在查单词和记单词。但时下学习单词的需求很容易通过连接互联网智能手机得到满足。而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在线课堂、网络题库等方式得到拓展,而电子辞典已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为对阵智能手机,电教产业界近年来主攻一大新品类:面向 K12的学生平板。学生平板,有些厂商称之为“家教机”,类似常见的平板电脑。相比电子辞典,学生平板屏幕尺寸更大,同时能连接互联网,学习与娱乐兼顾。优学派、读书郎、步步高等企业主推的学生平板,均内置同步学习、名师辅导、错题本等学习资源。这些企业大体的思路是,用系统而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内容资源较少的免费或低价教育类APP做区分,以吸引学生家长买单。例如,步步高的学生平板采用的是黄冈中学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具有庞大的内容体系构成的学习大数据,拥有覆盖全国的同步教材教辅25000本,同步试卷170000份,同步难题1600万。

  学生平板专柜销售员表示,消费者选购学生平板是很关心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目前销售情况稳定,每个月可销售20台上下,这对他的专柜来说是不错的行情。

  但时间进入2016年的暑期,口碑叫好的学生平板不再是唯一的主角,电教厂商们的兴奋点集中在尺寸更小的学生手机上。步步高、读书郎、快易典、优学派,这些主流电教厂商均有一款主流的机型发布。

  与早些年应对电子辞典衰落相比,电教圈这一波是在学生平板还红火时的主动进击。但从学生平板到学生手机“改进”其实并不多:尺寸从8寸缩小到5.5寸,加入手机的功能,内容还是学生平板的内容。

  有业界分析认为,平板电脑尺寸大不易携带,而应用场景较少容易让学生闲置一旁;手机既方便携带,又因为需要通讯而保障高频次使用。如此“改进”使得学生手机兼顾电子辞典的“移动”特性和学生平板的“联网”特性。

  从销售情况上看,学生手机已经开始有人买账,但受欢迎程度还不如学生平板电脑。例如,步步高天猫旗舰店销售数据显示,一款售价为“1998元”的步步高H8S家教机月度交易量为1500笔,而售价为“2998元”的步步高imoo学生手机总计月度交易量仅为800多笔。

 “移动学习”革命?

  与普通手机相比,新发布的几款学生手机一般采取“双系统”的方式,一个系统学习,一个系统用于娱乐,而内置的家长控制功能则能调整学生使用者的权限,以避免学生沉溺于手机的娱乐中。这使得学生手机成为“移动”的学习终端。

  这是业内不少人看好学生手机之处:这一移动化硬件终端或将引发“移动学习”革命,自然前景可期。这被认为是电教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所在。

  身为资深的互联网教育研究者,吕树林早在多年前就注意到“移动学习”的趋势,而手机恰恰契合这一大趋势。在伴随着手机成长的90后、00后学生眼中,手机作为更贴身和随时使用的设备,比不便携带的PC、平板电脑更有亲和力,因而更需引导这一代学生使用手机来学习。与基于PC的网络学习不同,移动设备具有随时接收推送信息的特性。比如用户的问题在得到回答时,传统网络环境下,用户关闭浏览器之后,就很难得到响应。但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即使用户退出学习软件,也可以接收到答案的短信,从而使学习的交互特性得到充分显现。

  不过,资深教育人士、私塾家创始人胡国志认为,不应该过于强调工具的移动化。移动学习的本质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主体的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而不是简单以教学工具的移动化为核心。

  他分析,多端、多屏、多管道、多场景的信息交互工具是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但只有科学有效的内容和资源才是个性化学习的土壤,只有对数据的挖掘和个性化运用才是驱动教与学的动力。

  “那种期望依靠移动工具陪伴孩子以获得成长的观念或多或少会误导家长,而商家们或多或少又会夸大移动工具的作用,这需要家长们理性对待。”胡国志说。

  吕树林同样注意到内容的“移动化”。他曾经撰文指出,未来“移动学习”将促使具有动画效果优良、文件小、易于传播的HTML5课程则将兴起并逐步成为主流;同时课程更为短小精悍、趣味化将增强;学习更为社交化,用户可通过学习软件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朋友,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社交意义。

  他表示,当前许多学生平板、学生手机的内容还只是PC端网络学习的延伸,学生手机需要在内容上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

  (实习生黄妙哲、何卓贤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李二民)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