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霞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的无人驾驶和特斯拉公司的汽车智能化。但正如诺贝尔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才成功发明了炸药,现阶段自动驾驶在研究使用中也屡有事故发生。央视日前曝光一起今年1月发生在河北邯郸的严重事故,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披露的首起自动驾驶功能使用中发生的车祸致死案例。然而,特斯拉公司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事故。在今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撞车事故,导致司机身亡。接二连三的事故表明自动驾驶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美好,目前技术尚存短板,能够让用户安全使用仍需时间。
智能驾车屡曝安全隐患
自动驾驶作为一种发展趋势近来不断发布新的计划成果及研究进展。日本政府最近提出其“第四代工业革命”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希望2030年以前,其国内汽车中有五分之一是无人驾驶汽车。
无独有偶,日前,、富士康等合资成立的汽车公司和谐富腾计划今秋完成首轮融资,为在2020年前推出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做准备。
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正在茁壮成长,然而频发的交通事故却让大家对自动驾驶汽车又爱又怕。央视近日曝光了中国首例自动驾车事故。据报道,司机高雅宁驾驶特斯拉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公路行驶。前车躲避障碍物,而白色特斯拉未作躲闪和减速,直接撞上前方正在施工作业的道路清扫车发生追尾碰撞。去年7月初,谷歌公司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也遭遇追尾事故,三人因此受伤。谷歌官方博客发布消息承认,这是自动驾驶车首次在类似车祸中发生负伤情况。谷歌发言人表示车祸中三名员工受到了轻微的“甩鞭效应”伤害。据谷歌去年底公布的一个报告,自2009年测试自动驾驶车以来,谷歌自动驾驶车总计被撞击14次,包括11起追尾事故。但谷歌特别强调,在所有车祸中,谷歌自动驾驶车都是无过错一方。
被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自动驾驶”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表明,自动驾驶目前还在试验阶段,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自动驾车“掌声”与“质疑”齐飞
目前自动驾车面临着两种境况:一个是成果的发布人们对其的称赞与掌声,另一个是自动驾驶引起的事故人们对其的质疑与石头。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打车软件公司优步9月14日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载客服务,在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上路试运行。然而,美国密歇根大学1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约2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
目前来看,虽然近几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很难打消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顾虑。有安全专家表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有一些缺陷,会造成很大危险。如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因为能见度降低无法看清楚路况的,不只是普通汽车内的驾驶员,无人车也同样此问题。
汽车厂商特斯拉在去年推出自动驾驶技术后,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故障视频”:车主在使用这项技术后,双手离开方向盘,结果特斯拉差点跟左侧的汽车撞上。
业内专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在行业内来看无疑是汽车史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从时间上来看,至少还有10年的路要走。在此之后,普及这类汽车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
自动驾驶如何度过成长期?
高科技的自动驾驶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段成长期,在这个期间内技术和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等问题都会影响它能否安全上路。
技术方面,目前,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传感器的进步。但是随着传感器技术突飞猛进,依然难以达到标准。譬如,在天气环境恶劣或者车辆前方有障碍的环境下,将会影响传感器的精度。
另外,无人驾驶存在“人工智能”的差距。特斯拉搭载的号称具有强大学习能力的OTA系统被曝出有认知缺陷,比如其暂时不能识别红绿灯系统。如果经过红灯时前方恰好有车,那么特斯拉可以刹停,但是一旦前方没车,特斯拉并不能做到自动停车。
同时,无人驾驶的实现不单是靠技术做支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公开表示,无人驾驶时代真正到来,整个社会体系都要构建好。无人驾驶的实现不能仅依赖于技术,适合于中国特定道路状况的法规、道路设施建设、人员素质等整个社会体系的提高都需要完善。
此外,对于消费者一直担心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的责任界定问题,目前自动驾车与各国现有的交通法相矛盾,一旦发生事故,责任是属于驾驶员?汽车制造商还是汽车供应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坦言,无人驾驶技术的立法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这个问题涉及汽车的制造方、拥有方和使用方,一旦发生事故,各方责任的划分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自动驾驶汽车并不是神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研究,需要在不断试验中进步完善,期待以后的汽车能够真正地智能化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