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年轻教师魏骁勇,因课堂上“徒手劈砖”的一个视频一夜走红。而时隔四年,“劈砖教授”魏骁勇又来“搞事”。
据四川在线报道,魏骁勇的新发明,被学生们称为“看脸色神器”——即通过捕捉视频中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分析上课效果到底好不好——魏骁勇称呼它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行为分析模型”。
魏骁勇称,这个软件可以捕捉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然后加以区别和记录,“一个画面中会有很多人,我们最终根据他们的平均数据,来记录当前时段的‘整体心情状况’。”
在实验室的视频中,数名学生脸上都有一个黄色的框,头上顶着的“happy(高兴)”和“neutral(一般)”随着他们的大笑、沉默而变化。“目前我们设定的表情只有两种,以后会再具体细分。”魏骁勇解释道。根据这些学生的“脸色”,魏骁勇可以统计出,在什么时间学生们的积极性最高,什么时间学生们普遍“缺乏互动”。
“刷脸神器”将学生们的常用座位、和同学的交际情况等都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最终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学生性格是偏内向还是外向,甚至可以画出学生之间的关系网络。
在对324名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后,魏骁勇发现,学生的期末成绩和他课堂上人际交往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在课堂上和更多的人来往、互动越频繁的学生,成绩基本都不错。”实验结论:不见得而最直观的“证伪”案例,则是许多人迷信的“学霸位置”。
“很多人认为,上课坐得离老师最近的,成绩越好,结果我们发现不一定。”魏骁勇说,每到开学季,家长们纷纷请求班主任给自己的娃娃留一个中间靠前的位置,“离老师越近学习越好”的理论也得到很多教师赞成,但事实上一直没有很科学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300多名学生的常用座位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后,魏骁勇发现,有些学生离得再近成绩也一般,有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即使离老师很远成绩也不错。
除了分析学生上课的兴奋点在哪里,“看脸色神器”还能有什么作用?
魏骁勇说:“我就是看看,同学们上课时的专注度,开不开心啊,开小差有没有啊。要是有人睡觉,我好讲小声点啊。”
事实上,“看脸色神器”前景广阔。“以后,学生上课的表情可以细分为走神、打盹、想心事等等……基于这些表情分析,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数据统计。”在魏骁勇的设想里,捕捉学生上课的面部表情,在给日常教学提供数据支持的同时,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的广告牌前安个摄像头,通过捕捉受众的表情,可以分析广告的效果如何。”
2002年美国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曾展开想象:基于面部识别系统,通过表情、行为分析和大数据统计,对犯罪证据进行解析、跟踪,在罪犯犯罪前就对其进行干预,以达到预测、防止犯罪的目的。对此,魏骁勇说,“那是一个终极结果。”
那么,如果有学生睡觉,老师,你真能讲小声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