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在现如今网络发达的世界,真正去静下来读书的人少之又少,人们更多的选择了一种新的形式——听书。
一档有深度的节目让人受益匪浅,一位博学多才的“导师”让人心悦诚服。你或许喜欢《晓松奇谈》里高老师通晓古今的才气;你或许偏好《今今乐道》里小乐老师指点迷津的锐气;又或许你爱上的是《罗辑思维》里罗胖循循善诱的大气……无论你喜欢的是哪种调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能由一个话题牵出一个世界,把深度干燥的内容转变为浅显易懂且妙趣横生的作品。你看这些难嚼的干货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是不是就听的津津有味多了?
将书“读薄”,自是一桩苦差使。而他们却做得不亦乐乎。
《晓松奇谈》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节目录制就在家里,一把简易的木椅,以窗帘为背景,拿一把折扇就这么一坐便开讲。很容易看出高老师随性的风格,节目的风格倒也轻松自在。内容主要来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基础储备和多年游学经历的所见所闻,也多集中在各国的历史文化信息上。或许我们对别国的了解多在于宣传片和电视剧,说白了就是“很正”,在《晓松奇谈》里,晓松老师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慢慢你会发现原来历史这么好玩,原来每个国家都有那么多“秘密”,极具趣味性,颠覆了人们以前对一些历史的了解。也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娱乐化传播,让晓松老师圈粉无数。
罗胖跟晓松老师不一样,《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的口号便说明了一切。内容多是帖合热点,是受众想要的信息,具有现实意义,以“帮你读书”为卖点,直击年轻人的痛处。节目中罗胖通常引用在某篇文章或某本书中看到的观点,加以自己的思考演绎,从逻辑关系上说服受众,节目最后也会带给受众发人深省思考。对于渴望得到新知识和求异心理的年轻一代来说,不管罗胖观点导向如何,都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别于前两者,小乐老师紧抓现代受众习惯,从形式上来看采取音频形式,从内容上来讲其旨在每天推荐一本好书,解答创业者及职场人士的十万个怎么办。在《今今乐道读书会》中,用他低沉带着沙质感的声音陪听众度过每一个夜晚,仿佛一位长者带你穿梭一个又一个迷雾。内容涉猎广泛,从郭德纲与曹云金的风波到危机公关学,从产品创意到创业者心理学,“专治各种想不开”。以书为轴,穿插现实企业或案例,有理有据有实践,只希望能使得在生活与工作中处于迷茫期的人有所思考,帮助他们慢慢走出困境。
纵观三者各有特色,高晓松老师如风是也,随性而起,听他讲就像是环球旅行;罗振宇走的是严谨风,在节目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引咎,以逻辑和专业取胜;小乐老师走的是沉稳心理风,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搭配低沉迷恋的嗓音,如“知心哥哥”般做着人生指导。阵地不同,内容为王,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带我们看过整本书的风采,将所见所闻去伪存真,直逼精华,都使人在节目过后得以深思,指引更好的方向。
其实,“读书”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传道受业解惑也。
但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真的具备把书读薄的本事就够了吗?其实不然,它还需要……
干 湿才更有料。社会在发展,互联网时代洪水已冲击更多领域,受众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中穿梭,在如火如荼个人专场的大行业背景下,想要拥有漂亮个人show的阵地并不难,如何长久的发展下去做好做大才是要门。想留住粉丝必须有料,从内容上要讲究稀缺性实用性,从风格上要注重平民化接地气,把握好干湿程度。
旧 新才更有感。也许你会说书和道理都在那,谁都懂,但是做到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本事,所谓新壶装老酒便是这个道理啦。像是《今今乐道读书会》里小乐老师声音 文字对应结合的模式便成为现如今主流。单拿移动阅读平台的模式改变来看,听书几乎已经成为移动阅读软件的标配,甚至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武器。由此可见,解放双眼静静聆听是一项最优选。同时微信平台也有利于与读者实时互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说了这么多,如罗振宇所言:“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谁做的对,也不确定。探索的道路总是充满风险,往前冲的人,也许是勇士,也许是烈士。”社会在发展变幻,前方的道路谁也不知道会如何发展,但有一点是错不了的,唯有真本事才能得人心,才能赢得更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