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让公司付费买协作软件?这条路走得有点艰难

骑猪兜风 2016-08-16 10:37:04    200744 次浏览
让公司付费买协作软件?这条路走得有点艰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界面

  作者:王潇其

  8月1日,协作类工具里最早开始尝试商业化的明道,一改原来的付费模式,上线了免费版本。

  这家公司为企业提供办公解决方案,以任务管理为核心功能,同时提供日常办公必须的即时通信、知识管理、日程管理等服务。

  这个在2013年完成2000万A轮融资的SaaS企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90万。但是,付费的企业用户仅有3000家。3000与90万之间的差距,是几乎所有协作软件都在面临的问题。

  明道CEO任向晖说,国外企业接触SaaS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在中国,小企业付费意愿不强,而大企业又会有诸多顾虑。“国内1000人以上的企业,最后都会卡在是用SaaS还是用私有部署的决策问题上。”

  SaaS在美国发展了10年,中国SaaS领域的融资从2011年开始不断增长,2014年开始飞跃发展。在那一年,国内协作软件的Top玩家都完成了A轮融资。

  当有网友感叹“终于不用翻墙就能实现多人协作”时,其实协作工具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

  国内的协作SaaS,已经摆出转变的姿态。

  两个月前,空降至Tower的新CEO Joey做了一个决定:要把Tower卖给还在使用QQ的传统企业。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Teambition和Tower的优缺点有哪些?Teambition和Tower都是团队协作工具,为项目和任务提供成员讨论、进展跟踪等服务。

  Teambition的创始人齐俊元在这个问题后面回复称自己为项目提供了“任务看板”,从Trello迁移过来会非常平滑。他甚至公开了自己的邮箱,欢迎知乎用户随时联系。

  而另一家公司则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Joey禁止公司员工在知乎上分享关于Tower的观点,不管主动还是被动。

  “互联网企业能天天在知乎上喷你,而且不付钱。Tower要与这些互联网企业撇清关系,疏远科技圈。”Joey说。接下来,Tower的方向是有付费能力的传统企业。

  Joey的考虑并不是没有依据。

  在Worktile积累的20万用户中,创始人王涛感觉到了数据明显的改变。两年前,Worktile80%的用户群体是TMT公司,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40%。传统外贸、律师、审计、设计企业,在总的用户比例上已经超过50%。

  在Joey看来,传统公司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是QQ、Excel和局域网共享文件夹。相比之下,邮箱的普及率都不高。Tower在考虑将以邮箱注册的方式改为QQ注册。“一个小小的产品细节,注定了漏斗的口子张得有多开。”Joey说。

  不同于Teambition的强销售策略,Joey把获取用户的重心放在了线上。

  2015年8月,Tower作为第三方应用与钉钉达成合作。11月在钉钉中首批开放1000个企业测试名额,在6分钟之内被钉钉企业用户抢光。在接下来的3个月的运营中,Tower用户数增长了200万。

  “协作工具的应用场景不够刚需,砸钱在地推上,成本太高。”Joey说。

  而Tower要与之撇清关系的那群人,却是明道接下来重点服务的对象。Teambition、Tower和Worktile通过免费版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协作软件的Top 3,而明道一直只提供试用和付费两种选择。

  在免费版上线之前,明道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90万,付费企业3000多家,大部分用户都在试用阶段就流失了。“个人和小团队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不强,但这是快速张开销售漏斗的方式。”明道创始人任向晖介绍说,企业应用工具的多元化不可避免,一个千人规模的企业,可能有十几个人的小团队想要尝试协作产品。

  在过去,明道不服务于这些人。

  2013年,明道初步尝试商业化,2014年建立销售团队,开始规模商业化,到2015年初已经实现营收平衡。

  就在明道开始实现盈利的同时,市场发生了变化。

  2015年1月,钉钉低调面市。5月发布2.0版本之后,钉钉开始多渠道、大面积地重金推广,不仅完全免费,甚至还补贴用户。这种激进的打法打乱了明道的战略路径。

  “逻辑上应该是先做个人免费,再做付费。但是当时我们起步早,没有感受到压力,过于急迫地商业化了。”钉钉强势占有市场的形势,逼着明道免费模式的上线。“我们现在是回来补上一课,把商业模式里面缺的补回来。”任向晖说。

  明道企业版的定价是20元钱每人每月,任向晖笑称这个价格“连一杯咖啡都买不到”。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花钱买软件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门槛。“你让企业花100元钱买软件,就好像让他花10000元钱一样。”任向晖说。

  在SaaS领域,中国和美国的企业数量都接近3000万,理论上这两个市场容量相当。但根据《创业与互联网研究白皮书》的数据,2015年,美国的SaaS企业市值1700亿美元,而中国SaaS企业估值仅有35亿美元。

  你可以说这个差距意味着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一个还没有那么成熟的市场环境。明道、Tower等等这些协作工具的先行者已经率先体会到了寒意,它们纷纷展开了新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

  毕竟,熬过眼下最为重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