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许多蹲守在电视前看神剧的小伙伴被“成精的美瞳”辣坏了眼睛。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身为娱场老中医的我在此开出一剂良方,——打开神剧前,请你先去看看网络大电影,保管你药到病除,瞬间原谅了所有的神剧。
随便点开某视频网站的“网大”专页,你能看见如下作品:《乌龙小方丈》、《月亮的后裔》、《再见美人鱼》、《道士出山》、《阴阳先生》、《赌鬼传奇》、《夜袭寡妇村》、《赤裸女特工》、《澳囧》、《美女总裁的贴身高手》、《笔仙归来》……光是片名,就已经将汉字能表现的暧昧、误会、攀附发挥殆尽,再配上那些勾魂索命、欲露还羞的海报,绝对有穿越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录像厅的感觉。可是,当你点击收看,就会发现“实际内容与包装完全不符”,演技是没有的,故事是瞎掰的,特效是5厘的,感官刺激是全靠骗人的。在如今“网综”、“网剧”集体脱贫,开走高富帅路线之时,“网大”成了名副其实矬、丑还时时准备诓人钱的穷亲戚。
“网大”为何沦落至此?“网大”之前,确实曾有一批有才情、有经验的电影人投身网络,他们的毕业作品、练手短片、广告片被通称为微电影,这些作品或先锋或保守,或商业或艺术,在各大网站上百花齐放。不过,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商业模式,在这里突围的电影人,也是极少数,大部分微电影都处于亏损或者无人问津的状态。
这两年,资本的台风横扫文娱产业,微电影也迎来了商业模式——网络大电影。大部分情况下,“网大”被包装成一个财富神话。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2015年,一个月制作、28万成本的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获得了高达五六百万元的回报,其投资之小、见效之快印证了那句古老的寓言“人傻钱多速来”。然而,在资本的刺激下,“网大”数量翻倍,质量却不曾脱胎换骨。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虽然投资领域生机勃勃,但“网大”至今也没有一部撑得起门面的作品,更不要说制造什么“现象级”。在豆瓣、时光、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也几乎找不到特定作品的讨论和评分,“网大”其实一直游离于主流观众之外。
比口碑更惨的是营收。时隔仅仅一年,参照“低成本、短周期”打造的“网大”已经很难复制“空手套白狼”的奇迹。按照行内观点,去年能收回成本的网大还有50%,但在今年收回成本的可能20%不到。
其中原因一点都不难分析——凭你“群魔乱舞”的创意和“粗制滥造”的内容,哪来那么大的自信认为自己的东西能大卖?难道你以为网民不是色狼就是智障?
没错,“网大”创作的脑洞远大于院线,尺度也可能稍微宽松,还能时不时蹭一下热点,冯小刚刚宣布制作《我不是潘金莲》,《我就是潘金莲》、《她才是潘金莲》、《暴走的潘金莲》、《潘金莲复仇记》之类“网络同款”已经批量上市。但你再机智最终还是要过群众这道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要他们付钱的时候。所以,为了防止大家玩火自焚,在这里奉劝各位“网大”的操盘手:先压抑一下捞钱的欲望,踏踏实实搭建一个班子,虚心了解一下各位金主的诉求,否则——风口之上,猪确实能飞,但风停之时,猪随时会被摔成猪肉馅饼。